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打破封建统治的“朴素之矛”

踏雪逛长安 2023-01-13 13:07:52

喜多川歌麿《宽政三美人》

在东方,与洛可可艺术大致同时期的日本也出现了黎明前的另一道光——浮世绘,如果说洛可可风格代表的是“阳春白雪”的贵族冲破束缚的开始,那么日本兴起的浮世绘就是来自“下里巴人”的反抗。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8年)之前的镰仓时期,佛教绘画与水墨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这两种绘画形式为上层贵族所有,寻常百姓根本难以接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幕府政府统治整个日本时期,作为日本最后一个封建时代,江户时反而对内实行高压的统治政策,对外闭关锁国,用这种方式来维护已经逐渐走上末路的统治,贵族们醉生梦死,平民们备受压迫。政治上,民众求助无门,便转而以文化作为突破口,表现自己的感情愿望,于是以市民为代表的“町人文化”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逐渐取代了贵族文化。浮世绘就是表达“町人文化”最为简便的通道。

作为一种代表着广大人数阶层的绘画艺术,传播力越广、影响力越大,带给腐朽贵族的冲击就越大,故而浮世绘的内容题材都来自日常生活,主要包括美人画、役者画、 戏画、花鸟绘、相扑绘、历史绘等等,众生百态皆可在浮世绘中找到画面。

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莫过于美人绘,因为在世俗眼中美是多种多样的,美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浮世绘中,美人绘的主人公多为艺妓,这是市民阶层最容易接触到的美人,比起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艺妓则更接地气,观之可亲。而这样的题材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市民阶层对贵族的无声反抗,这与洛可可题材中多以贵族奢侈享乐为绘画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美人绘最有名的大师喜多川歌麿亦出生于江户时代的一农户之家,他在画美人绘时,善于敏锐捕捉和细腻刻画日常生活细节与丰富的喜怒哀乐表情,将视线投向艺女们的心理深处,这或许与他自身的出身有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的出身使他能够体会到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们的遭遇,在他的画中,观者可以深深触摸到艺妓内心的精神世界,感受到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之下市民阶层的诉求。

喜多川歌麿《青楼十二时.巳时》

例如,《青楼十二时.巳时》中喜多川歌麿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来展现游女的另一面——一位婢女为刚刚出浴的游女端上茶水,游女慵懒的用衣襟拂拭自己的脸庞,这样的场景往往在中高级游女屋中才能见到,因为在吉原中级以上游女的屋里才有泡澡设施。画面中呈现出的小细节往往给观者真实之感,如果没有对吉原风俗的了如指掌以及对游女生活的细致观察是难以想象的。

《青楼十二时》系列是喜多川歌麿表现人物生活细节的代表作,其内容为吉原游女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生活状况。在当时的江户,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按照习俗,一个“时刻”即两小时。全系列共12幅,随时间推移选择了游女生活有代表性的内容。能画出如此细腻生活情景得益于他一般是在对方私下独处、自我全然放松的时刻观察,因此他的画不仅传达了生理外貌,还能捕捉到人格和真性情,生动再现了江户时代日本艺妓的生活百态。

除了美人绘之外,美景也是画家眼中、画笔下所表现的内容,浮世绘中的美景也与先前在日本上流社会备受追捧的水墨画不同,相比之下,浮世绘中的景色运笔更加简略、更直观。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

比如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绘画中最为出名的两幅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与《凯风快晴》,前者描绘了颠簸于浪间的一叶小舟 ,在一阵滔天巨浪翻卷着龙爪一般的浪花之下,小船别无选择,只能顺流而动:前景中的小船随着浪头上冲,其后的第二只小船则被推下浪尾。而在远景之中,白雪覆盖的富士山岿然不动,与前景的波涛汹涌形成鲜明对比。

葛饰北斋《凯风快晴》

后者则展现出富士山不同的一面 ,在某个晴朗的夏日,在清晨初升太阳的照耀富士山被染成了通体红色,“凯风”指的是从南方吹来的平稳的风,在图中鳞片状的云也是这样形成的。用如此简洁的构图充分凸显富士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葛饰北斋浮世绘创作的精髓——为广大平民所画,展现普通人眼中的风景是怎样的。

浮世绘作为一种市民阶层的文化,与洛可可这种贵族艺术不同,它靠着方便的木版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江户时代,浮世绘被大量印刷和贩卖。在《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中,《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画不仅在当代备受瞩目,在江户时代也是印刷次数最多的,其中单一张《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就印刷了五千至八千幅有余,供日本江户时代的普通人家装饰厅堂,生动的再现了“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场景。

葛饰北斋 《山下白雨》

洛可可风格取代巴洛克风格是贵族对于教会神权的冲击,浮世绘则是平民阶层对于贵族阶层强有力的突破,洛可可与浮世绘能够如此打动人心、令人着迷,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最为重要的一点也在于此,敢于冲破束缚、打破黑暗,追求自己心中的渴望,而这一点恰恰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拥有的。

于是,在这样的情感中艺术消弥了国界!

0 阅读:93
踏雪逛长安

踏雪逛长安

讲有温度的历史,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