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陷计诸葛恪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11 20:54:46

诸葛恪是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从小便得到孙权赏识,成年后官拜骑都尉。并战功显赫,孙权嘉奖其功,升任他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东吴亦乌九年(公元247年),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代替陆逊统领荆州军政,孙权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傅。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孙权因此受惊成病。

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属以后事。嘱而,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

孙权死后,诸葛恪立孙亮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元年给孙权定谥号大皇帝,葬在蒋陵。

很早就有个细作探明了这件事,报告到了洛阳,司马师听说孙权已死,就和众人商议准备起兵伐吴。

尚书傅说:“吴有长江天险,先帝多次征伐,都不遂其意,不如各守边疆,这才是上策。

司马师说:“天道三十年一变,哪里能够经常作鼎峙?我想讨伐吴怎么样?”司马昭说:“今孙权新亡,孙亮幼弱,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时机。

于是命令征南大将军王昶率十万大军进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率十万大军进攻东兴,镇南都督母丘俭率十万大军进攻武昌,三路大军进发,又派弟弟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这年冬十二月,司马昭兵至束吴边界,屯住人马,唤王昶、胡遵册丘俭到帐中商议。

司马昭说:“东吴最要紧的地方,只有东兴郡,如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攻击,诸位必须仔细考虑。

于是命令王昶、母丘俭各领一万兵,排列在左右,又吩说:“暂且不要进军,等到攻取东兴郡之后,到那时再一齐进军。”王昶、册丘俭二人接受命令而去。

司马昭又命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并说道·“先搭浮桥攻取东兴大堤,如果夺得左右二城,便是大功。”遵领兵来搭浮桥。

吴太傅诸葛恪,听说魏国兵分三路而来,聚众商议,平北将军丁奉说:“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如果有闪失,那么南郡、武昌就危险了。

诸葛恪说:“这个说法正合我意,你率领三千水兵从江中去,我随后令吕据、唐咨、留赞各率领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来接应,一旦听连珠炮响,就一齐进兵,我自会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丁奉得到命令,立即率领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朝着东兴而来却说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派桓嘉、韩综攻打二城。

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吴将留略守把。这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全、留二人见魏州兵势大,不敢出战,死守城池,胡遵在徐塘下寨,当时正赶上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聚议。

忽报水上有三十只战船来到。胡遵走出营寨来看,见船将停在岸边,船上大约有一百人,胡遵。对诸将说:“吴不过三千人马,何足惧?”于是回到营中。

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上,对部将大声说道:“大丈夫建立功名,取得富贵,正在今日!丁奉又说:“戴的是头盔,不用长枪大戟,只带短刀。”魏兵见了大笑,更不准备了。

忽然有连珠炮响了三声,丁奉提刀当先,一跃上岸,众军都拔短刀,跟随丁奉上岸,砍入魏军营寨,魏军措手不及。 

韩综急忙拔帐前的大戟迎击他,早被丁奉抢入怀中,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桓嘉从左边转出,忙绰枪刺丁奉,被丁奉挟住枪杆,桓嘉弃枪而逃,丁奉一刀飞去,正中左肩,桓嘉便往后倒下。丁奉立即上前用枪刺之。

三千吴兵,在魏寨中左冲右突,胡遵急忙上马夺路而逃,魏兵齐奔上浮桥,浮桥已断,大半落入水中而死。

被杀倒在雪地上的魏军,不知有多少,车仗马匹军器,都被吴兵俘获。司马昭、王昶、丘俭,已经无力再战,领兵撤退。 

诸葛恪引兵至东兴,收兵赏劳完毕,召集诸将道:“司马昭兵败北归,正好乘势进取中原。

于是一面派人带上书信入蜀,求姜维进兵攻其北,答应平分天下一面起大兵二十万,来伐中原。临出发时,忽然看见一道白气从地上升起,遮断三军,对面不见了。

蒋延慌忙说:“这气是白虹,是主丧兵的征兆,太傅只可回朝,不可魏。

诸葛恪大怒说:“你怎敢说出不利的话,来轻慢我的军心呢!呵斥武士将他斩首,众人都说可以免死,诸葛恪于是将蒋延为平民,然后催促士兵前进。

丁奉说:“魏国以新城为总隘口,如果先攻取此城,司马师吓破矣。”诸葛恪大喜,于是催兵前进。守城牙门将军张特,见吴兵大举而来,关闭城门坚守,诸葛恪命令士兵四面包围。

早有流星马报进入洛阳。主簿虞松告诉司马师说:“现在诸葛恪围而来,人多粮少,粮食尽自走,等他困新城,还不能与他交战,吴兵远道,将要逃走的时候,出击进攻一定能获得全胜,但恐怕蜀兵侵犯边境,不能不防。

司马师同意了他的话,于是命令司马昭率领一支军队协助郭准防守姜维,丘俭、胡遵抵御驻守吴兵。

诸葛恪连月攻打新城不下,下令众将:“并力攻城,怠慢者立斩。”于是诸将奋力攻打,城东北角将陷。

张特在城中想了一个办法,叫一个能言善辩的文官,拿着册籍,到吴寨去见诸葛恪。

诸葛恪深信不疑,收了军马,于是不再攻城。原来张特用缓兵之计,哄退吴兵,于是拆开城中房屋,在破城处修补完备。

于是张特登城大骂说:“我城中还有半年的粮食,怎么肯投降吴狗呢!所以作战都没有妨碍!”诸葛恪大怒,催促士兵攻打城池。

城上乱箭如雨下,诸葛恪前额正中一箭,翻身落马,诸将救起他返回军营。

众军已经没有打仗的心思,又因天气炎热,军士多病,诸葛恪的金疮稍可缓解,想催兵攻城,营吏告诉说:“人人都病了,怎么能打仗呢?”

诸葛恪大怒说:“再说病者斩之!”众军听说后,逃跑的不计其数。

一天,忽然报告都督蔡林率领本部人马投奔魏去了,诸葛恪大惊,亲自骑马在各个营垒中四处察看,果然看见士兵脸色黄肿,都带着病气,于是率兵返回吴地。

早有细作报知丹丘俭,丹丘俭发动全部兵力,随后掩杀,吴兵大败而归。诸葛恪非常羞愧,托病不去朝见,吴王孙亮亲自到他家问候病情文武官员都来拜见。

诸葛恪害怕别人议论,先搜罗众官将的过失,轻的就发配边境,重的就斩首示众,于是内外官僚,无不恐惧。

他又命令心腹将领张约、朱恩掌管御林军,作为牙爪。

孙峻,字子远,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孙恭的儿子,孙权在世时,非常喜爱他,命他掌管御林军马。

现在听说诸葛恪派张约、朱恩二人执掌御林军,夺去他们的权力心中大怒。

太常卿滕胤一向与诸葛恪有矛盾,于是找机会劝孙峻说:“诸葛恪专权肆行暴虐,杀害公卿,将有反叛之心,您是宗室,为什么不早下手呢?”

孙峻说:“我有这样的雄心已经很久了,现在应当立即奏报天子,请圣旨杀掉他。于是孙峻、滕胤入宫晋见吴王孙亮,密奏此事,孙亮说:“我见到此人,也很害怕,常想除掉他,但未得其便,现在你们果然有忠义之士,可密图之”

滕胤说:“陛下可设席召见诸葛恪,暗中将武士埋伏在壁衣中,将杯子掷为号,在席间杀了他,以绝后患。”孙亮应允。

诸葛恪自从兵败回朝,托病在家,心神忧您。有一天,诸葛恪偶然走出中堂,忽然看见一个穿麻绳挂孝的人进来。

诸葛恪问之,其人大惊无措。诸葛恪让人拷打他,那人回答说:“我因为新丧的父亲,进城请和尚追荐,初见是寺院而入,却不想是太傅府却怎生来到此处也?

诸葛恪大怒,召来守门的军士询问这件事,士兵们告诉他们说:

我们几十个人,拿着武器到门口来,不曾暂时离开,都没看见一个人进来。”诸葛恪大,把他们全都杀了。

这天夜里,诸葛恪睡卧不安,忽然听到堂屋中声响如霹雳,诸葛恪亲自出来察看,见屋梁折断成两段。

诸葛恪惊起回到寝室,忽然一阵阴风刮起的地方,看见被杀死的披麻人和守门的军士几十人,各自提着头向诸葛恪索命,诸葛恪惊倒在地,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

第二天早晨洗脸,闻到水很有血臭,诸葛恪喝令侍婢连换几十个盆,都臭得没有区别。诸葛恪正在惊疑之间,忽然报告天子有使者到来,宣太傅赴宴。

诸葛恪让人安排车仗,刚要出府,就有黄犬衔住衣服,发出婴婴的声音像哭声的样子。诸葛恪生气地说:“犬戏我也!”呵斥左右的人把它赶走,诸葛恪便乘车出府。

走了不到几步,看见车前有一条白虹从地下升起,像白练冲天而去,诸葛恪非常惊奇怪。

心腹将张约在车前秘密告诉他说:“今天宫中设宴,不知是怎样的情况,主公不可轻易进去。”诸葛恪听罢,便叫他回车。

走了不到十多步,孙峻、滕胤乘马来到车前,说:“太傅为什么就回去了?”诸葛恪说:“我忽然腹痛,不能拜见天子。

何胤说:“朝廷为太傅军回,不曾当面叙说,所以特地设宴相召兼议大事,太傅虽然患病,还希望能尽力前去。

诸葛恪无奈听从了他的话,就和孙峻,滕胤一同入宫,张约也随他入宫。

诸葛恪见到吴王孙亮,施礼完毕,就席而坐。孙亮命人勘酒,诸葛恪心中疑惑,推辞说:“身体患病不能胜任杯饮。”孙峻说:“太傅府中常服药酒,可以饮药酒吗?

于是命令随从到府衙取制药酒,诸葛恪才放开心喝了,酒喝了几巡,吴王孙亮托事先起。

孙峻下殿,脱去长服,身穿短衣,内披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叫道:“天子有诏书要诛杀逆贼!诸葛恪大吃一惊,把杯子扔到地上,想拔剑迎接,已被孙峻一刀斩杀。

张约看见孙峻杀了诸葛恪,挥刀来迎,孙峻急忙闪过,刀尖刺伤了他的左指,孙峻回转一刀,砍中张约的右臂,张约要往外退,武士一拥而出砍倒张约,剁成肉泥。

孙峻一面令武士收恪家春,一面令人将张约并诸葛恪户首,用小车载出,丢弃在城南门外的石子岗上的乱坟坑内。

诸葛恪的妻子正在房中心神忧熄熄,动止不安,忽然一个丫环进了房内,诸葛恪的妻子问:“你全身有什么血臭?

他的婢女忽然反目切齿,飞身跳跃,头撞屋梁,口中大叫:“我是诸葛恪,被奸贼密谋杀害!诸葛恪合家老幼,惊煌号哭。

魏光禄大夫张缉,曾对司马昭说:“诸葛恪不久就会死去。”司马昭问他为什么这样,张缉说:“威震其主的人,怎么能长久呢?”现在果然被他说中了。

孙峻杀死诸葛恪,吴王孙亮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中外诸军事,从此权柄全部归于孙峻。

0 阅读:10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