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侠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她出生于正月初一,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宝玉的胞姐,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早年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充任女史,后又进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众人称她为“娘娘”,她便是贾元春。
元春这个人物耐人寻味,她对贾府至关重要,可以说她的命运关系着贾府的盛衰与荣辱。可是全书对她的正面描写次数却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第十七至十八回的“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部分,元妃省亲也是整部书最恢宏奢华,排场阵容最大的场面。
下面我们重点来聊聊元妃省亲之事:
历史上并无先例,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历史上像贾元春这般蒙圣恩回娘家省亲应该是没有先例的,只能出现在小说中。
首先,后妃回娘家省亲是与封建等级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相违悖的:作为皇帝的妻妾身份尊贵,是不准再跪拜除皇帝外的其他人的,父母也不可以。
另据清代《宫规》记载,在清宫内,让太监宫女代表后妃去她们娘家探慰问安是正常的事。后妃父母经特许进宫看望做了后妃的女儿,已是非常之幸,省亲则不太可能。
省亲花费和规格非常高,极其奢华讲究贾府为元妃省亲打造的别墅是斥了巨资的,具体的花费没有明说,仅是“采买女孩子”等的花费就高达五万两银子,再看那些排场,全部下来应该是个天文数字。
除了花费高,贵妃省亲的规格也极高,在礼数上必须按皇家规矩,并且奢华至极,可以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另外,各方面也都极其讲究,很多事情都是提前预备和安排好的,可能还提前演练了一番。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这些都要由太监提前选好地方,不仅要方便元妃娘娘,还要遵守按规格和礼仪要求。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都由宫中专门人员指挥和安排。
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幙,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些繁华与普通的老百姓毫无瓜葛,但这所有的钱哪个不是搜刮民脂民膏来的呢?
贾赦等督率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由此可见,省亲不仅劳民伤财,也费神费力。
众人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本以为贵妃很快就能到,可是等来等去也不见人影。原来是元妃娘娘出发之前还得先去拜佛,请旨。可能还得到太后、皇后那边请安拜别,这些都需要耗费时间。
贾府众人等来等去,终于听到太监说:“来了”,这才终于迎回来了元春大小姐,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亲人相见极不易,百忙不忘考弟妹元妃回到娘家,第一眼的感觉是: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众人也不是谁想见娘娘就能见上的,就连宝玉这个嫡亲的弟弟,也只能等召见了才能入内拜见。
大小姐好不容易才能回来一次,自然希望能把想见的人都召来见一面,首先要见的自然是母亲和祖母等女性至亲。
大家见面之后,元春欲行家礼却不能,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反过来都要给她行跪拜大礼。贾妃触景生情,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都说不出来,只管呜咽对泣,其他亲人也围在身边,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真是未语泪先流,有太多的话语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化作亲人之间抱头痛哭。
接着才能隔帘召见父亲至亲男眷,并破例召了胞弟宝玉入内。亲人们互诉衷肠,大小姐问候了长辈之后,第一时间就想要考考弟妹和小辈们的学问。
其中,最精彩的还是元妃如何选定各个院子的匾额和对联,还有她和弟弟妹妹们作诗的部分了。当初贾政试宝玉时所取的那些名字有何变化,哪些被采用了,又有哪些被替换了?
下面我们一一来说明:
(一)“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因为这第一处是正殿,贾政没敢让人擅拟,后来应该是元妃亲自取名和书写的。
(二)“大观园”之名的由来
元春看了省亲别墅后,选了喜欢的几处赐名。
她先是提了七绝一首: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大观园之名也因此而来,它不是一处普通的园子,是寄托了作者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是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儿国,太虚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结了小说的女儿尊贵、青春叛逆、正邪两赋、诗意生活、理想新世界、青春儿女真情及情之悲剧等思想旨意。
(三)“有凤来仪”被改赐为“潇湘馆”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名“有凤来仪”,用“凤”暗指元妃的尊贵身份。
宝玉为“有凤来仪”题的诗词是: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后来元妃可能认为“有凤来仪”太过招摇,“凤”一般是皇后才能用的,为稳妥和避嫌,重新赐名:潇湘馆。
省亲之后,元春命姐妹们和宝玉一同住在大观园里,黛玉选定了潇湘馆,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诗号也是“潇湘妃子”,元春和黛玉都堪称女中之凤。
(四)“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本题为“红香绿玉”,取意蕉棠两种植物。
元妃省亲时,因不喜“香玉”二字,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后宝玉也因此号“怡红公子”。
宝玉给此处题诗云: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绿蜡,宝玉原写作“绿玉”,宝钗恐拂元春心意,故改为绿蜡,典出唐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西府红海棠又名“女儿棠”,“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象征宝玉“意淫”;室内四壁窗槅雕镂“花团锦簇,玲珑剔透”,象征宝玉文思敏捷、才气过人。
这里虽然装饰气派堂皇,但却不俗,与宝玉的性格特点也很搭,所以后来他选择了此地居住。
(五)“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因其院内有许多异草“味香气敷,非花香之可比”,宝玉因之题匾额“蘅芷清芬”,对联则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元春游幸之后,赐名“蘅芜苑”。宝玉做了一首五言律诗《蘅芷清芬》: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早,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后来薛宝钗选了这处园子居住,这里种了很多奇草仙藤,一进院子只觉异香扑鼻,这点似乎和她身上的香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淡而雅,低调而又大气,也很适合她的性格特征。
(六)“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后又改名“稻香村”。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宝玉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为“杏帘在望”。
在省亲之夜,元妃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
因黛玉代替宝玉所作之诗《杏帘在望》甚得元妃之心,元妃取其诗句”十里稻花香“之意,又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此处后为李纨的居所,李纨因此处得诗号:稻香老农。
元妃之所以对有些地方做了改动,除了个人喜好和不易太过张扬的原因之外,也暗含着皇家的一些忌讳,以及对各方朝廷势力明争暗斗的提防之意。怕万一有不妥当之处,被其他不和的势力所利用,甚至是陷害,所以取名也是慎之又慎。这些是宝玉甚至贾政都考虑不到,或者说不了解的。
这吟诗作对,各展才华之后又是几台大戏登场,本回的四出戏,皆有深意:
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娘娘考完弟妹,听完戏非常高兴,自是一一按级别和表现给予了一番赏赐。
相聚恨光阴,转眼告别离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赏赐之后,众人谢恩已毕,只听执事太监前来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贾妃听到这句,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贾母等人也早已哭的哽噎难言了。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这里诸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搀扶出园去了。这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元妃虽然嫁入帝王家,成了皇帝的媳妇,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连起码的和娘家人团聚的机会都是奢侈,见了爹娘她也不能跪拜,还得独自在宫斗中寻求自保。这种种苦楚和滋味,她也只能独自品尝,想来在宫中遇到事情她也是报喜不报忧,很多事情家人都无法替她分担,也没办法给予帮助,她却要想尽办法去帮扶和提携娘家人。古代女子嫁给皇上做妃子,真不知是喜是忧,是福还是祸?
元妃省亲这天,众人欢聚一堂,吟诗作画好不热闹。然而,繁华和热闹不过是过眼云烟,相聚也是短暂的。这一切不过是表象,在内室元妃说的少哭的多,把皇宫说成是“终无意趣”和“不得见人的去处”,在“欢聚”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和在宫内的不容易。作者之所以花大篇幅大手笔写这场盛大的省亲场面,也是为了反衬贾府后来的衰败和离散。
在这场省亲的大梦之中,其他人都醉生梦死,唯有元春一人清醒,临走还不忘叮嘱家人:“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只可惜再没有下一次了。
元春的判词很好地概括了她的命运: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