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就是惊蛰。春天如何养生?
小区里有一位老中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对养生健身颇有研究,经常与小区邻居一起分享养生经验。
他说,《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核心原则,春天就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注意以下方面:

1.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
他说,春季养生当食补。辛甘温食为上选。春季气候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韭菜、春笋、荠菜、菠菜、芹菜、草莓等时令蔬菜,以及红枣、山药等甘味食物,帮助清热解毒,补充维生素,助肝气疏泄。
“多吃大蒜多吃姜,保你四季皆无恙”。辛温食材如姜蒜可驱寒暖胃,增强人体抵抗力,但要适量,避免上火。
2.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
老中医告诉我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
春天阳气生发,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保持精力充沛。

3.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提出“动则生阳。”
春季适合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促进阳气升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运动不宜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损阳气。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胃,增强免疫力,是春季养生的简便方法。
4. 保持心情舒畅
老中医说,《黄帝内经》:“怒伤肝,喜伤心”。百草发芽,百病易发。
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易波动。保持心情舒畅、愉悦,避免急躁、郁怒、生气、焦虑,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疏肝理气。
万物复苏时,细菌、病毒活跃,要多通风,保持卫生,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 注意保暖,防春寒
老中医告诉我们,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春季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明显,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腹部,避免受寒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6. 多喝水,排毒养颜
春季干燥,多喝水有助于排毒养颜,促进新陈代谢。每天饮用温水或淡茶水,避免过量饮用冷饮,以免伤脾胃。
7. 适当进补,调理身体
春季可适当进补,如食用蜂蜜、红枣、枸杞等,帮助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但进补不宜过量,以免上火。

8.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春季细菌、病毒活跃,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预防呼吸道疾病。
9. 避免过敏源
春季花粉、尘螨等过敏源增多,过敏体质者应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过敏源,防止过敏反应。

10. 适当晒太阳
春季阳光温和,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增强骨骼健康。每天晒15-30分钟即可,避免暴晒。
健康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守护者。
感谢老中医的美好分享,我们一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传递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