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侠
初读《红楼梦》,第一印象感觉贾政和贾宝玉这对父子的关系如同那猫和老鼠。宝玉很是怕父亲,时刻都躲着他;贾政对儿子总是横眉冷对,每次见面非打即骂,一副瞧不上的样子。
客观来讲,宝玉不仅聪明,还有一定才华。那么父亲贾政为什么就是看他不顺眼呢?
这事还得从贾宝玉抓周时说起,《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借着子兴之口,向我们道出了贾政起初不喜欢宝玉的原因: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抓周是古代周岁礼中很重要的一项仪式,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到全国。过去人们多信封建迷信那一套,认为抓周可以试出孩子的喜好和志向,抓到好的东西就会带来吉利,预示着孩子将来能有一番作为和成就,反之则不吉利,没出息。
古人对抓周多有记载:“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
咱们也不清楚宝玉明明是男孩,为什么抓周时还会给准备胭脂钗环之类的东西?暂且推测富贵人家抓周的物品更丰富多样,总之宝玉没有抓笔墨纸砚,也不去抓稀世珍宝,偏偏抓起了姑娘们用的脂粉钗环。
贾政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保守的父亲,看到这样的场面立即就恼火了,因此他对这个儿子起初的印象就非常不好。
长大后的宝玉,又喜欢扎在姐妹和丫鬟堆儿里,父亲看他就更加不顺眼了,这似乎也验证了“抓周”的灵验和贾政当初所说的话。
因为贾政自己没能考取功名,自贾珠去世后,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将来争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宝玉却偏偏最讨厌功名利禄之事,他甚至认为只有“国贼禄蠹”之辈才会去追求这些。
到了这时,两人就不仅是互相看不顺眼那么简单了,而是在价值观上产生了重大分歧,这也是影响他们父子关系的根本原因所在。
宝玉之所以害怕父亲是因为:贾政动不动就要考他背书、作诗这些,并且一言不合就开训。宝玉做的好,父亲从来也不表扬或是鼓励;做的不好,父亲则会简单粗暴地打骂他。所以宝玉从小到大挨骂无数,小惩小戒更是家常便饭。
以至于在宝玉眼中,父亲简直就是凶神恶煞一般的存在。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到了猫一般,能躲就躲、能藏则藏。
贾政则几乎没给过宝玉好脸,言语上也是常常带有奚落和打击的意思,这让人感觉他对这个儿子相当不满意。
但我们千万别被假象给蒙蔽了,细细读来,其实贾政真实的内心并非如此,和别的儿子对比,他还是比较喜欢宝玉的。
书中有一回写到:“贾政在王夫人处,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对比宝玉和贾环,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喜欢宝玉,就连贾环自己也说过“你们都喜欢宝玉”这样的话,贾政的内心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嘴硬不肯说出来罢了。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表现都不足以证明,那么第十七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可以说作者就把贾政那种“口是心非”的爱子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了。
当时,宝玉听贾珍说父亲在园中,本想尽快离开,谁知却被贾政给撞了个正着。平日里,他听塾掌(相当于校长)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有些歪才情,所以想趁机考考他,顺便也让他露露脸。就连众客也看出贾政想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这本是好意,可是贾政嘴上还是在不停地说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讽刺之语。
后来,在给大观园各处景致题联作对时,宝玉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不管是提名或是作对都很出色,众位清客纷纷拍手称赞,也给贾政赚足了面子。
可是贾政还是一如既往地板着一张臭脸,不管宝玉说的好坏,到了他那里,就全是不好了,他只一味儿地打压和贬低,这让宝玉感觉压力山大,但他依然顶着高压在认真应对。
到后来,这老子就更变本加厉了,儿子说东,他就偏要故意说西。
比如宝玉说要起名“沁芳闸”,贾政就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贾政的口是心非是有特点的,不管别人怎么夸赞,他只“谦虚”地回复:宝玉根本没那么好,你们别把他夸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是你只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表情其实很滑稽,早已出卖了他的心。你别看他虽然嘴里说的都是批评的话,但是脸上却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微笑。
比如:宝玉对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时,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再如:当宝玉给后来的潇湘馆取名为“有凤来仪”时,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你看贾政多滑稽,他明明做的是点头肯定的动作,嘴上却还是不依不饶地说着否定的话,严重心口不一。
以上我们列举的“点头”、“微笑”等神情和动作,其实在本回中曾多次出现,这些都把贾政那股“欲盖弥彰的满意劲儿”给展示的一览无余。此刻,一位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父亲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作为家长的我们,其实还是可以理解贾政的。他嘴上把儿子贬得一文不值,实际上内心却抑制不住想要“秀孩子”的冲动。试想宝玉要真是个草包,他肯定不会给他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的机会,毕竟他们的脸面和荣辱都是一体的。
贾政这一招其实挺高明,他借机做了一回免费广告,不仅把宝玉会取名、善作对的才华给宣传出去了,还树立了自己严父的高大形象,真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像贾政这样的父亲在我们现代社会也不缺乏,传统的父母大多如此:不轻易夸赞和鼓励孩子,在外人面前一味地谦虚和贬低。
举个例子,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们一般都会要求孩子表演一下“拿手好戏”,学钢琴的弹上一首名曲,学跳舞则展示舞姿,学唱歌的就要唱首歌给客人们听……
如果遇见配合还爱表现的孩子,不管弹的、跳的或者唱的好坏,家长们也只会一味地客套:“您就别夸他了,他那都是瞎弹(跳、唱)……”。
如果遇见不配合的孩子,家长就会觉得非常没面子,还得给自己和孩子找台阶下:“这孩子就是害羞,上不了台面。”等客人走后,家长免不了要数落孩子几句,然后又苦口婆心地教育:你要多表现自己,多多展示才艺,人家才会喜欢你……
《红楼梦》中所谓叛逆的宝玉,放在今天的父亲面前,其实已经算得上乖宝了,父亲让干什么就做什么,即使打骂,也不敢吭声。现在的小孩似乎已经没这么听话了,你刚举起巴掌想要吓唬他一下,没准儿他就会告诉你:打人犯法。还能说出一大堆道理来,弄得你哭笑不得,扬起的巴掌又不得不放下。过去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他们说一不二,可以随意打骂孩子;现在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还被众人捧着护着。
另外,在古诗词方面,宝玉也可以算得上学霸了,穿越回来参加现在的“诗词大会”也定能夺冠。他才思泉涌,张口成对,出口成诗,还能结合当时的情境引经据典,其才华绝对是非同凡响。
宝玉随众人来到蘅芜苑时,竟能说出一大堆大伙都叫不出来的香草名:“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芜、风连。”这也说明宝玉平时博览群书,证明他的知识面还是很广的。
但宝玉毕竟是心智不够成熟的孩子,他想到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也不懂得在长辈面前谦虚和恭维一番。
当为一处景点命名时,大家争论不休,贾政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
可见他心眼不多,太过心直口快了,如果换成现在的心机boy,或许会这样说:“诸位长辈起的名字都非常好,我也想到一个,还请您们帮忙指点一下。”
这父子俩真是一个“口是心非”,一个“心直口快”,各有特色:
一个是严于律儿,不擅表达的严父,内心明明疼爱儿子,又不好意思当着外人的面夸奖,总是摆出一副臭架子,实际上他时刻关注着宝玉的成长,望子成龙的期望比谁都高。
一个是思想单纯,没有心机的儿子,喜欢表现自己,又不懂得揣摩和顺从父亲的意思,一味贪图享乐,佛系对待人生,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厌恶功名利禄。
贾政和贾宝玉,真可谓是一对奇葩父子,明明心中互敬互爱,但由于缺少沟通,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相爱相杀起来。
就连后面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也是因为“父亲对他的爱和期望有多大,失望和恨就有多少”,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高鹗续写的结局中,最后宝玉之所以考取功名后才选择出家,也是为了报答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想亏欠父亲的感情。可见,这对父子的爱都是沉甸甸,又埋藏于内心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