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孙策渡江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0 20:52:56

自从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战死后,其兄子孙贲将其葬在扬州吴郡曲阿县后率众返回寿春。孙坚的长子、时年十七岁的孙策,便与母亲及众弟妹留在曲阿守丧。孙坚部将、也是孙坚族子的孙河被孙贲留下担任护卫。

当时袁术与袁绍反目,丹杨太守周昕素与袁绍、曹操相善,袁术便派孙策的舅舅吴景、从兄孙贲率军渡江赶走了周昕。吴景被袁术任命为丹杨太守,孙贲被任命为丹杨都尉。二人屯兵于与丹杨郡相邻的吴郡曲阿县,与孙策会合。

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孙策守孝期满,因江南多战事,此时的曲阿并不安全,孙策便辞别了吴景、孙贲,在孙河的护卫下,带领家眷渡过长江,到江北的徐州广陵郡江都县居住。这一年,孙策十九岁。

孙策在江都立志为父报仇,广结豪杰,先后结识了不少广陵人物,其中名气较大的有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等人。

不久,广陵名士张纮归家守丧,孙策听说后前来拜访。这张纮,字子纲,先前不应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所辟,避乱于江东,因遭母丧,这才返回家乡广陵。

孙策与张纮相谈甚欢,其后孙策数次来到张纮处,咨以世务。孙策准备向袁术借回父亲旧部,便来咨询张纮。

孙策对张纮道:“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我孙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

张纮答道:“既素空劣,方居衰经之中,无以奉赞盛略。”孙策道:“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

张纮见孙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道:“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等同于齐桓、晋文,岂止是个外藩而已呢?

张纮所答孙策之言,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对”。“江都对”为孙策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后孙策据有江东,便是依此策略实施的。张纮接着道:“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渡长江。”

孙策大喜,觉得应该立即将张纮制定的策略付诸行动,便向张纮辞行道:“一定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我孙策无复回顾之忧。”

孙策便将母亲吴夫人及弟弟孙权等诸人托付给张纮照料,率了孙河等数人,赶往寿春袁术处去借兵。

孙策见到袁术。涕泣而言道:“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

袁术察孙策举止,大有过人之处。但要马上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让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好言宽慰孙策,让其先暂住寿春。

孙策便在寿春暂住下来,不久结识了来寿春避难的汝南细阳人吕范。这吕范,字子衡。仪表过人,年轻时曾做过汝南郡的县吏。

细阳县城里有个刘姓富户,其女儿非常美丽,吕范前往求亲,刘氏的母亲嫌弃吕范,不愿意答应婚事,但是刘氏却说:“您认为吕子衡会是个长久贫困人吗?”其意是指,吕范的“容观姿貌”乃是贵人之相,于是决定下嫁于他。

后因天下扰乱,吕范率百余名门客避难来至寿春,依附同乡袁术。孙策认为吕范与众不同,以礼相待。吕范认为孙策是非凡之人,于是将自己的百余名门客交由孙策指令,自此跟从孙策。

孙策继续向袁术借兵,袁术推拖不过,对孙策道:“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杨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杨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们,招募兵勇。”

孙策于是辞别袁术,带着吕范、孙河南下渡江到达吴郡曲阿县,与舅父吴景、从兄孙贲相见,向二人说明经过,二人大喜,愿全力支持孙策募兵。

却说孙策去寿春向袁术借兵期间,徐州牧陶谦的别驾赵昱被任命为新的广陵太守,陶谦一直深忌孙策,现在广陵被纳入陶谦势力范围,孙策觉得家眷再留在江都已经不安全了,于是派吕范去将母亲及弟、妹接到曲阿来。

吕范刚渡江到达江都县,广陵太守赵昱便派人报告了陶谦。陶谦与袁术虽是盟友,但对袁术其人仍小心提防,此番吕范来到江都,陶谦认定吕范是袁术一方的内应,下令各县通缉吕范。

吕范知情后,亲自招募能手,引领门人偷偷将吴夫人接走,迅速渡过了长江,返回曲阿县,成功完成使命。

此时孙策还未建立功业,手下就只有吕范和族人孙河经常跟随左右,二人常为孙策四处奔走,不避危难。正因如此亲密的关系,孙策也视吕范为至亲,每每请其赴宴,便与吴夫人一起饮食,并不紧执君臣之礼。

孙策带着吕范、孙河来到丹杨郡各县,开始招募人马。经过一段时间的招募,共募集了数百人。

孙策、吕范、孙河率领这数百人途经泾县返回曲阿,当时泾县有个山贼祖郎,自称“泾县大帅”,闻听孙策率众经此,便埋伏在路上,准备偷袭孙策,将这支队伍据为己有。

孙策率军进入泾县山路,突然两旁箭如雨下,接着祖郎率众冲出,孙策、吕范、孙河忙仓促应战,当时丹杨兵以勇悍闻名天下,双方激战在一起,甚是惨烈。祖郎一刀砍中孙策马鞍,孙策几近战死,幸得吕范、孙河拼命救出。

孙策率残部逃回曲阿,报知吴景,孙贲,二人闻听大怒,立刻点齐兵马,让孙策引路,去讨伐祖郎。

吴景、孙贲与孙策的兵马到达泾县,正遇着祖郎,双方大战在一起,祖郎兵少,很快败下阵来,祖郎率残部逃入山中去了。

却说袁术所在的九江郡与庐江郡相邻,庐江太守陆康与袁术素有来往。有一天,陆康来寿春谒见袁术,陆康携其幼子六岁的陆绩同来,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第二年,即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留下家眷在曲阿,告别了吴景、孙贲,带着吕范、孙河及所募数百丹杨兵,返回寿春。

孙策再来拜见袁术,叙述募兵经过。袁术见孙策只募得几百兵,便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将孙坚旧部一千余兵划归孙策统领。

孙策大喜,忙接收了这营人马。营中统兵将领徐琨、程普、黄盖、韩当、宋谦都来与孙策相见,众将都是孙坚旧时部将,现在重新归入孙策帐下,众将大喜。

其中徐琨的母亲孙夫人是孙坚的妹妹、孙策的姑母,徐琨乃是孙策的表兄。孙夫人一直随徐琨在寿春军营中,孙策在徐琨的引领下,来拜见了姑母,孙夫人见侄儿孙策,英武之气甚有其兄长孙坚之风,很是激动。

太傅马日磾当时奉长安朝廷之命持节安抚关东,被袁术留在寿春。马日磾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

袁术麾下的大将桥蕤、张勋等都倾心敬重孙策。就连袁术也常叹息说:“如果我袁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也可瞑目无憾了。”

这一日,有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前来递帖投奔孙策。陈武当时十八岁,身长七尺七寸,孙策时年二十岁,见陈武虽比自己还小两岁,却是一员虎将,甚是喜欢,便留在身边为将。

孙策部下有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了袁术的军营,藏到马棚里面。孙策派人追捕,直冲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就地斩首。

事情结束后,孙策又前往袁术处赔礼请罪。袁术说:“兵士叛变,理当惩处,有什么可请罪的呢?”从此军中更加敬畏孙策。

不过袁术为人反复无常,往往言而无信,他曾许诺让孙策任九江太守,过后却改用自己的亲信部将、丹杨人陈纪担任此职,孙策对此很失望。

不久,袁术欲攻打据有徐州的刘备,因为军队缺粮,从邻郡庐江太守陆康处求米三万斛。陆康认为袁术攻打其他郡县是叛逆行为,因此闭门不与之来往,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临行前,袁术对孙策允诺道:“之前我错用陈纪,经常后悔自己用错人了。如果这次你能抓获陆康,庐江郡就真正属于你所有了。”

陆康得到袁术派军来攻的消息,便遣从孙、十三岁的陆逊与七岁的幼子陆绩及部分亲戚返回家乡吴郡吴县。陆逊虽为陆绩从子,但年长陆绩六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策率领吕范、孙河、徐琨、程普、黄盖、韩当、宋谦、陈武等一众将领,将庐江郡治所舒县城池层层包围。

陆康自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始任庐江太守,至此年已在庐江太守任上十四年,甚得庐江民心。陆康率军固守,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闻讯都返回庐江,乘夜爬城墙回来帮助守卫。

陆康一直坚守了两年,至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城池才陷落。之后月余,他就病逝,时年七十岁。陆康宗族百余人,逢此战乱及饥荒,死了近一半。朝廷怜悯他守城的气节,拜其子陆俊为郎中。

庐江攻陷的消息传到寿春后,袁术大喜,即刻任用其故吏琅邪人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听说后更加失望。

却说东莱牟平人刘繇,字正礼,是兖州刺史刘岱之弟,素有盛名,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他均未就职,继而在下邳国淮浦县躲避战乱。朝廷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接替被袁术杀死的前刺史陈温。

扬州旧治寿春,因袁术已占据其地,刘繇便招募人马准备南下渡过长江,另寻新的治所,吴景、孙贲听说后,便派人来邀请其去曲阿,以为治所。

然而不久孙策攻打庐江郡的消息传来,刘繇听说后,认为吴景、孙贲都是袁术所置官吏,担心为袁术、孙策所吞并,甚是疑虑。

刘繇于是率军渡过长江,正遇到前来迎接的吴景、孙贲人马。刘繇率部将樊能、于糜、张英等迎面冲杀,吴景、孙贲人马不及防备,大败而走,渡过长江,驻于九江郡历阳县。

刘繇听说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弟弟孙权等都在曲阿县,便朝曲阿进发,准备将孙策家眷一举擒获。

刘繇到曲阿扑了个空,便以曲阿为扬州治所,并命部将樊能、于糜渡江到江北的横江津驻守;又命张英到江北的当利口驻守,扼守江北两个渡口,以防袁术渡江来袭。

袁术得到吴景、孙贲兵败的消息,任命故吏琅邪人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率兵攻击樊能、张英等。又任命庐江人周尚接替吴景为丹杨太守。

双方胜负难分,处于胶着状态,吴景、孙贲等一年多也未能攻下横江、当利口。长安朝廷加授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此时刘繇拥兵数万。

刘繇又以原吴郡都尉许贡为吴郡太守。此时袁术任命的吴郡太守芮祉已经病逝,其部由芮祉长子芮良统领。朱治、芮良见刘繇势大,便率部护送孙策母亲、弟弟等家眷渡江至历阳,与吴景等会合。

安置好孙策家眷以后,朱治、芮良率所部返回寿春,来见袁术,汇报了逃归寿春经过,袁术好言安慰了一番。

朱治、芮良又来到孙策营,孙策与二将相见,很是高兴,听说朱治护救家眷之事,甚为感激。朱治向孙策建言,说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孙策早有谋取江东之意,于是与朱治等将谋划。

于是孙策来见袁术道:“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

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如今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袁术于是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

袁术只给孙策配备一千多的士卒及相应的军需品,战马几十匹,宾客中愿意跟随者几百人。朱治、芮良也愿随孙策南下,袁术见二将兵少,便同意了二将的请求,二将大喜,也随孙策南行。

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奔孙策,有二位豪杰一同前来投军,一位是九江寿春人蒋钦,字公奕;一位是九江下蔡人周泰,字幼平。孙策见二人威武雄壮,都收为部将。

不久,又有汝南人李术、邓当来投军,孙策都收为部将。其中李术甚有大将之才,孙策很是喜欢,觉得将来可以让其独当一面。

等到了吴景、孙贲的驻地历阳时,孙策的兵众已发展到五、六千人,此时孙策帐下战将云集,有吕范、孙河、朱治、芮良、徐琨、程普、黄盖、韩当、宋谦、陈武、蒋钦、周泰、李术、邓当等,孙家军初见规模。

孙策与吴景、孙贲在历阳会合后,因历阳靠近战场,孙策便将母亲、弟弟等家眷迁往历阳北边的九江郡阜陵县居住。

这时,有人来报说丹杨太守周尚的从子周瑜从舒县前来探望周尚。孙策少时在舒县居住时便与周瑜交好,听其到来,大喜。孙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去送与周瑜。

周瑜接到孙策的信后,立即向从父周尚借了一部兵马,率兵赶往历阳,去见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到来,亲自迎出,二位少时好友再次相见,甚是欢喜。孙策十分高兴地对周瑜道:“我有了你,大事就成了。”

孙策率军先攻横江,吕范、程普诸将都奋勇争先,守将樊能、于糜不能抵挡,很快败走,渡江逃到江南去了。

孙策乘胜再攻当利口,张英见横江津已失,不敢恋战,也急忙渡江逃走。

随着横江、当利口接连被攻克,刘繇在江北的据点全部被清除。孙策命徐琨在历阳县沿江寻找船只,准备一鼓作气渡江去击刘繇。

当时樊能、张英等逃到江南时,将大部分战船都带走。徐琨在长江北岸搜寻半天,并没有多少船只,此种情况,只能驻军江北,等造出新战船来,才能渡江了。

徐琨十分郁闷,回到军营,当时其母孙夫人也随在营中,见徐琨愁容满面,便询问原因,徐琨说了寻找战船之事。孙夫人听后笑道:“江边多芦苇,可以用芦苇制作成筏。”徐琨听后大喜。

徐琨忙把母亲孙夫人所提的芦苇为筏的主意告诉孙策,孙策大喜,没想到自己的姑母竟有如此见识。

孙策立刻命人在江边采芦苇制筏,众军士齐动手,很快便造出了无数芦筏。

孙策率众将士登上芦筏,浩浩荡荡往江南而来。孙策这一年二十一岁,此次历阳渡江后,斗转千里,完成了张纮在“江都对”中提出的“收兵吴、会”的首要目标。

0 阅读:3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