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蒂巴巴西生态都市BRT车站造型独特

橙子侃侃侃 2021-01-09 21:12:38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是巴西乃至全世界的瑰宝,值得我们仔细保护。除了雨林,巴西的一些城市也是相当符合生态观念的,比如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就是相当生态环保。库里蒂巴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和BRT的建设,为自己积攒了大量生态红利。

生态都市库里蒂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座城市吧。库里蒂巴(Curitiba)是巴拉那州首府。地处圣保罗西南部约330千米处的马尔山脉高原上,东南距海港巴拉那瓜仅百余公里,有铁路相连。这座城市历史不算太悠久,1654年兴建,原为采金区。1854年成为州府。19世纪末期由于大量殖民涌入,遂发展为内地 茶叶、咖啡、烟草、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棉花和牛等农牧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城市。20世纪40年代,库里蒂巴的人口仅为15万左右,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20世纪80年代,库里蒂巴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多万。

早期的库里蒂巴也饱受大城市病的困扰,经过努力终于摆脱了这些困难,现在的库里蒂巴以美丽的生态环境驰名,1990年,联合国公布了第一批5座“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有加拿大的温哥华、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巴西的库里蒂巴。前4座大家耳熟能详,惟独最后一个是许多人首次听说。温哥华、巴黎、罗马、悉尼均为世界名城,且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惟独库里蒂巴“先天不足”,并无这种世界级的大城市名气,且属于发展中国家。

BRT独具特色

大城市往往为了交通问题感到头疼,国内一些城市也建设了BRT系统,发挥了良好效果。其实,BRT的发源地是巴西库里蒂巴。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该市开始实施沿轴线发展的城市布局,通过一系列的用地限制和规划,使城市沿着五条轴线发展,每条轴线被设计成一个“三重”的道路系统,其中,一侧道路单行通向城市中心,另一侧道路单行通向中心区外,而第三条则是处于以上两者中间的中央大道。中央大道的中间是完全隔离的快速公交专用道,专用道两侧是地方性道路。

这“三重”道路之间都以城市街区隔开,而道路周边建筑的开发则有严格的限制。离主干道越远,开发的强度就越低,市政府只允许距离公交线路旁2个街区内进行高密度开发。公交线路与城市的发展形态之间形成了彼此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这从根本上增强了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为居民出行提供最大的方便。

库里蒂巴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同样体现公交线路的设计上。在库里蒂巴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颜色的公交车来往穿梭,间隔不到一分钟。据介绍, 库里蒂巴的公交车按照不同颜色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比如快速线用蓝色、红色表示,而区际线则用绿色,其他还有直达线、主干线、常规线和驳运线等。各条线路分工明确,既节约了乘客出行时间又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增强了公共交通的运力和效率。

如今,库里蒂巴蓝色和红色的快速公交全部使用了生物燃料。 今后,库里蒂巴市将逐步实现所有公共汽车全部使用生物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垃圾不是废物

库里蒂巴市1989年在巴西率先发起垃圾不是废物运动,即实行家庭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垃圾计划。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该市的垃圾分类回收率已达到了70%以上。

一个最成功的实例就是“绿色交换”项目,即市民可在固定的垃圾收购点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换食品。玻璃、塑料、废纸、金属以及厨余废油都可以按照4:1的重量比例兑换西红柿、香蕉、土豆等食品。孩子们还可以用垃圾来兑换巧克力、玩具,甚至是他们的学费。所有这些可供兑现的东西都是由政府出资提供的。 回收上来的垃圾被运送到垃圾回收处理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理,实现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库里蒂巴的经验证明了城市也能生态环保,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践行环保理念,垃圾分类创造了生态效益,公共交通的建设也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