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有多美?1940年在大学留影,那年19岁,家世显赫,气质不凡

史海任我行 2025-03-27 14:13:20

一排整齐的前刘海,一双清澈灵动的大眼睛,脸上洋溢着自信明媚的笑容,一只手闲闲搭在长椅的靠背之上,整个人散发出一种美丽迷人的高贵气质。

这是1940年,在辅仁大学图书馆的长椅之上,王光美留下的一张倩影,那一年,这个明眸善睐的美丽姑娘,只有19岁。

静静端坐在长椅之上的19岁的王光美,由内到外都散发出迷人高贵的美丽和自信,让所有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过目不忘,都对那一年的王光美留下了极其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优渥的家庭出身,从小就表现出的出众的才华,中学一毕业,就考上了著名的辅仁大学,这一切光环的加持,都让19岁的王光美,浑身上下都有一种知性美。

当校园明媚的阳光轻轻洒落到她的眉间发梢,当同学们不约而同朝着长椅上的她驻足观看,当摄影师按下照相机按键那一刻,王光美的美丽与自信,被永远定格在了1940年的那个春末夏初。图书馆外,鸟语花香,鲜花盛开;图书馆内,静谧温暖,岁月静好。

此时的王光美,心里的所思所想,都是关于青春与梦想,关于学业和未来,人生与未来的无限美好,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在王光美的眼前,徐徐展开。

1940年的王光美,大概不会想到,五年后的春节期间,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她的家中,交给了她一个秘密的纸条。

从此,她整个人生都被彻底改变了。

北平学霸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王光美,家世显赫。她的父亲王治昌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一度官至农商部工商司长;她的母亲董洁如出生富商之家,早年就读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

王光美出生的时候,王治昌正在去往美国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的轮船上,于是,给新生的女儿取名“光美”。

出生在如此优渥的家庭,王光美从小就被视如掌上明珠,最受父母宠爱,什么事情她都得头份。

在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时候,天资聪慧的王光美,就表现出了对理科的擅长和喜爱,这在女学生中非常少见,王光美也因出色的理科成绩,逐渐被同学所知。

在一次中学生数理化考试中,王光美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还因此获得了数学女王的称号,因为前两名都是男生。

因为理科成绩极其优秀,中学毕业后,1939年9月,王光美考入北平辅仁大学的时候,就选读了数理系光学专业。

1925年创办的辅仁大学,治学严谨,聚集了邓之诚、罗常培等大师级名师,有些外籍老师的课程更是直接用英语教学,王光美不得不苦学英语,为了听懂学习课程。

在辅仁大学学习期间,王光美还接触了革命思想,阅读了进步书籍。不过,此时的王光美,还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上。

1943年,本科毕业之后,王光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选读的专业是宇宙射线。王光美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物理学硕士。

1945年,王光美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利用光学测量距离》。硕士毕业之后,系主任欧斯特教授和导师严池教授,都对王光美赞誉有加,并建议她赴美留学,严池教授还破例为她写了推荐信。

此时的王光美,同样决定要赴美留学深造。不久后,王光美就同时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物理学博士,且这两所大学都愿意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

选择延安

如果王光美后来真的选择赴美留学深造,那么,她极有可能会成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师姐,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

不过,人生没有如果。王光美的人生之路,就在这重要的关口拐了一个弯,从此走上了和科学研究全然不同的另一条道路。

原来,思想进步的王光美,在四嫂王新和妹妹王光和的介绍下,认识了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之一的崔月犁。

崔月犁告诉她,组织上经过多次考察,认为王光美思想进步,有意发展她为中共党员。

1946年的春节期间,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派人交给王光美一个纸条。纸条上明确写道,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及美国三方,为实施停战协定,调处国共两党军事冲突,决定成立北平军调部,打算邀请王光美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

收到纸条后,王光美是有顾虑的。一方面,当时已经在辅仁大学担任助教的王光美,业已计划赴美读博;另一方面,理科出身的她,平时接触最多的都是自然科学的专业术语,王光美有些担心,如果去军调部担任翻译,对军事、政治术语的陌生,会让她不能胜任这一工作。

“我再想想。”摩挲着手里的介绍信,王光美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得对来人这般说道。

来人走后,这一夜,王光美深思熟虑之后,最终下定了决心,去军调部报到。

天色晶明的时候,漫天雪花飞舞,王光美冒着凛冽的寒风与乱飞的雪花,怀里揣着北平地下党组织的介绍信,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飞舞的雪花中赶到了翠明庄——中共代表团在北平的驻地。

王光美的选择,在王家人看来,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因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王家人就已经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了。

王光美的三哥王光超曾经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采购药品,后辗转送到解放区;四哥王士光则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长期利用秘密电台,在中共北方局和延安之间传递重要情报,还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甚至就连王光美的母亲,都曾多次掩护地下党员安全撤退。

多年以后,提及王光美人生道路的选择,王光美的子女们深情回忆道,我们认为她之所以留下来,是跟这个家庭有关。

这个不光是因为她的兄长是当时的地下党,包括老外公、老外婆办的幼儿园,后来直到解放,都没有人知道那是我们党在北平市非常重要的秘密的地下交通站。所以她选择延安,是必然的,不会是一种偶然。

那日,冒着严寒来到翠明庄的王光美,见到了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第二日,王光美就正式成为军调部的一名翻译员。

1946年10月,国共内战爆发,军调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11月1日,王光美告别父母家人,登上了一架飞往延安的小型军用飞机,和她同行的还有周恩来的秘书宋平。

此时的王光美还不知道,此去延安,她会遇见陪伴她一生的挚爱伴侣。

第一夫人

春节前的一天,毛主席的警卫员通知王光美去刘少奇的窑洞汇报工作。当时,刘少奇住在枣园的窑洞,和王光美居住的王家坪相隔十几里地,警卫员很是细心的给王光美备了匹马,将王光美顺利送到刘少奇的窑洞前。

彼此见面握手寒暄之后,单纯腼腆的王光美,就向刘少奇汇报了自己在延安数月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之后,王光美又谦虚地表示,自己到延安以来,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一切都在重新学习,还告诉刘少奇,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动员大家到边区参加土地改革,自己已经报名,准备到农村参加锻炼。

这一次相见,王光美热情洋溢饱含真情,又略显羞涩的话语,给刘少奇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此后,王光美和刘少奇的接触逐渐频繁起来。

刘少奇此前有过数段失败的婚姻,家里的五个孩子,在缺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对于经常上门做客的王光美这样一个年轻美丽又有优雅气质的女性,特别喜爱。

每当得知王光美将要来访的时候,孩子们早早就守候在窑洞前,等待着王光美的到来。王光美对于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同样非常喜欢。

刘少奇一向生活节俭,每日大都以青菜萝卜下饭,可是,每当王光美来的时候,刘少奇就会拿出珍藏的冻梨,送给王光美品尝。

那一个个表皮黧黑的冻梨,切开来,里面却全都是甘甜多肉的美味,王光美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1948年4月中旬,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等陆续迁到西柏坡,王光美也和刘少奇等一道来到西柏坡。一路辗转一路扶持,王光美和刘少奇的情感愈加浓烈。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这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山村举行了朴素简单却又热热闹闹的婚礼。新房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大木床和两把木椅子,还有从延安带过来的写有“奇字第3号”号字样的一个小书箱。

在西柏坡,他们的生活是简朴的,居住环境是简陋的,可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却让王光美倍感幸福。

两个人结婚后,王光美成了刘少奇的专职秘书,在紧密配合刘少奇工作的同时,还对刘少奇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孩子们从日常生活到学校教育,更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爱。

王光美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角色的转变。是的,她是一名专职秘书,同时她还是妻子,还是母亲,她对整个家庭和家人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除了照顾刘少奇的生活起居,王光美还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教育上,毕竟,如今的她,也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

不过,岁月从不败美人,历经岁月沧桑,王光美由内到外散发出的高贵气质,仍然让人为之沉迷,深深赞叹。

1963年,王光美第一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和刘少奇一道,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很快就惊动海外媒体。

在无数聚光灯下,身材高挑,一袭旗袍加身的王光美,将东方大国的雍容华贵、高贵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快,王光美就成为新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她身上独特的书卷气和知性美,如同春风拂面一般,让人为之沉醉,为之倾倒,被媒体誉为“智慧与美貌的象征”。

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王光美凭借着流利的英语和广博的学识,与多国政要及外交官侃侃而谈,其从容自信让人过目不忘。

可以说,新中国60年代初期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影响力的显著增强,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功不可没。

1966年3月,王光美和刘少奇、陈毅、张茜等人一道,率领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等国,4月19日,从缅甸回国。

这一次出访,王光美依然身穿旗袍,亭亭玉立在刘少奇的身边,脸上洋溢着自信美丽的笑容。这也是刘少奇人生中最后一次出访。

1978年12月,历经劫难归来的王光美,面容憔悴苍老,脸上再也见不到昔日自信灿烂的笑容了。

这一年,她的丈夫已经去世近十年了,她与刘少奇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十二年前。

人间久别都是悲。王光美双手捧着丈夫的骨灰盒,她轻轻把脸贴在骨灰盒上,欲哭无泪。她的眼泪早已流干了。

结语

晚年的王光美,心系民间疾苦,致力于救助母亲的“幸福工程”,为之捐款捐物,明确表示,不求虚名,不任虚职,要实实在在做事。

我们从王光美晚年的照片里,可以看到她和蔼慈祥的面容,她的眼神里透露出无限温柔与慈爱,灿烂的笑容再一次回到了她饱经沧桑的脸上。

看到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一定会对她顿生亲近之感。

可是,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是名门闺秀,是中国第一个物理女硕士,万人仰慕的新中国第一夫人。

1940年的那个夏天,她的一张照片,曾惊艳了辅仁大学的校园时光。

60 阅读:19117

评论列表

程波

程波

44
2025-03-29 10:36

致敬先辈!

军魂

军魂

32
2025-03-31 07:51

王光美刘少奇的夫人,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爷们儿

爷们儿

13
2025-03-31 04:42

老人家

用户24xxx97

用户24xxx97

2
2025-04-01 13:17

👍

史海任我行

史海任我行

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