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这一单方面的贸易举措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平衡。美国这一行为看似是针对所谓的 “问题”,实际上更多还是出于政治操弄,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交织,在国内公共卫生危机、经济结构矛盾等问题凸显时,特朗普政府选择通过贸易手段来缓解国内压力。

面对美国的无理行径,中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果断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2月 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等多个品类 。虽然在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中,水产养殖相关产品并未直接位列其中,但整个贸易环境的变化,却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开始搅动水产养殖行业的格局。
这一轮关税调整,迅速成为全球贸易领域的焦点新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水产行业内,无论是养殖户、加工企业,还是进出口贸易商,都对未来的市场走向充满担忧和疑虑,一场行业变革似乎正在悄然来临。
加征关税,将冲击罗非鱼、鮰鱼、对虾等水产品出口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我国所有出口美国的水产品都会受到冲击。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罗非鱼。罗非鱼作为中国出口美国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所以这次关税征收,罗非鱼也被列入其中。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罗非鱼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在加征关税后,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
除了罗非鱼,鮰鱼和南美白对虾也未能幸免,这2个也是出口美国的重要水产品,虽然这两年出口市场起起伏伏,但美国依然是我国的鮰鱼对虾重要出口国。随着关税的进一步增加,美国进口商的采购成本将会直线上升,这将直接影响中国鮰鱼对虾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许多美国进口商开始寻找其他替代来源,如越南、印度等国家的货源,这对我国养殖和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而中国对美国进口海产品的加征关税,虽然在此次公布的清单中没有直接针对水产品,但一些相关的海产品加工品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美国阿拉斯加的三文鱼,在过去,部分会进口到中国进行深加工,再销往其他市场。但关税的变化,使得这种贸易模式面临挑战,加工企业可能会因为成本上升而减少对美国三文鱼的进口,转而选择其他产地的三文鱼。
关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出口环节,还渗透到了水产养殖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成本是重要的一环。中国的水产饲料生产,部分原料依赖进口,其中美国是重要的原料供应国之一。随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从美国进口饲料原料的成本显著提高。例如,豆粕作为水产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因关税上涨而大幅攀升。这使得养殖成本大幅增加。
在加工环节,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由于水产品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部分也依赖进口,关税的变化使得这些进口物资的成本上升。原本就微薄的加工利润,在成本的挤压下变得更加可怜。一些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工人数量,降低工人工资,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一些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背负更多的债务,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产业转型与市场重塑,重视内销市场
面对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水产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市场多元化,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和其他国际市场。在国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增长率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品质和种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追求传统的鱼类、虾类,对贝类、蟹类等特色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水产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变化,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通过与国内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水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积极开展电商业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新鲜的水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一些企业还通过举办水产品美食节、品鉴会等活动,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认知度和喜爱度,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水产企业将目标转向欧盟、东盟等地区。欧盟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较大,且市场较为稳定。中国水产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欧盟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成功打开了欧盟市场。例如,中国的一些高端鱼类产品,如鲈鱼、鳜鱼等,在欧盟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东盟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水产企业的又一重要目标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通过技术交流、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国的虾类产品在东盟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同时,也从东盟进口一些特色水产品,实现了互利共赢。
2、产业升级:品质与技术突破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水产企业深刻认识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在品质提升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品质提升上,企业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养殖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养殖环境,确保水质达标,减少污染。同时,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投喂饲料,减少药物使用,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生态养殖基地,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让水产品在更健康的环境中生长,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在技术研发方面,企业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逐渐兴起,这种技术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循环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养殖环境的精准控制,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水产品的质量。智能养殖设备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投喂系统、水质监测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的各项参数,并根据数据自动调整养殖策略,实现了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一些企业还加大了对水产种业的研发投入,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品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品质。通过这些品质与技术的突破,中国水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应对关税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局之思:合作共赢是正道
回顾这场关税风波,中美水产贸易的震荡给双方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困境中,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通过市场多元化和产业升级,正在逐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水产行业的互补性依然很强。中国拥有庞大的养殖规模、成熟的加工技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而美国则在渔业资源、高端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如果双方能够摒弃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那么中美水产贸易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旋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应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全球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让中美水产贸易再次成为全球贸易合作的典范,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