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忠文,1935年7月生,四川永川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50年冬参军,1951年9月15日,随部队跨过鸭绿江,180师539团1营3连3排3班。
军事训练,晚上还有全副武装夜行军,练走练打,反复演练,近战夜战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军政训练的基本要求。邓忠文常被选拔参加挖工事、实弹射击和刺杀,常获得连首长的嘉奖。
1953年元月,180师接替了鱼隐山西部防御。邓忠文所在的步兵3连被部署在560高地一线。在战斗中邓忠文表现勇敢,被提升为副班长。
1953年6月14日晚8点,180师三个团和68军609团所属共7个步兵连,发起对949.2高地的进攻。一夜激战后,敌坚固设防的949.2高地被我军夺下。
6月15日下午,敌机向我主阵地轮番轰炸并投掷刺激性毒气弹,伤亡不断增加,阵地上的指战员被熏得泪流不止、难以睁眼,皮肤奇痒,咳嗽喷嚏不断,战斗力骤然大减。
师团指挥员意识到局面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决定把防御阵地前沿推至江边。3连是向东南推进的几个连队之一。3排处于一线,邓忠文所在的3班居右并获配置轻重机枪各一挺,全连防御纵深约300米,正面宽约1000米。
16日晚上,团侦察排一个小组潜过江去侦察敌情,由3排担负掩护并策应返回。随后几天,粮食弹药运不上来,无法接济。
一天,连里指定邓忠文带领其他班派的7名战士前去搜索。搜索到了美军炮兵阵地一看,真是大喜过望。美军炮兵撤退得相当仓促,连帐篷都没来得及撤走,衣物被褥丢弃甚多,还有部分物资,有米饭罐头、牛肉罐头、饼干等等。
只去了8个人,这么多东西,需要先拿什么?邓忠文犯了难,后来干脆让大家先饱餐一顿,再把所需的物资集中一处,两人留守,其他6人背上食物返回,再多来人搬运。
都是青年战士,谁也没见过大世面,许多洋玩意也弄不懂,样样都想弄回去。邓忠文是大望远镜、小望远镜(其实就是照相机)挂满脖子,兜里全是指北针手表,两条军毯包裹着饼干罐头。
他是想一扫而光,但可惜人少力不从心。返回后,指导员让他挑了一床军毯和一个指北针,以作留念。
6月下旬的一天,上级命令180师把防御阵地交给友军,并趁夜撤出。于是这支身着破烂军装、面黑肌瘦的队伍,精神饱满地翻越为之激战的949.2高地,沿方形山向后方转移。
180师终于在反击以949.2高地为中心的李伪5师战役中获得全胜,打了翻身仗,把战线向东南推进数公里。
7月14日,邓忠文所在的60军539团与其他4个军,把李伪军5个师团逼到一个狭长地带。全线人员轻装并带足二个基数弹药和土工作业工具,备足一周干粮,作好长驱直入准备。
7月的朝鲜正是雨季,江水陡涨,汹涌湍急,根本无法泅渡。部队缺乏船只,缺乏器材,无法架设浮桥。但这个困难对180师的指战员们来说不算大事,他们在取得反击以949.2高地为中心的战役胜利后,已恢复元气,能攻坚,能防守,能追击,成了一支有着辉煌战绩、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的野战部队。
邓忠文这个副班长忙前忙后,领发物资,检查战前着装配备,为渡江做着准备。这时,排长通知他去连部开会。
邓忠文到时指导员已经在场,到场的人全是班派骨干,二排长侯文喜也在其中。指导员简要介绍了前方战事和本连任务,特别强调这一战将异常激烈,为了连续作战,上级指示各连队留下一套战斗骨干,准备重组兵员,接赴下一轮作战。
邓忠文回到班里,带上已经丢弃的被装,依依不舍地和战友们道别,在侯排长带领下,与同志们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他心里是酸楚的,眼里噙着泪花到了团后方指挥所。
谢宝昌副团长告诉邓忠文他们,国内赴朝的兵员已经在师部后方地域集结待命,随时准备补充,接到命令保证24小时能率队出发。看着首长们胸有成竹,大家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然而事情又出现了变化。正在这时,一个空军选飞小组来到前线,初步体检,邓忠文被选中了,他将又一次远离前线,向后方祖国的安东进发,又一次告别身边的战友。越野车在夜幕笼罩下,沿战地公路向北疾驰。
1953年7月27日22点,这个永远难忘的时刻,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生效了。
但邓忠文当时还不知道,留在金城川南岸的3连打得很是悲壮激烈,许多战友没有看到和平的到来。指导员李锡炎、副排长程元、山东大汉“坦克”胡成山、四川老乡“小麻雀”等60余人献身朝鲜战场。
但180师在东线、中线两次大规模反击战中战绩卓著,打出了军威,也为自己打了翻身战,恢复了国内战争时期的辉煌。
他的指导员李锡炎,绰号“机器人”,一名抗日老兵,是一个尽职尽责,被战士们敬如兄长的基层政工干部。他是在180师第五次战役受挫后,作为基层领导骨干从181师调180师3连任职的。
1953年4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大家正在为7班一个四川籍战士解读家书:“……家里分得了田地、房子,新政府对军属照顾无微不至,儿子不要想家,要多杀美国鬼子,保卫胜利果实”时,空中响起敌人轰炸机的隆隆马达声,接着是呼啸而下的炸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震撼山谷。李锡炎被爆炸的浓烟所吞没。
硝烟还未散去,邓忠文和战友们呼唤着“指导员!指导员!”奔下山坡,在一个个又大又深的弹坑四处寻找,最终在刨开松散的泥土中找到几块与泥土相伴的模糊肉体和他的一顶军帽,没有一截完整的肢体。
副排长程元和,一个吃苦在前,根本就不曾享受的山西老兵。行军中,肩上总是挂满了水壶、枪支和背包。宿营时,不是捡柴烧水,就是为战士烫脚刺泡。在成功袭击870高地撤退时,队伍匆忙中偏离了冲击时的突破口,他自告奋勇在前面开路,不幸误踩地雷,身躯被炸得残缺不全。
胡成山,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体格魁梧结实,大家称他为“坦克”,是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文化的战友。他嫉恶如仇,有好打不平的倔劲,口头禅是:“有意见会上说,做事别拈轻怕重,偷懒耍奸;当面人模人样,背后牢骚满腹。”
无论是袭击870高地,还是攻坚949.2高地,他都护着邓忠文这个副班长。在一次蹲守高地时,邓忠文认真地对他说:“你个子大、目标大,随时都要蹲着点。”他总是说:“副班长,没关系的,子弹没长眼睛,打不着我。”
蹲守点的工事太深,邓忠文正搬一块石头垫脚,准备向外瞭望时,他上前推开邓忠文说:“副班长你躲开,我来看。”随即一脚踏上石头。话音刚落,附近一声巨响,他头部被弹片击中倒在邓忠文的身旁,没留下只言片语。
邓忠文顿时咽喉欲噎,眼泪止不住直流。检查确定他服装上的标记无误完整后,邓忠文饱含深情地给他磕了两个响头,同战友们一起继续向江边冲去。
曾维彬,一个很会打仗的战友,四川云阳人,与胡成山形成鲜明对比。他小巧玲珑,思维敏捷,被战友们喜称为“小麻雀”。班务会、讨论会上总是第一个发言,对战术技术训练总是领会快动作准。学文化识单字规定一天20个,他总是要多出十来个,并熟练到滚瓜烂熟。
在攻占949.2高地中,连破敌三道战壕后,三班的前进道路被敌地堡火力拦住。他自凭着个小动作敏捷,左手持枪,右手握着手雷,猫着腰,三跃两滚就抵进距地堡十来米处,拉阀投出手雷,爆炸后敌火力顿减。当他跃起准备再投第二颗时,被敌击中倒下。
这时我方重机枪封死了地堡射击孔,战士们也冲到了地堡旁。地堡里的敌人呱呱乱叫,但大家只有仇恨,几颗手雷同时扔进地堡,一声巨响,总算是为“小麻雀”报仇了。“小麻雀”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了。
3连牺牲的近60人中,还有很多像“机器人”“坦克”“小麻雀”一样的战士,他们同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邓忠文自入伍走出四川,进发东北,赴朝作战,凯旋回国后他在安徽、江苏、浙江再续军旅。1976年6月,他转业被组织安排到雅安茶厂任职。
他妻子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茶厂环境对其身体不利。26年来,他在部队升迁调动13次,习惯了服从所有的命令,这次却不想过去。妻子说:“既然已经这样,就不要过多担心我的身体。我们还是去吧。”
妻子的通情达理让他十分感动,但他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短短7年之后,伴他走过半个中国、相依为命的妻子终于撒手西去,令他遗憾终生。
6月中旬,他在茶厂广大职工的殷切希望走马上任,担任厂革委会副主任。
这个400百余人的茶厂,以前很有朝气,生产的南路边茶有几百年传统历史,是藏区特需饮品,享有很好声誉,产量占藏区供应的60%。茶厂的生存与发展同巩固边疆和民族团结交织,就成了邓忠文后半生的首要任务。
到厂不久,中共雅安地委任命书到了茶厂,委任他为雅安茶厂党委书记兼厂革委会主任。他走马上任的第一次党委会上,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严令党委成员、革委会副主任们脱离派别,消除派性;对待职工一视同仁,严禁亲疏.....
他接手的第三年茶厂转亏为盈,上缴利润60余万元。历经5年的艰苦工作,他终于让让雅安茶厂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1981年末,中共雅安地委任命邓忠文为雅安地区外贸局局长、局党组书记,负责全区外贸系统经营管理、外贸货源组织、对外经济及其茶叶生产和党务工作。
邓忠文不解,茶叶生产属农口,怎么归到外貌呢?他被叫到地委书记办公室。秦长胜书记开口就说:“邓老兵啊,我知道把茶叶生产划归外贸你有意见,但是,没有谁比你更合适,雅安的茶叶生产很重要,也很有前途....”话都说到这份上,邓忠文就说了一句话:“请党组织放心。”
1987年末,雅安外贸改组后,邓忠文任副职了。之后,他和用很长时间,带领工作人员和茶叶专家,走遍了全地区的茶山茶园,为发展雅安茶叶继续不懈地努力。1995年雅安建立茶叶商会,他任社团法人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