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王朝的国力并不算薄弱。从高欢到高洋,再到高演和高湛,甚至在后主高纬时期,这个王朝的疯狂程度几乎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北周竟然无法通过武力将北齐一举吞并。若不是高纬后期的一系列荒唐举动,单从正常的军事打击来看,北周恐怕不会如此迅速地将北齐覆灭。用一句调侃的话来总结北齐的命运:高纬这个家族似乎玩腻了自己的王朝,主观和客观因素交织下,高纬显然是向着灭国的方向狂奔。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北齐灭亡之前,这位最后的皇帝高纬究竟有多荒唐。

高纬
河清四年(公元565年)三月,北齐境内出现了彗星,太史官奏称这是新旧交替的征兆,预示着新皇帝的出现以顺应天意。武成帝高湛为了“应天象”,在四月任命太宰段韶兼任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将皇位传给皇太子高纬,并大赦天下,年号改为天统。高湛摇身一变成为太上皇,然而北齐的军国大事仍然由高湛掌控,高纬此时不过是“应天象”的工具人。
《北齐书·卷七·帝纪第七》记载:是月,彗星出现……太史奏天文有变,预示应有易王。丙子,高湛派太宰段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赦免罪犯,改元为天统元年。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皆由其奏闻。做了三年太上皇的高湛于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公元569年1月13日)去世,临终前将后事托付给自己的宠臣和士开,并握着他的手说:“你别辜负我。”和士开是个十足的佞臣,拍马溜须、淫荡后宫的本事可谓一流,但让他管理国家就相当于自掘北齐的坟墓,因此对他不满的人不在少数。赵郡王高睿多次请求将和士开调往外地,结果反被和士开诬陷为犯上欺君之罪,最终在永巷埋伏下被杀。
高睿被杀后,和士开与之前提到的陆令萱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胡作非为。这时高纬的亲弟弟高俨心中不满,找机会将和士开杀掉。高俨除掉和士开后,手下的人开始怂恿他直接闯入皇宫,夺取哥哥高纬的皇位。高俨一听,顿时热血上涌,带着人马直奔千秋门。得知消息的高纬慌忙召来自己的老丈人斛律光。在斛律光的陪同下,高纬来到千秋门,看到高俨带来的乌合之众在斛律光面前四散逃窜。为了化解尴尬,斛律光安慰高俨,称“杀了个奸佞小人没事”,并向高纬请求宽恕高俨,毕竟是亲弟弟。高纬考虑到老丈人和母亲胡太后的面子,暂时放过了高俨,但对其同党则毫不留情,命令将怂恿高俨的人全部肢解,示众于街。
《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记载:光闻士开被杀,拍手大笑道:“龙子作事,果然不似凡人。”入见后主于永巷。光步道,向人们呼喊:“大家来。”高俨的手下见状,立刻四散而逃。高纬驻马桥上,遥呼高俨,然而高俨依旧不进。斛律光则说:“天子弟杀一汉,何所苦。”握住他的手,强行将其引入。请求高纬宽恕高俨,称琅琊王年幼,轻举妄动,长大后就不会如此,毕竟是亲弟弟。经过一番劝说,高纬终于释怀,收伏了高舍洛、王子宜、刘辟疆、都督翟显贵等人,亲自射杀后再斩,皆支解于街头。
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高俨便被高纬派人杀死。由此,高纬残暴嗜血的本性开始暴露。高俨死后,胡太后遭受双重打击。首先是她的老情人和士开被自己的儿子高俨杀掉,其次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高俨又被亲哥哥高纬杀死。双重打击下,胡太后不仅悲痛,更感到孤独。为了麻痹自己,她彻底放飞自我,频繁找男人,常与一名叫昙献的和尚幽会,借口听经而同床共枕。由于两人关系过于亲密,传言很快传到高纬耳中,但高纬不愿相信。
直到有一天,高纬去找太后,恰巧撞见两位貌美的尼姑,心中一动,想要就地行事,结果一摸竟是两个男和尚,怒火中烧的他将这些男扮女装的和尚以及昙献一并诛杀。看到母亲的风流比自己还要放肆,高纬感到无比羞耻,除了这些和尚,他还将所有与胡太后亲近的人杀掉,随后将母亲幽禁。
处理完母亲的事情后不久,高纬竟然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老丈人斛律光。由于斛律光权力过大,这对极度残暴又胆小如鼠的高纬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于是,在尚书右仆射祖珽、陆令萱等人的策划下,高纬召斛律光入宫,命刘桃枝等人用弓弦将其勒死,随后宣布斛律光谋反,命令将其全家屠灭。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记载:珽建议:“应遣使赐其一骏马,告知‘明日将往东山游观,王可乘此马同行’,斛律光必来谢恩,便可引入执之。”高纬如其言。片刻后,斛律光到来,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杀之,时年五十八。高纬杀掉斛律光后仅一年,似乎对杀害朝廷重臣上了瘾,又将目光盯向了自己的堂哥,北齐最美的男人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
在邙山之战中,高长恭威震天下,军中将士为歌颂他的英勇,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迅速在北齐传播。这件事让高纬寝食难安,为了保全自己和皇位的安全,他派人将高长恭毒死。就这样,北齐三杰的最后两位在高纬的操控下相继陨落,另一位段韶在斛律光被杀前一年已经病逝。在高纬的荒唐操作下,北齐几乎没有令周边势力忌惮的将领。
因此,在公元573年的太建北伐中,当南陈大军北伐时,北齐根本抵挡不住,陈军接连攻克秦州、泾州、合州、仁州、巴州、北徐州、霍州等地,重镇寿阳也被南陈收复,北齐守将王琳被俘杀。然而面对这一切,高纬却毫不在意,继续沉浸在酒色之中,尤其在遇到皇后的婢女冯小怜后,更是彻底放飞自我。两人天天腻在一起,各种山盟海誓,高纬甚至表示想与冯小怜共赴黄泉。
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北周六路共18万大军东征北齐,势如破竹,连克北齐三十余城,北周齐王宇文宪控制洛口后烧毁黄河大桥,围攻中潬,宇文邕则率大军猛攻金墉庸。然而,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宇文邕却病倒了,无奈只能率军撤退。对高纬而言,这次东征并没有带来压力,他依旧觉得上天和祖宗在保佑自己与江山,继续享乐。
然而,仅仅一年后,武平七年(576年)十月,宇文邕再次东征,这次选择了平阳到晋阳的路线,进展顺利,迅速拿下平阳。在宇文邕攻打平阳时,高纬正与冯小怜在祁连池打猎。为了不让皇帝扫兴,前来报告的使节都被高纬的近侍拦下,直到平阳陷落才告知高纬。高纬准备回去,却被冯小怜拉住,表示想再玩一会儿。为了取悦美人,高纬同意再打猎一会儿。
等高纬返回晋阳后,立刻集结大军前往平阳。此时北齐军虽然失去了斛律光、高长恭等优秀将领,但底子尚在。见北齐大军气势汹汹,宇文邕决定战略性撤军,留下梁士彦驻守平阳,自己则率军撤回关中。高纬下令猛攻平阳,面对北齐大军的猛烈攻击,北周守军奋勇反击,在守将梁士彦的带领下,打退了北齐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眼看正面无法攻下,高纬决定挖地道,效果显著,城墙崩塌,北齐军立即冲入城中。正当要重新拿下平阳时,高纬却下令撤回大军,想等冯小怜亲眼见证自己的英勇事迹。等冯小怜慢悠悠来到高纬身边时,平阳城墙已被北周军堵上。这一波操作让北周军都惊呆了,纷纷感叹老天保佑。
刚回到长安的宇文邕突然决定回军救援平阳,北周大军抵达后,发现平阳城南出现了一条壕沟,而壕沟之北,北齐也构筑了阵地,只能隔沟对峙。这让宇文邕感到为难,因为填沟会让自己处于被动。没想到,高纬在太监们的怂恿下,决定主动出击,亲自填平阻挡北周的壕沟。宇文邕见状大喜,立即下令攻击北齐。
此时高纬与冯小怜并肩骑马在小山上观战,既浪漫又刺激。等两军刚一接触,北齐军的东翼便开始后撤。冯小怜见状,立刻惊呼:“我们是不是败了?”穆提婆也急忙呼喊大家快跑。高纬二话不说立刻准备逃跑,此时底下人急忙追上说:“大军进退很正常,皇上您这一跑,军心可就散了。”高纬听劝,准备回到前线。
然而穆提婆又立刻说:“别信他们的话,北周军队那么猛,我们还是快跑吧。”高纬也觉得活命要紧,带着冯小怜向北逃去。皇帝临阵跑路,北齐军心大乱,彻底溃败。在梁士彦的建议下,宇文邕乘胜追击,直抵晋阳城下,而高纬则把并州交给堂兄高延宗,自己逃往邺城。
在晋阳的高延宗被将士们逼迫着临时登基为帝,带领守军与敌军展开血战,将冲进城内的北周军打崩,宇文邕也差点交代在这里。《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记载:并州将帅请于安德王延宗曰:“王不为天子,诸人实不能为王出死力。”延宗无奈,只得登基。此次暂时胜利让北齐军的紧绷神经彻底松弛,纷纷庆祝,竟然还全喝醉了。
当宇文邕再次集结兵马打来时,北齐的许多军士酒还未醒,晋阳城破。高延宗在战斗中精疲力竭,躲避追兵时被周军擒获。攻破晋阳后,北周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北齐都城邺城。为了抵御北周大军,高纬下令招兵买马,但不准用国库的钱,称那些钱是他自己的,结果可想而知,兵马也招不来。
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孝卿为高纬写了一篇鼓励士兵保家卫国的檄文,结果高纬念着念着竟然哈哈大笑,底下的将士们都懵了,皇帝都这样,谁还愿意拼命?所有人斗志全无。而高纬在此时竟然效仿父亲高湛,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太子高恒,自己则去当起了太上皇。
隆化二年(公元577年)正月廿五,周军毫无悬念地攻破了邺城,高纬准备逃往南陈,便把金袋放在马鞍后,带着韩长鸾、冯小怜等十几骑人马落荒而逃。到达青州以南的邓村时,被北周将领尉迟纲抓获。至此,存在了28年的北齐正式灭亡。
而作为俘虏的高纬被带到长安时,仍惦记着心爱的冯小怜,向宇文邕请求将冯小怜还给自己。《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记载: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最终冯小怜被赐予他人。半年后,高纬、高恒与高延宗等数十人,不分老少全部被宇文邕赐死。这个仿佛恐怖故事般的王朝与高氏家族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