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三次登紫禁城城墙:只登城墙不入宫内,这是为何

苏子讲史 2025-02-17 18:04:48

翻阅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并不都是顺畅无比的,也会遇见困难和挫折,人们会学会奋起反抗,学会斗争和进步。即便是我们这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大国,也免不了“落后挨打”和“奋起直追”两个过程。

清朝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盲目的自信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注意,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对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瑰宝进行掠夺、抢砸,对我们国家的人民杀戮、践踏。

这是落后带给我们的惨痛代价,可国家的衰弱同样也意味着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他们满怀一颗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心,勇敢向列强主义说不,更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为我们国家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小不管是父母、学校还是社会教育,都教育我们成为一名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与初心的人,我们学习近代史,了解近代所受到的压迫与侵略,让我们明白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实力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保护我们的国民。

了解为我们新中国诞生抛洒热血的先辈,让我们牢记那些为了我们新一代的自由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的勇士。他们都是我们世世代代都要记住的英雄。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这并不是口号,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回忆起毛泽东时都应该感受的内心的澎湃与敬重,是他带领了我们走向团结统一,走向了幸福自由的生活,他们用沾满灰尘和献血的双手将我们轻轻托起。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怀着对当时悲惨局势的痛心,他毅然决然踏上了解放湖南,解放全中国的道路,直至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也从没有过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为我们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毛泽东,有一个小小的“谣言”,那就是关于他一生从未踏进过故宫,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其实领袖毛泽东曾经也有三次时机,站在故宫的城楼上,也曾踏进过故宫。

随着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我们终于摆脱了列强的侵略,祖国大陆得到统一,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得国家快速发展起来,这个问题让很多专家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个提议就是将故宫拆掉。

因为故宫位于首都的中心位置,所占面积又比较大,而且小胡同弯弯绕绕极其不方便,影响交通扩张不说,小巷子更是不方便消防车进入,一旦住宅区发生火灾,第一时间救援也成了问题。这个问题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为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全考虑,毛泽东同意了拆除故宫、城墙和阁楼的建议。

但当时很多文物学家和建筑学家也一致认为故宫是我们古代人民的建筑瑰宝,一旦拆除,可是把几代王朝留下的建筑杰作都毁灭了,后期修复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陆定一顶着重压向毛泽东阐述这一想法的时候,毛泽东也经过深思熟虑,取消故宫拆除计划。这才将故宫的主体建筑保留了下来,只拆除了周边一些城墙和耳房。

其实毛泽东一直都对故宫有着别样的感情,这三次踏入故宫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毛泽东真正走进这个奢华盛大的故宫时,真正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但是当时几次毛泽东登上故宫城楼,俯瞰故宫时都没有带很多警卫员,只是和自己身边的公安部长以及时任故宫保卫科的科长一同进行了游览。

这次游览可以说是让毛泽东心满意足,更加坚定的留下了这座承载了数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也承载了古代能工巧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在今天让我们有机会参观如今的故宫博物院,感受几百几千年前的历史,学习我们这个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

曾经也有人建议毛泽东住进故宫,这样更方便办公也更加安全,但都被毛泽东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只有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为人民办实事,而故宫作为封建统治王朝的住所,住在那里只会让人改变初心,从而忘记万事以人民为先,人民当家做主的初衷。

毛泽东的精神永远流传,他身上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仔细品读,去认真了解这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奉献终生的伟人。

0 阅读:4
苏子讲史

苏子讲史

苏子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