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彼时秦孝公嬴渠梁统治的秦国更是具有长足的影响和意义,也奠定了秦始皇东出横扫六合的法制基础和国力基础。商鞅本是卫国人,在秦国招贤令的牵引下入秦做官,提出了废除井田制、重视农桑、奖励军功、连坐等一系列的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完善了法制,推动了法治发展。虽然商鞅最后死于车裂,但他的变法是成功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变法成果印证了变革如狂风之于烈火,只会更快的摧毁脆弱腐朽的,助长坚强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崇尚变革,致力于变法的大家呢?
与商鞅同时期的,有申不害变法。申不害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先锋,他的变法活动范围主要在韩国境内。出身于法家,所以申不害免不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解、提倡法治,但与旁人有别的是,他还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围绕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开展,考察官员是否名副其实、是否能力达标、是否言行一致等等,完善健全了当时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除此之外,他变革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限制贵族的特权,给了底层百姓生存发展的机会。在变法的加持下,使得韩国不仅能够在战国时期拥有了生存能力,还成为了七雄之一,有了称霸的资格。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除了是一位名气很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出色是变革者。纵然王安石变法最终被砸缸的司马光所废,但者并不妨碍他在变革史上留下的炫目色彩。在宋朝政治危机背景下,在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下,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和“整军”为中心全面铺开,横跨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大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势头。
王安石变法,面对和解决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三冗,冗兵、冗官和统治集团挥霍无度的冗费。在三冗面前,王安石并不认为是开支过多,而是认为生产太少,没有跟上开支的发展。所以,在王安石变法的根上就决定了他要结出积极开源的果,而不是消极节流。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中都有体现,这些法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生产,但对基层百姓的压迫与剥削是有增无减的。比如青苗法,由衙门贷款、贷粮给百姓,但利息很高,增加了百姓生产的成本与负担。
透过这些许的变法表象,究其本质,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推行法治社会,给百姓得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的,往往会快速推动上层的发展,直接牵引国力快速攀升。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是这样。反观之,若变法只是一味的盘剥民脂民膏,一味的采取弱民政策、与民争利政策的,往往会适得其反,短时间内或许会有国库充盈、一片繁荣的大好假象,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民怨,甚至是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变法初衷很好的王安石变法就是这样。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当治理一个团队时,在人少的时候,需要统治团体充分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及特权,创造解决办法带领着团队前进,但一旦人口多起来的时候,就需要更加稳定的法制来治理,让更多的人有成法可依,若仍旧持续的让统治集团、贵族随意的行使特权而不加以限制,那么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纷乱和灾难。
不知屏幕前的你与笔者看法是否一致?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究学习中国历史,欢迎各位朋友或批评、或吐槽、或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