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一家车企的销售额比比亚迪少了快1800亿,利润却和比亚迪差不多,你肯定会觉得这是在开玩笑吧?但吉利汽车发布的2024年财报就是这么写的:全年总营收2402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和比亚迪的净利润一模一样。要知道,现在好多车企卖一辆车就亏一辆,但吉利靠着技术授权收入占了总营收的20%,还有新能源车销量占到总销量的48.6%,硬是把“传统车企”的标签给撕了。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卖得越来越火,市场渗透率冲到了45%。但60%以上的车企净利润连3%都保不住,吉利却在这个最难赚钱的时候,把单车均价涨了2.5%,毛利率做到15.9%。这背后的关键,就藏在财报里那个叫“其他收入”的栏目里——光是2024年上半年,吉利靠卖技术就赚了198.25亿元,平均每天进账1.09亿元。
别人家卖车赚钱,吉利还多了一条路:把自家研发的技术卖给其他车企。比如比亚迪靠着自己造电池、造零件压缩成本,吉利却给沃尔沃、雷诺、宝腾这些外国品牌提供混动系统和智能驾驶方案,把花在研发上的钱变成源源不断的收入。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就是个例子,用了吉利的技术后,两年时间就从亏钱变成赚钱,每卖一辆车还要给吉利交2000元技术费。靠着“技术+卖车”两条腿走路,吉利在价格战里比别人多了个杀手锏。更厉害的是,吉利银河系列在2024年卖了49万辆,同比增长80%,比行业平均增速高出一倍多,直接抢占了15万级纯电市场的大半份额。

在吉利杭州湾研究院工作的工程师说,公司内部有个“1400亿赌局”——过去十年研发投入超过这个数,就必须从买技术的变成卖技术的。2024年,这个赌局开始大爆发:2.6万项专利覆盖了电池、电机、卫星、甲醇混动等九大领域,光是智能驾驶相关的专利就超过3000件。
这些专利可不是摆着看的。雷诺韩国用吉利的CMA平台造车,2023年就给吉利带来了1.69亿元的分红;沃尔沃最新插电混动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直接照搬了吉利SEA浩瀚平台的技术。最厉害的是,卖技术的毛利率高达60%,比造车赚的12.3%高出好几倍。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辆银河E5,吉利除了车价还能额外赚12%的技术钱。2024年吉利研发投入159亿元,虽然比前几年少花了一点钱,但效率更高了,研发费用率降到6.6%,腾出更多现金搞卫星组网和飞行汽车。

在马来西亚槟城,吉利建了个超大汽车数据中心,实时处理着9个国家的自动驾驶数据;白俄罗斯街头跑着2万多辆用吉利甲醇技术的出租车;英国考文垂的研发中心里,200多个工程师专门研究怎么把智能系统装进右舵车。这些动作在财报上变成了398亿元的现金储备,还有出口41.5万辆、增长57%的好成绩。
别的车企出海就知道建厂,吉利玩的是“卖全套”。从生产线改造标准到车联网协议,连怎么培训4S店销售都要管。沙特有个经销商算过账,用了吉利智能系统的车,售后利润比燃油车高18%,因为系统能直接定位到出问题的芯片,修起来又快又准。现在吉利的技术已经卖到130个国家,连沙特阿美这种石油巨头都投资了吉利的动力总成公司,一年能造500万套混动系统。
光鲜背后也有麻烦事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吉利。有欧洲车企高管私下说:“太依赖技术授权可能会耽误自家造车,诺基亚当年就是这么垮的。”这话也不是没道理——2024年吉利燃油车卖了128.9万辆,增长8.7%,但又要搞油车又要搞电车,精力够不够用还真不好说。
还有个隐患是专利能不能一直管用。听说丰田正在研究怎么绕过吉利的混动专利,大众也在抓紧和地平线合作开发智能芯片。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负责人倒是挺淡定:“我们的专利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想全绕开的话,花的钱比直接买技术还贵。”不过吉利自己也没闲着,2025年要推出10款新车型,智驾系统“千里浩瀚”连最低配的算力都比同行高两代,最高级的L3自动驾驶车年底就能交货。
山不在高
我就笑笑不说话
六殊衣
PPT超过量产
DSMZ
是售后维修超过么
闻言吻_Marco
比亚迪的插混一出来,所有插混都出来了,还一个比一个牛逼![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