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垃圾时间

历史王汉周 2024-12-23 11:21:30

01

智本社写了一篇文章叫《历史的垃圾时间》。将垃圾时间定义为:一是确定的倒计时;二是失败的结局是大概率事件。这个定义很好,能帮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今天老王借用这个概念,聊聊“大明的垃圾时间”。

明史学界的奠基人、泰山北斗孟森先生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确实埋下的雷太多了——对内:任由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党争乌烟瘴气、矿税横征暴敛;对外: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但老王认为,大明的垃圾时间不是开始于1619年。

02不是1619年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前,在明朝君臣眼里,是个播州之乱的水准。辽饷也是按照播州之乱的成例收的。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就任辽东经略,辽东地方的形势、人心,在熊廷弼的第一任经略任期内还是很安定的。

《明史·熊廷弼传》载:“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六月间,熊廷弼还指挥沈阳总兵贺世贤和山海关总兵柴国柱打退了满洲八旗2万大军对沈阳的进犯。因此,不能下定论说,萨尔浒之战后,大明朝就进入了垃圾时间。

03不是1622年广宁之战

天启元年(1621年),熊廷弼第二次就任辽东经略时,辽阳、沈阳都丢了。明军防线后撤收缩至辽西广宁一线。熊廷弼向朝廷建议,云集九边各军18万,兵分三路进击辽东,恢复旧疆。但被广宁巡抚王化贞所阻。熊廷弼是楚党,王化贞是东林党。

王化贞在两位东林党大佬【内阁首辅叶向高(王化贞的老师)、兵部尚书张鹤鸣】的支持下,想另搞一摊。总之,功劳不能便宜了熊廷弼。两人不和,让努尔哈赤钻了空子。1622年,广宁之战爆发,明军大败。战后,熊廷弼因个人恩怨,不听王化贞就地固守的建言,将整个辽东400多里土地全部弃守。

但广宁之战,也没有让大明王朝进入垃圾时间。八旗军虽得到了地盘,但荒无人烟,无法建立稳固的后勤保障,又撤了回去。后来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上任辽东督师,将辽东的堡垒修到了大凌河南岸,一占就是四年多。直到天启六年(1626年)下半年,辽东基本没什么大规模战事。

《明史·孙承宗传》载:“自承宗出镇而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孙承宗和魏忠贤不对付。魏忠贤设计罢免了孙承宗,辽东督师换上了阉党的高第。高第根本不想在关外呆着,便下令将所有军民全部迁入山海关内。

宁前道袁崇焕坚决反对,并以孤城宁远挫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取得宁远大捷。努尔哈赤返回沈阳八个月后,病死。后来,袁崇焕又打赢了宁锦之战.......大明与后金进入了战略相持的阶段。也就是说,崇祯元年(1628年)之前,大明朝野上下对后金问题是普遍抱有乐观态度的。这时的大明远远没有到垃圾时间。就算穿越回去,告诉明廷,大明国祚只剩下17年,没人信的。

04不是1629年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末的己巳之变是明末的转折点。因为崇祯的骚操作,浪掉了唯一中兴的机会。骚操作简述:皇太极打到北京之前,崇祯下令九边边军火速勤王。

1、山西兵赶来救驾。但到了北京,在城郊冻了3天,兵部也不给发粮食,哗变,大掠京郊,挨户抢粮......崇祯处死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山西兵一哄而散。这些去哪了?绝大部分加入了流寇。造成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坐大......

2、甘肃兵因未领到安家银和菜食银,在途中就集体哗变了。甘肃巡抚梅之焕铁血镇压,最终平复,把兵马带到了北京。崇祯却以梅之焕迟到为由,将其罢免下狱。

3、蓟辽督师袁崇焕领着9000关宁铁骑,跟皇太极在广渠门和左安门打了两仗,全胜。皇太极设计离间,散布流言,说袁崇焕与其有秘密约定。崇祯果然上套。袁崇焕被下大狱......最终因党争问题被时任内阁首辅温体仁坑死。

4、袁崇焕下狱后,京城防务移交给满桂。崇祯一个劲儿催战,满桂在良乡跟后金打了一仗,全军覆没,却“未曾杀一虏”。

文震孟《文文肃公日记》载:“十八日。往朝中,犹以为胜负相当也,午后始知其确。满桂、孙祖寿皆被杀,未曾杀一虏,而我师歼焉,为之短气,为之心战。然而士大夫怡堂如故,即小民亦皆帖然,此不可解。”

最终结果:己巳之变,明军被歼7万余人,京畿腹地惨遭后金蹂躏达半年之久,数十万老百姓无家可归,北直隶十数县城被攻破,乃至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地被占,城内所有财物均被一扫而光。那己巳之变后的大明,是不是就进入了垃圾时间?没有。

1、己巳之变,主要是战略上的失败。己巳之变前,后金的诉求是,像朝鲜一样,封国王,称臣纳贡。崇祯不同意。

但己巳之变中,让后金有了新的觉悟:明军原来如此拉胯!为什么还要称臣?!这也才有了后来清军毫无顾忌的三番五次的入塞。最具代表性的是,崇祯六年和八年,崇祯想求和了,但皇太极不跟你玩了:明明我可以抢,我为什么议和?

2、己巳之变后的大明还是有战斗力的。比如,被后金占领的遵化、永平等4城,不久被孙承宗收复;比如,折腾大明150多年的西南土司叛乱,在崇祯三年(1630年)被彻底平定。

05

那大明的垃圾时间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以下老王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看官老爷拍砖(轻拍哈)

老王认为是从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变节:

1、搞出吴桥兵变的孔有德。孔有德带着2万多人(包括大量专业工匠、技术人员)投了后金,跟佟养正这个老牌汉奸一起帮后金建立了满清第一支炮兵部队——乌真超哈。

2、守锦州的祖大寿。祖大寿很有可能是皇太极的小内。

先说结果:皇太极包围大凌河城时,祖大寿的部下仅有4000余正规军和1万多民夫,大凌河城也没能修完。如果八旗军想攻破大凌河城,城池几天就保不住了。但皇太极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让人在大凌河城外挖堑壕,搞围城打援。意图很明显——利用大凌河给关宁铁骑放血。效果也很显著——明军开始一拨一拨往大凌河送人头。

《明史·丘禾嘉传》载:八月,大清兵抵城下,掘濠筑墙,四面合围,别遣一军截锦州大道。城外堠台皆下,城中兵出,悉败还。禾嘉闻之,驰入锦州,与总兵官吴襄、宋伟合兵赴救。

离松山三十余里,与大清兵遇,大战长山、小凌河间,互有伤损。九月望,大清兵薄锦州,分五队直抵城下。襄、伟出战不胜,乃入城。《清史稿·太宗本纪》载:“乙未,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锺纬等以马步兵四万来援,壁小凌河。戊戌,明援兵趋大凌河,距城十五里。”

再说理由:为什么说祖大寿跟皇太极有串通呢?

1、祖大寿对崇祯杀袁崇焕一事对明廷不满;

2、皇太极给祖大寿写过几十封劝降信,祖大寿每封都回复了;

3、祖大寿的兵马突不破皇太极的防线,但祖大寿派去给孙承宗求援的信,却每次都能送出去;

4、祖大寿开城投降后,一个人跑了。儿子等一堆家属全在后金大营里。但皇太极没把祖家人咋样。可以说祖大寿对大明有感情,可反过来想,他是不是接受了皇太极的指派,回来当卧底?家人是他押在后金的人质。

5、几年之后,祖大寿继续固守锦州,清军继续围城打援,崇祯继续派洪承畴率13万大军救援,最终全军覆没。明朝丢了关外几乎所有土地。这时,祖大寿才正式“归队”,宣布投降。

九月丁亥,上以兵趋锦州,己丑,复以书招祖大寿。冬十月丁未,以书招祖大寿、何可刚、张存仁。己酉,再遗大寿书。甲寅,遣降将姜新招祖大寿。大寿亦遣游击韩栋来会。乙丑,祖大寿约我副将石廷柱议降。丙寅,大寿遣其子可法为质。

06

这也不能说明,大明的垃圾时间是从大凌河开始的吧?延伸:后金人口少,除了己巳之变之外,最多出动不过三四万人。挑战大明是很困难的。整合蒙古的力量,一直是皇太极战略上的必然选择。不过,蒙古一直都不愿意接受后金。

哪怕己巳之变后,皇太极想号召喀喇沁等部一起编立蒙古八旗,这些部落也没有松口,只是希望保持独立。但大凌河之战过后,形势就全变了。大凌河之战前,明廷还在立志复辽,锐意进取;大凌河之战后,关宁军完全丧失对后金的牵制能力。这就使得后金,得以腾出棒子,把蒙古绑上了自家的战车。

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皇太极再次西征林丹汗。林丹汗无力抵抗,远逃青海,察哈尔蒙古的势力土崩瓦解。后金开始给蒙古各部划定牧区,确立宗主与附庸关系,大幅编立外藩蒙古旗。

皇太极把蒙古制服后,明军九边就充分暴露在了后金铁蹄之下。皇太极再也不用考虑只从宁远——山海关一线进兵了,而是看心情。想什么时候打,从哪打,打蓟镇、大同、还是......都可以。

加上,农民军和清军入塞的时机,现在来看,互相卡的那也叫一个严丝合缝。明军刚把农民军摁下去,清军立马入塞作。清军满载而归之时,农民军又死灰复燃。轮流给大明放血......所以,你看,崇祯四年大凌河战役失败的那一刻起,大明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0 阅读:22

历史王汉周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