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候的“员外”究竟是个啥?为啥能腰缠万贯?

柠檬说历史 2019-04-21 22:29:56

善于观察发现的各位朋友们一定都注意到过这样的一种“奇怪”现象。那就是古时候腰缠万贯、大腹便便的地主们常常被称为“员外”,到满清时期尤其流行。那么这究竟是为啥呢?人们口中的“员外”究竟是个啥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满清王朝的许多东西都借鉴于前朝,甚至还有些东西干脆就是照搬来的。因为满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他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他有大把的历史材料用以比对、用于完善自身;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满清王朝的统治者是生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游牧民族,他们对于如何“打天下”或许有些见解,但对于如何“坐天下”无疑是远逊于中原汉人的。

要详细了解“员外”还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魏国。“员外散骑常侍”是魏王在“散骑常侍”之外所设置的一种官职,算起来只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闲职。但是能够有资格担任这个官职的大都是名门之后,这些人不是来自官宦之家,就是来自宗亲贵族,所以此时的“员外”在朝堂上还是十分威风、十分显贵的。

到了隋朝,隋文帝对朝政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在二十四司分别安置了一名“员外郎”,相当于各司长官的副手。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制度,为什么说这个制度好呢?因为在隋朝之后的各个朝代,大都沿用了这个制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称其为好,实不为过。说起来这“员外”的官衔还不低呢,在明清两代都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从五品,但依旧是没有什么实权。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员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员外”都是隶属于朝廷的官员吗?其实不然,很可能只是一个有几分银钱的地主。

在满清中后期,国库经常吃紧,入不敷出是常态。故而朝廷将“员外”等没有实际权力的闲职拿出来卖给舍得出银两的有钱人,以充实国库。在这个时候,只要你肯拿出足够的银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捐个“员外”来做一做。雍正皇帝手下的得力干将李卫就是花了一笔银子买个了兵部的员外郎来做的。当然了,李卫的传奇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能够由“商”变“士”,这些个腰缠万贯的地主老财们还是很喜欢的。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的成为朝廷命官,不过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衔罢了,可大腹便便的他们往往就是喜欢这些个虚名。故而这些有钱人就都成了“员外”。

感谢您的观赏!期待您的看法与留言!

1 阅读:8

柠檬说历史

简介:专注历史,热爱历史,分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