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驳
“史官”,记载史事的官员,中国几乎列朝都有设置。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史官是商朝时期开始设置的,不过商朝时期史官的名称有很多:大史、小史、西史、东史、南史、北史、作册。据胡厚宣研究,商代史官最早是指“驻守在外的武官,后来成为王左右掌管祭祀和记事的官员”。担任史官的武官,常驻在外,散居东南西北四方,故有东史、西史、南史、北史之别。因史官常驻于外地某地,故又称某地之史官为“某史”,如:沚史、戉史等。大史,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小史作为大史的辅佐。“大史”“小史”又合称为“二史”。作册,主要掌策命之事和西周的内史职责相同。
《作册丰鼎》(《殷周金文集成》2711)殷墟四期,铭文:“癸亥,王辶弋于乍册般新宗,王赏作册丰贝,大子赐东大贝,用乍父己宝鬻。”作册,《尚书》中有很多记载,如:“丁卯,命作册度。”
西周的史有:太史、内史、左史、右史之别。太史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内史,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协助周王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左史记动,右史记言。
《荧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铭文:“唯三月,王令荧眔內史曰害井侯服,赐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拜稽首,鲁天子造厥瀕福,克奔徒上下,帝無冬令于有周,追考,對丕敢墜,卲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典王令,作周公彝。”
作为史官,记载历史应该秉笔直书,公正严明,不阿权贵,铁面无私。《史箕》铭文中的纹饰可能蕴含这个含义。
《史箕》(《殷周金文集成》10392),铭文:“史”。“史”应是族徽。“史”字下面的纹饰是人面的形象,很传神地刻画刻画了眼睛、鼻孔、牙齿。两只眼睛活灵活现,充满精气神,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感,显得特别的凛然正气,纹饰眼睛下面是两只鼻孔,鼻孔的刻画也很传神,显得牛气冲天、刚正不阿;鼻孔下面是一排下颚牙齿,牙齿的刻画很传神,给人一种铁面獠牙的感觉。也许这幅纹饰,正是作为史官应有品格的真实写照。
商周金文中,有许多单铭“史”或“史+亲称+日名”或“史”字在铭文最后,这一类的“史”可能为族徽。作为族徽的“史”,其来源应该是作为职官的“史”。商周时期,世官世禄,史族成员累世为史官,遂以“史”为其族氏名,这也应是“史姓”的一个来源。
《史铙》(《殷周金文集成》372),铭文:“史”。“史”,应为族徽符号。
《史父庚鼎》(《殷周金文集成》1623),商代晚期,铭文:“史父庚”。
带“史”字金文中,有一类形式为“史某”的金文,如:史次(《集成1354》)、史秦(《集成》468)、史见(《集成》7279)、史农(《集成》6169),其中的“史”有可能是族徽,但也可能不是族徽,作族徽讲时,可能是“史”族和“某”族组成的复合族徽;作史官讲时,“某”字可能为私名或族名,如金文中常见的“师某”形式。
《史瞿》(《近出》580),盖器铭文分别为“史”、“瞿”,这说明“史”、“瞿”两族有密切关系。
《薛侯鼎》(《殷周金文集成》2377),西周晚期,铭文:“薛侯戚作父乙鼎彝。史。”薛,国名,任性,奚仲之后。史,族徽。《薛侯鼎》铭文说明“史”是薛国的族徽。
薛国历史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亡于公元前418年的齐国。据文献记载,薛国的始封者为舜禹时的奚仲。夏禹在位时,奚仲担任车正,后来被封于薛。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