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富了起来,不等于大多数人会更穷

戈多叹息之 2025-02-18 03:18:32

  谈民营经济,评论区有一个反论。

  意思是现在民营经济不是强大了吗?为什么这些年老百姓的微观感受并不好,都在做消费降级,在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民营经济是富了少数人,穷了大多数。

  这是一个拍脑袋的反论。

  首先,少数人富了起来,不等于大多数人会更穷;北欧就是证明,不允许少数人富起来,也不等于大多数会更富,北方小金就是证明。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了,会挤占老百姓的收入;少数人富起来,不必然要以大多数人更穷为代价。胖东来也是富起来的少数人,不等于他的员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流行的少数人富,穷人会更穷的命题,不过是二百年前的一个传说。

  其次,近十年老百姓的微观感受与宏观数据不一致,问题并不在民营经济。

  因为,民营经济并没有越来越富,相反,有衰退的倾向。

  2012年后发展壮大的不是民企,是国企。国企通过投资拉动的方式,以年均15%的增速扩张,现在总资产已经是民企总资产的两倍以上。而民企近几年总利润连续下滑,谈不上是越来越富,倒是涌现出了847万的失信被执行人。大多数企业都在裁员降薪,民粹主义会说是民营不争气,导致了中等收入群体返贫,这的确有关系,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因为民营经济壮大了,所以穷人更穷了。

  经济现象十分复杂,不能因为老百姓个人的微观感受与宏观数据不一致,就得出结论,说是民营经济造成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市场经济必然产生两极分化,老百姓变富是以富人更富为代价的。这就存在一个社会的问题,谁来定义社会公平?谁来平抑两极分化?不是市场,不是资本家,是财政。财政通过税收,特别是对富人累进税的征收,有责任去平抑两极分化;中国是高税制国家,对富人征收的累进税最高到45%,台湾是40%,美国是37%,新加坡是24%;中国已经征到了天花板,再高富人就跑光了,没人会来中国投资了。

  所以,经济要找对平衡点,不是简单的二而一的选择,因为从生产到消费是一个系统,把要素孤立出来喊正确政治的口号很容易,市场却会立即做出反噬。

  既然税没少收,理论上中国的两极分化应该低于台湾、新加坡、美国才对,事实上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9左右,接近0.5的警告线,美国是全球富人集散地,想低也低不下来;台湾是0.34,新加坡0.37;而中国公布过的基尼系数最高到了0.491,近几年已经不公布了。

  如果说,居民对生活的微观感受不尽人意,应该清楚,骂民营的小老板是没用的,既然交了高税,就要去问办公室精英。未来的问题是,少数人也难富起来了,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因为单位资本的密度决定了市场的繁荣,资本都骂跑了,就业岗位在减少,谁也富不起来。

  少数人富了怎么办?

  好办,抽税,杨元庆年薪真敢发到一点七亿,税局收税7600多万,很有成就感,剩下的事,就看办公室精英怎么做了,是不是按两会精神,将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80%,中国目前公布的是53%,郎咸平表示不服,认为只有20%,因为在从众多重大开支中,仅行政管理性开支一项就占到了40%,基尼系数当然下不来。

0 阅读:0
戈多叹息之

戈多叹息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