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红楼梦》:韵味十足的贾府中秋之夜!

小白红楼 2024-09-18 03:35:08

时光如逝,又迎来了中秋佳节。面对这一轮皎洁的月亮,似乎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想来,在同样一轮月光之下,也有着众多的如我一般漂泊在外的朋友。或为生计,或为梦想,然而,无论如何,在这一刻,都会有一丝淡淡的伤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当然,对于一位沉浸《红楼梦》多年的红迷而言,在这一刻,对贾府之中的中秋,颇有兴趣。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在这个富贵百年之家,他们又是如何度过中秋之夜呢?

对于这一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选择描述了两次中秋之夜的情形。

一、《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热闹的中秋之夜。

富贵百年的贾府,因为诸多的原因,在不知不觉中衰败下来了。到了贾政、贾赦当家这一代,经济入不敷出的危机,渐渐难以掩饰。好在,这个时候,贾府迎来了新的希望:元春晋封凤藻宫,加封贤德妃。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花费大量的财力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才修建起省亲别院,但显然,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元春的晋封给了贾府众人的希望,一扫众人内心的忧郁。

也是因此,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这个中秋之夜,显得格外热闹。

在贾母的带领下,贾府三春、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相聚一堂,猜着贵妃娘娘从宫中带来的灯谜;随后,众人又分别出了一个灯谜,由太监带进宫中。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在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之中,在封建社会,猜灯谜俨然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而在这样的娱乐活动中,不仅活跃了节日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贾府在教育子弟方面的底蕴,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都家庭之中,一向坚守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显然,能够出口成章,能够出着风雅的灯谜、组织大观园诗社活动的贾府小姐们,在贾府开明地教育中,享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在这次中秋之夜中,处于忙碌之中的贾政也踊跃的加入了,并且,面对贾母,他更是少有的流露出了对母亲的依恋,公然当着众多的晚辈撒娇了。

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如此撒娇之语,出自中年之人的贾政,多少有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除此之外,也让人酸皮。作为一位成年人,尤其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在有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之时,只怕很难有兴致,流露出如贾政这样的,当着众多晚辈面对母亲撒娇了。

而在这些欢快之余,作为一部悲剧性的小说,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悲歌;在这样热闹的中秋之夜,我们也能通过作为当家人的贾政,他从众人所做的灯谜之中,体会出大家庭风雨前夕的悲凉之感。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益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到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诗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二、《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沉浸在悲凉之中的中秋团圆夜。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府众人再一次迎来了中秋佳节,在这一回中,似乎气氛更加的活跃,娱乐更加的丰富,只是无论怎么看,都少了上一次中秋之夜的欢快。

在中秋佳节来临的前夕,贾府便得到了消息:甄家被抄了。

甄家,与贾府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两家,不仅是世交,也是老亲。昔日鼎盛的甄家,曾一度三次接驾,那是何等的气派。

只是如今,却落得一个家庭被抄的下场,诚然让人唏嘘不已。而在一定程度上,甄家同样是贾家的靠山,面对它的倒下,无疑给贾府众人,敲响了丧钟。

得知消息的贾母、王夫人这些当家人,心情是沉重的,但是,面对偌大的家族,面对众多的晚辈,她们也唯有打起精神,露出微笑来享受这团圆佳节。

在中秋之夜这一天,宁荣二府的主子相聚一堂,在凸碧山庄之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吃着月饼、吃着西瓜。

期间,他们相聚一堂,在老太太的建议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在游戏期间,有人负责打鼓,梅花随着座位依次传递着,直到鼓声停下来,梅花停在谁的手上,就由谁将一个笑话,或者做一首诗。

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在这样团圆的佳节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贾赦、贾政这两位当家人讲的笑话。

最初是贾政所说的:

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众姊妹弟兄皆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含笑到要听是何笑话。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方欲说时,贾母又笑道:“若说的不笑了,还要罚。”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

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

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

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

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

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

在《红楼梦》中,贾政为人正派,是贾府众多主子之中的清流,他不像贾赦、贾珍等人沉迷于酒色之中,其少有的消遣,不过是与众清客取乐罢了。

只是,面对贾母,面对这中秋之夜,为了博得母亲一笑。这个一向在众人面前严肃的中年男子,也算得上彻底放飞了一回。

讲了这样一个诙谐的笑话。其实,我们对比凤姐与贾琏的婚姻;我们通过贾政与王夫人的夫妻关系,不难推测,或许,他所说的这个笑话,有可能就是其昔日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在贾政讲了笑话之后,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作为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也成为了幸运着,他也给众人讲了一个笑话。

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

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

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

婆子道:‘不妨事。你可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

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只是,他的这个笑话,俨然,带有对贾母不满的情绪。

俗话说得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于这一点,在贾府之中,同样如此,作为荣国府最年长的老太太,贾母的晚年生活看似充满着欢声笑语,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罢了。

在这个大家族中,贾母所要面对的,实在太多太多。尤其是,当贾府的经济危机越来越恶化,当众多晚辈都将目光放在她的家私之上时,即便是表面上的温情,似乎都少了几分。正如贾赦借着讲笑话的机会,向贾母流露出其不满的情绪一般。

而这个插曲,也将这个中秋之夜,笼罩在贾母头上的乌云进一步加深了。

当贾赦、贾政这些男子相继离开之后,年老之人的贾母,依然留恋着不愿离去,而尤氏、王夫人等人,也只得在一旁相伴着。

只是,随着凄凉的萧声传来,众人却在无意间发现,老太太落泪了。

只见鸳鸯拿了软巾兜与大斗篷来,说:“夜深了,恐露水下来,风吹了头,须要添了这个。坐坐也该歇了。”

贾母道:“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因命再斟酒来。一面戴上兜巾,披了斗篷,大家陪着又饮,说些笑话。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此时都不禁凄凉寂历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

在《红楼梦》中,贾母一向乐观、开朗,是贾府之中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在她的带领下,众多的晚辈,也显得多了一份快乐。只是,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以为开朗的老太太,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众多的晚辈面前,潸然泪下。

如此一幕,无疑在不知不觉中又平添了一丝悲凉之意。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或许,对于这句话,能够真正体会它的,应当是那些目送着家中老人老去的中年人吧;或许,当他们衰老之时,当他们躺在床上,躺在医院之时,我们也曾嫌弃过,也曾怨恨过;但是,面对时间的推移,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在某一个时刻,不知不觉的,因为思念他们昔日健在地某一个瞬间,而流下眼泪。

小结:

诚然,以上的内容,谈不上趣谈《红楼梦》。或者说,这更多的,是一位红迷朋友,在面对皎洁的月光之下,在度过又一个孤独的、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中秋之夜的时候,所浮现出来的一点感想吧了。

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曾借着两次描述贾府众人庆祝中秋节的情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尤其通过贾母这个荣国府最年长的老太太的情绪变化,展现着贾府一步步走向覆灭的悲剧。

但诚然,即便它的结局是悲剧,却依然改变不了,它曾经存在着的,带给我们无数感动与欢快的回忆。

0 阅读:5
小白红楼

小白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