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亲是妾,出殡不让走正门,他躺在棺上大喊:今天我死了,出殡

熊猫宝观历史 2024-12-18 04:19:50

跪着的母亲,站着的儿子,这不是孝顺,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清末民初,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得任劳任怨,尤其是妾室,连吃饭都没资格坐下。

而谭延闿的母亲李氏,就是这种制度下的“隐形人”。

她的一生,几乎全靠儿子翻盘。

从一个通房丫头,到妾室,再到能坐着吃饭的母亲,她熬了整整24年。

但儿子功成名就后,她的棺材却差点连正门都出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身份低微,注定被压一头。

李氏一辈子都活在“出身”的阴影里。

她是通房丫头,这身份说白了,就是连妾都不如的“高等佣人”。

虽然她聪明伶俐,又漂亮能干,但在谭家,她的地位一直靠生儿子“升级打怪”。

个儿子谭延闿出生后,她从丫鬟勉强升为妾,但仍旧只能站着吃饭,给正房夫人端茶递水。

即便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她的地位还是没翻天。

为什么?因为封建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出身低微的妾室,再努力也只能被正妻压一头。

这种制度不仅让李氏受尽屈辱,也让谭延闿从小就被人嘲笑为“庶出”。

“庶出”两个字在那个年代,几乎等同于“低人一等”。

但这种压迫,反而成了谭延闿发奋读书的动力。

他知道,母亲的尊严和自己的都得靠科举考出来。

封建礼教,连死后都不放过人。

李氏死后,族里人坚持不让她的棺材从正门走。

原因很简单妾室没资格。

这个规定看似荒唐,但在当时却是天经地义。

正门象征“正统”,只有正妻才配享有这样的尊荣,妾室死后连这点体面都没有。

对谭延闿这无疑是对母亲的巨大侮辱。

他的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辈子,最后却连“从正门出殡”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他直接躺在棺材上,喊出那句“今日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这一刻,他不是革命家,不是功名显赫的谭延闿,而只是一个为母亲争尊严的儿子。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谭延闿的抗争其实也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荒谬一个人一生的努力,甚至儿子的显赫,都无法改变出身的“低贱”。

李氏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共性问题。

个人选择,谭延闿的反抗与妥协。

谭延闿的一生,既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是对它的妥协。

他反抗了什么?他为母亲争了尊严。

他不允许母亲的棺材被族规羞辱,也不允许自己像父亲一样纳妾。

他坚持“一夫一妻”,甚至拒绝了宋美龄这样的“名门闺秀”,这在那个年代,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

但他也妥协了什么?他在母亲生前,却没能彻底改变她的命运。

即便李氏熬到儿子考中会元,成为湖南光宗耀祖的人,她也不过是从站着吃饭,变成了能坐下吃饭的“妾室”。

谭延闿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彻底推翻这个制度。

他的反抗,更多是情感上的,而不是制度上的。

这是他作为“孝子”和“革命家”之间的矛盾,也是封建家庭结构下的悲剧缩影。

李氏的一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压迫的真实写照,而谭延闿的反抗,则是新旧时代交替中的挣扎。

他为母亲争了尊严,却没能改变她的命运。

他一生没有纳妾,却也未能彻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谭延闿是个孝子,但他无法完全解救母亲;他是个革命家,但他终究没能革掉礼教的命。

母亲的棺材抬出了正门,但封建社会的枷锁,依然深深地刻在那个时代的血脉里。

0 阅读:0

熊猫宝观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