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王凌呼庙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1 20:54:48

镇守河南扬州(今安徽省寿县)新任太尉王凌,字彦云,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氏。其叔父王允,东汉末年曾任司徒,后来策划收买吕布刺死董卓。

2.王凌弱冠入仕,第一个官职是出任兖州东郡发干县(今山东省冠县)县令。由于任内办事不利,被罢官判刑,每日持扫帚扫街。

3.一日,兖州牧曹操经过此地,恰巧碰见了当街扫除的王凌。曹操见王凌形容举止不似强徒一般,便问随行的当地官员此人的来历。当他得知王凌是王允的侄儿时,不由心生怜惜。

4.曹操和王允交情不错,而王允后来惨遭董卓残部杀害,直系家属无一幸免。感叹之后,曹操立即下令重新起用王凌。

5.王凌感激涕零,为曹氏尽忠尽力。他先后出任兖州、青州、扬州和豫州刺史,所在之处,史称“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

6.魏少帝曹芳即位,王凌以征东将军出任扬州。因抵抗东吴有功,由征东将军升任车骑将军,再升司空,最后继蒋济之后出任太尉、他虽位至三公,却一直在淮南驻节,未曾入朝,所以高平陵事件,他完全没有介入。

7.司马懿一直都是积极宠络王凌的,王凌不仅是少数健在的四世老臣,声望颇高,而且长期佣兵淮阳,实力非常雄厚。司马懿要想稳定政局,不能不重视王凌。

8.在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之后,曾经向熟悉王凌的蒋济询问王凌其人如何,蒋济错误地领会了司马懿的意思,以为对王凌的才干有所怀疑,于是替王凌美言:“王凌文武双全,当今无双,其子王广,有大志,多才干,似更胜一筹。”

10.曹爽被杀后,王凌心中大为不平。作为受曹氏四世之恩的元老重臣,自己有责任兴隆魏室,不让皇帝受制于强臣。于是,他便与自己的外甥令狐愚密商计策。

11.令狐愚,字公治,并州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氏,时任严州刺史,领兵屯驻于平阿县(今安徽省怀远县西)。

12.平阿县本是扬州下属之县,在扬州州治寿春东北一百里左右。因抵御东吴的需要,故而令狐愚领兖州兵马,借驻平阿县,协助驻节寿春的王凌作战,甥舅二人同时掌握重兵,单独承当淮南地区的重任。

13.当初,令狐愚还是普通百姓时,常常胸怀高远之志,众人都说令狐愚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

13.当初,令狐愚还是普通百姓时,常常胸怀高远之志,众人都说令狐愚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

14.只有同族的父辈弘农太守令狐邵却认为:“令狐愚性情豪爽不受拘束,不修养道德而志愿极大,必定会灭我宗族。”令狐愚听了,心中忿忿不平。

15.等到令狐邵担任虎贲中郎将时,令狐愚官职已经多次提升,到处都很有名望。这时令狐愚从容地对令狐邵道:“以前曾听您说我不能承继光大宗族,今天您还说什么呢?”令狐邵只是久久地看着他而不回答。

16.令狐邵回到家却私下里对妻子道:“令狐愚的性情器量仍跟以前一样。以我来看,他终究会败灭家族,但不知我能否活到受牵连的那一天,不过你们将会赶上的。”果然令狐邵死后十余年,令狐愚家族被诛灭。

17王凌与令狐愚暗地里策划,认为魏室要想不受制于强臣,必须拥立一位年长而且有才能的宗室近亲为君主。经过一番慎重选择,认为楚王曹彪有智有勇,想要共同立他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

18.曹彪,字朱虎,乃曹操侧室孙姬所生,曹丕的异母兄弟。曹彪当年与曹植关系亲密,曹植曾作长诗相赠。

19.此时曹彪已年届五十五岁,颇有才华。其封地在兖州东郡的白马县(今安徽省滑县东)。位置上非常方便和令狐愚的往来,为今后新皇帝的拥立带来很大的方便。

20.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九月,令狐愚派他手下亲信将领张式到白马县看望曹彪,并将意图授予张式。

21.张式领命,来到白马,见到曹彪,低语:“令狐使君致意于大王,天下事尚未可知,愿大王珍重!”曹彪立刻领悟含义,也悄悄答道:“请奉达使君,吾敬领其厚意。”

22.张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径回平阿复命去了。令狐愚得报十分高兴,很快把情报通报了王凌。

23.王凌随即派出心腹到洛陽,把计划密告他的长子王广。

24.王广,字公渊,时年四十余岁,在中央尚书台任尚书。其识见深远而做事稳健,听了来人的叙述,颇不以为然。

25.王广认为曹爽因骄奢婬佚失去了百姓的信任,而且司马懿父子兄弟都掌握着兵权,是不容易被推翻的。

26.王凌却认为可以和司马懿抗衡,自己年事已高,趁精力尚可,或可一搏,以报朝廷。因此,他不听儿子的劝阻,继续按既定计划筹备。

27.冬季,十一月,令狐愚又派张式去见楚王曹彪,还没等到张式回来,令狐愚却因为冬寒突发重病,不几日就病逝了。

28,消息传到寿春,王凌好似挨了当头一棒,半晌无语。令狐愚之死,使王凌的计划成功变得希望渺茫。因为这不仅使他失去了一支可观的力量,而且当新任严州刺史来到平阿之后,会对他的行动构成牵制,从而自己的力量会受到加倍的削弱。

29.但是,王凌并没有停止他的计划,他决心孤注一掷,继续准备行动。而此时,令狐愚的一个心腹杨康叛变了。杨康是令狐愚手下的治中从事,知晓令狐愚的整个计划。

30.令狐愚的另一个心腹名叫单固,为人诚实,令狐愚与单固的父亲单伯龙关系很好,于是想让单固当别驾,但单固不喜仕途,多次婉拒。

31.单固的母亲夏侯氏对单固道:“令狐使君与你父关系很好,你应该去应招。”单固听从了母亲的话,就去了,与杨康一起共事于令狐愚左右。

32.令狐愚之死事发突然,杨康也毫无准备。此时他应司徒高柔所召正在洛阳处理公务。对于杨康而言,令狐愚之死意味着另立新君的计划已经失败,经过谨慎考虑,他决定主动揭发此事。

33.杨康立即找到高柔,将令狐愚与王凌准备另立楚王曹彪为帝的计划秘密告知。

34.高柔一听大惊,他不敢怠慢,立刻带着杨康去见司马懿。

35.司马懿对此早有预估,他一面让杨康不要再提此事,仍回兖州。一面派黄华前去接任令狐愚的职务。

36.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五月,一个名叫浩详的术士告诉王凌,天象预示淮南当有王者兴。王凌信以为真,更加觉得拥立曹彪之事上应天象,必定能成功。

37秋季,吴王孙权幽禁了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进谏劝说,孙权不听。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领各个文官武将用泥涂头自行绑缚,连日到宫门跪求释放孙和。

38.孙权大怒下令各责打他们一百杖,又把朱据降职为新都郡丞,把屈晃罢官退居乡里。

39.孙权王把太子孙和废为平民,迁居到故鄣县,又赐鲁王孙霸自杀。杀了杨竺,把尸体扔到江中,又诛杀了全寄、吴安、孙奇,都是因为他们与孙霸勾结并诬陷孙和的缘故。

40.当初,杨竺年轻时很有名气,而陆逊认为他终究会毁了自己,并劝说杨竺之兄杨穆与他分家。杨竺出事,杨穆因多次劝阻告诫杨竺而得以免死。朱据还没有到达任所,中书令孙弘就奉诏书追上他赐罪。

41.冬季,十月,魏国庐江太守、谯郡人文钦佯装背叛,用以诱惑吴国偏将军朱异,想要让朱异亲自来接应他。

42.朱异知道他是诈降,于是就把这事汇报给孙权。孙权回复朱异:文钦既然有投奔东吴的意愿就应该帮助他,如果有怀疑,就可多带点军队前去。

43.于是,孙权派遣偏将军吕据率领二万人与朱异一起到达北部边界,文钦果真不来投降了。朱异是朱桓之子,吕据是吕范之子。

44.十一月,孙权本就对文钦的投降没有报太大希望,他仍然得着重内部事务。既然孙和和孙霸势力都没了,就得为东吴的继任者铺好路。于是,孙权立其子孙亮为太子。

45.征南将军王昶上书道:“孙权流放良臣,嫡子与庶子争权夺利,我们可乘其内部分裂之机进攻吴国。”近年来,孙吴趁曹魏内乱,在南线战场一直采取攻势,如今,孙吴内乱,正可适时反击。

46.魏国朝廷采纳了这个意见,派遣新城太守南陽人州泰袭击巫县、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发兵夷陵。

47.王昶发兵江陵,以竹索为桥,渡河进攻。吴国大将施绩,夜里逃入江陵城,王昶想把他引入平地再与之战,于是先派遣五军人马从大道返回,使吴军望见而高兴,又把缴获的铠甲马具等物丢弃在城的四周以激怒吴军,然后埋伏下兵力以等待敌人出击。

48.施绩果然中计率军来追击,王昶与他交战,大破敌军,并斩杀了吴国的将领钟离茂、许旻,缴获战具无数,凯旋而归。

49.司马懿得报非常高兴,请朝廷升任王昶为征南大将军,同时享受三公待遇,晋爵为京陵侯。

50.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正月,王基、州泰进击吴国夷陵,发现孙吴一处军需之地在雄父,于是分兵去袭击,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米三十多万斛,俘虏孙吴安北将军谭正,投降者有数千人。

51.少帝下诏赐王基关内侯,同时在新攻取的土地移民,置夷陵县。

52.王凌发现目前的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司马懿在不断地壮大势力,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恐怕自己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了。

53.四月,中原地区发生了地震,王凌觉得机会来了。他听说吴人占据了涂水地区,想要因此发兵进攻,于是加紧整顿各路军队,并上表请求讨伐吴军。

54.少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让王凌有点意外,他并不知道司马懿一年前便掌握了他们另立新君的计划,之所以没有任何动静,就是在等待时机。

55.王凌派遣将军杨弘把废立君主的打算告诉兖州刺史黄华,要求黄华加入他的阵营。

56.黄华便把早已知晓一切的事情告诉了杨弘,杨弘见王凌的计划败露,继续下去没有一点胜算,于是倒戈。然后黄华、杨弘连名把此事报告了司马懿。

57.司马懿决定亲自率中军乘船从水路讨伐王凌,其余陆路大军随同行动,直逼淮南。

58.司马懿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不久大军突然到达百尺堰。

59.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乘船独自一人出去迎接司马懿,派佐官王前去谢罪,送去官印和符节、斧钺。司马懿的军队到达丘头,王凌把双手绑在背后,面向司马懿,跪在水边,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

60.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疑惑,径直乘小船想要靠近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上去挡住他,把船停在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船相隔十余丈。

61.王凌知道这是因自己有罪而见外,就远远地对司马懿道:“你就是随随便便直接写封书信召我,我又怎敢不来?没想到你竟率军前来!”司马懿道:“那是因为你不肯追随写信人的缘故。”王凌道:“你辜负了我!”

62.司马懿道:“我宁肯辜负你,也不能辜负国家!”于是就派步骑兵六百人送王凌由西路回京师洛陽。

63.王凌试着向司马懿索要棺钉,以观察司马懿的意思,结果司马懿果真命人给了他棺钉。

64.王凌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了。在路过贾逵的祠堂,王凌大喊道:“贾梁道,只有你知道我王凌是大魏的忠臣啊!”

65.五月,甲寅(初十),王凌被押送到项县时,万念俱灰的王凌把以前的属下都找来,对他们说道:“没想到,我王凌快八十岁了,居然身败名裂了。”说完,服毒自杀了。

67.司马懿到了寿春,见到单固,问他道:“令狐愚谋反了吗?”回答道:“没有。”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收捕了单固及其家属,都绑送廷尉处,拷问数址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

68.司马懿收捕了杨康,让他与单固对质,单固辞穷,就大骂杨康:“你这老奴!既背叛使君,又灭我家族,看你还能活多久!”杨康起初还希望自己能封侯,后因为供词颇多参差矛盾之处,也把他一起斩首。

69.临刑时,他们一起出狱,单固又大骂杨康道:“老奴!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看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行走。”

70.司马懿又将有关反叛人员都处以死刑,宁枉勿纵,夷三族。将令狐愚开棺剖尸,与王凌的尸体一起在野外暴晒三天示众。之后,就地掩埋,不必棺殓。

71.有个叫马隆的人,曾是兖州刺史部的,是令狐愚的属下,他悄悄为令狐愚安葬,并为其守丧三年。

72.王凌在洛阳的儿子王广也被处死。王广有个儿子逃走了,回到老家的一个亲戚家里,结果被亲戚告发,被抓起来杀了。

73.王凌还有个妹妹,是郭淮的妻子,郭淮是司马懿最信赖和倚重的将领。王凌被诛的消息传到长安,郭淮的妻子应当从坐,郭淮手下数千人求情,请求郭淮留下妻子,郭淮不从。

74.郭淮的妻子上路时,众人莫不流涕,甚至有人想要把她抢回来。郭淮的五个儿子都叩头流血,请求父亲救母亲一命。郭淮不忍,最后命人把妻子追回。

75.事后,郭淮写信给司马懿:主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请求任何处罚!司马懿同意给予特赦。

76.曹彪也难逃一劫,在朝廷特使的监督下,被迫自杀。其妃与子女全部贬为平民,并被迁移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

77.为了杜绝有拥立曹氏宗室为帝的事情发生,司马懿下令将宗室近亲王公,从各自的封地集中移居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由朝廷派人监察管理,不得与人交关。

78.司马懿处理完所有事情后返回洛阳。八月,戊寅(初五),舞陽宣文侯司马懿去世。诏令任命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0 阅读:0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