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之“后”,专家观点之“族徽”说
上一篇短文《“司母戊”“后母戊”“姒戊”,谁才是历史的真相》简单介绍了对“后母戊鼎”铭文的三种不同的释读意见。把“后”释为“司”的认为和祭祀有关,是祭司的意思,释为“后”的认为和商王配偶王后有关,释为“姒”的认为是“商代贵族配偶之尊者称为姒”。谢明文博士《商代金文研究》第107页,“裘锡圭先生曾指出‘商代王之配偶中,其尊者当可称姒,卜辞中之女司(女旁一个司)可能多为此种人。但其他贵族配偶之尊者应亦可称姒。甚至不能完全排斥卜辞中的某些女司(女旁一个司),系称呼王或其他贵族之姊的可能。’姒戊方鼎出土于安阳武官村,‘姒戊’当是商王之配偶,其日名为戊。”
除了以上三种不同解读外,王长丰博士把“后母戊鼎”的“后”解读为族徽,可以称为“族徽”说。王长丰在《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第四章第一节“殷周金文族徽的统计、整理与分类”目录下,统计了以“后”为族徽的10件金文。兹简单介绍如下:
《后母戊方鼎》(《殷周金文集成》1706),铭文“后母戊”。
《后母辛方鼎》(《殷周金文集成》1707),铭文:“后母辛”。
《后母厶康方鼎》(《殷周金文集成》1906),铭文:“后母厶康”。厶,应为“姒”,姓也。
《后囗觚》(《殷周金文集成》6890),铭文:“后囗”,第二字不识。
《后母觚》(《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664),铭文:“后母”。
《后母爿片樂亚囗》(《新收》681),铭文“后母爿片樂,亚囗”,亚框内字不识。
从王长丰博士统计的金文来看,“后”作为族徽也是有可能的。以《后母厶康方鼎》铭文来看“后”族可能为“姒”姓。
《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按司马迁的意思,夏商时期,大禹的后代有许多分封为诸侯国,其中有“夏后国”。“夏后国”可能体现在金文上就是“后”族。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许多王的名字前,都有“后”字,如:“后启”、“后相”、“后少康”、“后芬”、“后荒(芒)”、“后泄”、“后昊”、“后发”、“后桀”。如此,则夏王室的后代可能有以“后”为氏名的可能。如楚国熊氏来源一样。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熊绎为鬻熊之曾孙,以曾祖名字为氏,其后楚国国君都以熊为氏。
如以上分析不错,则商代时期,存在一个以“后”为国族名的姒姓夏朝后裔诸侯国“夏后”,金文简称“后”。后族和商王室有婚姻关系,商王配偶中有多位姒姓后族女子,如:后母戊、后母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