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女士,高血压5年,日常血压175/100mmHg,同时伴有头目眩晕,胸胁疼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之症。这些年她一直有服药,起初效果还可以,但近两年血压波动很大,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更为明显。于女士曾多次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但变化并不明显。
刻诊:胸闷胸痛、失眠不安、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详细分析情况后辨证:肝火上炎型高血压。于女士因长期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头目,故见头目眩晕、胸胁疼痛、失眠多梦。同时,患者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上炎的典型表现。
于是开方:
薄荷、茯苓、牡丹皮、栀子(炒焦)、天麻、钩藤、益母草、黄芩、石决明、杜仲、夜交藤、朱茯神、桑寄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用法用量需依据个人体质来定,不可擅自乱用)
1周后,于女士说头目眩晕、胸胁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血压也逐渐趋于稳定。
方子稍作调整,3个疗程后,于女士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且未再出现明显的波动。
上述方法为何如此有效?
《黄帝内经》曰:肝主疏泄,有调节气机、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消化功能以及情志活动等多种作用。而一旦肝失疏泄,情志异常,就会引发肝气郁结,当气在人体停滞久了便会成火,此时肝郁化火,血脉偾张,拥堵,便会引发眩晕、胸痛、失眠之症,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人体发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
针对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就需要用【疏肝降火、平肝定眩】的调理方法,让气血和津液畅行,这样不仅能降血压,还能改善身体不适之症。
方中——薄荷、茯苓、牡丹皮、栀子:帮她健脾和营、疏肝解郁、兼清肝泻火,以缓解头目眩晕、胸胁疼痛口干口苦之症。
天麻、钩藤、益母草、黄芩、石决明、杜仲、夜交藤、朱茯神、桑寄生: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以进一步降低于女士的血压并缓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
从医多年,我常跟我的学生讲:中医没有高血压之说,我们只要探源寻根、对症用药,不仅能将身体调整到平衡的状态,还能让患者逐渐摆脱对降压药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