“谁家的孩子谁来抱”?中央已表态,不会兜底地方60多万亿隐性债

曜瑞说历史 2023-05-01 00:02:0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各地方政府债墙高筑,全国范围内隐性债务达60万亿,无力偿还,纷纷叫苦不迭。个别地区直接躺平,企图让中央兜底。

但中央财政部已明确表示,不会出手相救。中央如此表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地方债务危机只有硬着陆?我认为,不一定是鸡飞蛋打的结局。

债从何来?

说起地方债务,或许很多人会疑惑。我们这些年不是在飞速发展吗?不是创造出无数的财富吗?

其实账不能这么算,首先我们说说钱都去哪了?答案是一部分流入中央了,一部分用来修建基础设施了。

我们的军事建设、高铁飞机、公路公园、公交地铁、高楼大厦,都得花钱。中央统筹全局,自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地方上的事,大部分还是归地方管。

比如说某地想修一条公路,那中央是不会掏这个钱的,因为这不是中央的项目。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出钱,但地方政府只有事权,没有财权,也就是说,他有权修路,但他没钱修。在这种情况下,城投债就出现了。

城投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债务体系,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地方政府想借钱,但是法律层面又不好办,所以就成立城投公司来借债。

名义上是这个公司来借钱,但大家都把它当做是政府发行的债券。早些年,大家都争相购买,没点关系还抢不到。

这个债名义上不是政府的,所以中央不会承认,因此我们把它称为隐性债。

有隐性债,那就有显性债,所谓显性债就是政府正当的债务,比如体制内拖欠的工资、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入不敷出造成的债务等都属于这类债务。

中央在统计地方债务的时候,从来都是只统计显性债,不统计隐性债。

可见中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帮地方处理这些债务。这表明了中央对待隐性债是保持着清醒的理智的,隐性债对于地方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中央之所以没有制止地方停止借隐性债,是因为通过城投债等隐性债,确实推动了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

打个比方说,一个池塘本来是一汪死水,城投债就是一个突破口,让这死水流动起来。

政府拿着这个钱,可以雇佣相关企业去盖楼、修路,这样就养活了一批实业公司。

这些实业公司拿到报酬可以给员工发工资,又可以养活当地的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可以拿着工资供养自己的家庭,去购买生活用品。

家庭有了钱去消费,当地的第三产业也就有了活路。然后企业经营所得利润,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务,充实国库。

可以说这几十年来,我们各地政府走的都是这个路子。它的优点是见效非常快,可以迅速拉动地方经济,它的弊端虽然来得晚,但来势却不小。

隐性债务模式不可持续

有借就有还,政府借钱也一样。地方政府借了这么多债,怎么还呢?

答案是土地财政,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卖地,即利用政府手中的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来创造收入。而我国的公有制土地制度也决定了政府拥有这一先天优势。

在我国古代,以及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土地都是私有的,不是政府的土地,政府一分一毫也不能动。

但是在中国,一切土地都是公家的,随着房地产时代的到来,这简直成了地方政府的聚宝盆。

就这样,大量地方政府靠卖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财政难关,直到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低迷才消停。

房地产既然是个市场行业,那它就要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供小于求的时候,它吃香是应该的。可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了,盖的房子足够所有中国人住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行业要做的不再是盖新楼,而是清库存。这样一来,政府的地就卖不动了,更何况,很多地方早就无地可卖了。

而三年的疫情更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终于顶不住,开始暴雷,成为热点新闻。

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城投债都花在了不能回本的项目上。

地方政府开设交通线、修桥补路,这都是公益性事业,有的免费,有的象征性收取一点费用,但基本都不会回本。

所以这种债务压根就还不了,只能不断地新债抵旧债,那地方政府为什么敢这么玩儿?

这就要引出第二个原因了,它还款周期长,一般是五年起步,当地政府在这几年间甚至都有可能换两届了。

借钱的领导班子早就离开当地了,债务就留给了下一任班子了。

既然轮不到自己还钱,那不借白不借啊,借了钱,再开发点儿什么工程,这明摆着的政绩谁会不要?

隐性债本身结构就有问题,也不能怪地方政府肆无忌惮地使用。

这样无所顾忌地举债就引出了第三个原因,地方政府拿着债资乱投资,乱开发,徒然耗费钱财。

比如有个贫困县,竟然也敢斥资几百亿去修庄园、修奇观,结果烂尾。湖北有个知名城市花几个亿修了个巨大雕像,被上级训责后,又花几个亿挪走。

像上述这种事件,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商业大楼修好了,却没有商家入驻;步行街修好了,没人来逛;在深山里建别墅群,没人买。

制造了大量的工业垃圾和水泥堆砌物,却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而债务数字却在不断上升。

现在地方隐性债务已经达到了60多万亿,加上显性直接债,恐怕会成为一个更加恐怖的数字。

但我们上面已经说了,中央是不会为地方的隐性债兜底的,这不是我空口白话,而是确确实实有地方政府尝试过寻求中央帮助,而被中央拒绝了。

隐性债务危机还有转机

贵州是第一个声称自己无法解决债务问题的省份。

2023年4月份,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网站发表了一篇“躺平”文章,全篇就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希望中央转钱。

能让一个省政府直截了当地承认自己能力不够,看来问题确实很严重。

值得玩味的是,这篇文章发布不久就被删除了,但还是有网友通过截屏将这篇文章发到了网络平台,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网友猜测,这或许是跟之前1月份中央财务部的公告有关,该公告明确指出,对于地方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

该公告还用了一个趣味性的比喻,“谁家的孩子谁抱”,之后财政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明了该公告确为中央意见,绝不为任何地方政府网开一面。

中央的态度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希望从今以后,地方政府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要再依赖隐性债过活。

而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出文章之后,或许是意识到了这确实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就及时删除了。

但如此也能看出来贵州的问题不小。那贵州省究竟欠多少钱呢?

2022年我国发改委公布了各省显性债数据,贵州省有1.2万亿负债,排在第十一位。为何排在十一位的贵州先顶不住呢?

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的债务都超过了两万亿,但这几个省份都是沿海省份,经济发达,能借也能还。

而贵州省虽然借的没它们多,但本身经济收入少,债务率高居第二名。注意,这些还都只是显性债,中央是不统计隐性债的。所以要加上隐性债,那就不止1.2万亿了。

那这么多的债务怎么处理呢?显性债好说,叫国家转移支付就可以了,那这60多万亿隐性债怎么办呢?

这些债都是有利息的,长时间拖着不还,只会越来越高。

如果这块债务长时间不消化,最后硬着陆,必将对地方经济体系产生强烈冲击。现在中央也不帮忙,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其实不是的,中央既然敢撒手不管,那就说明隐性债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是有办法化解的。

各地方政府的具体财经政策措施,我们不好胡乱猜测,谨说一下我自己对解决隐性债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慢慢化解地方隐性债,一是开源,现在各地方政府的最大困难不是还债,而是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信用,没有信用这笔债务就维持不下去。

只要政府还有能力挣钱,那就一切好说。但土地财政已经不可行了,还有哪些开源方法呢?我提供一个思路,就是征房产税,现在我国还没有征收过房产税,而我国又有这么多购房者,一旦征收,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二是节流,地方的基建工程,不要急功近利,比如一条路,明明还能用,却要重新翻修,这就是浪费,希望地方政府不要为了一些面子工程去花这些无谓的钱。

三是规范整顿城投公司和乡镇银行,市场的事还是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只需要规范市场环境就可以了,不要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到时候如果债务暴雷,这些公司和银行,该破产清算就清算,该倒闭就倒闭。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又都有所不同,财政问题也是涉及多方面的大问题。

所以要真正完全解决,还有赖于地方政府领导及各界智谋之士的共同努力。不过大家要清楚,要消化这么大一笔债务,一定要稳扎稳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结语

地方隐性债是个陈年老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如今尾大不掉,是时候拿出决心将其彻底解决了。

这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发展局势,若要想更进一步,则非跨过这个坎不可。中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更多难题,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作者:山海编辑:二爻
0 阅读:302
曜瑞说历史

曜瑞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