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
说起唐伯虎其人,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风流才子的标签,但与其说他是风流才子,不如称他为悲情才子更贴切,他少时因家境优渥,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少年时代,但好景不长,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父亲、母亲、妹妹,乃至妻子和孩子几乎在短时间内都一一离他而去,在遭受了如此大的打击之后,命运也并没有怜惜这个年轻人,他虽有才,但仕途也不顺,后期甚至放弃了进入官场,靠卖画为生。尽管人生如此坎坷,他却从未向命运屈服,死前留给世人的,就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所作的答卷: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画绝
唐寅出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因这一年为庚寅年,故其名为唐寅,寅又有虎之意,取字便取了伯虎二字,后他还自刻一方“柏虎”印,取自唐代封演的《闻见录》。书中提到“魍魉精怪畏惧虎与柏”,他便用“柏虎”二字表达自己的刚直和骨气。清人丁敬在《论印绝局》里所称赞道:“六如居士最清狂,两字曾传‘柏虎’章。想见罔良(通魍魉)遮白日,疾邪聊示铁肝肠。”通过刻章之字,可见其文人风骨。他虽一生郁郁不得志,但眼见世间魍魉横行,鬼蜮成灾,他还是用自己手中的武器——艺术进行不屈地抗争。
唐伯虎《春山伴侣图》
唐寅虎自幼聪颖,天赋远超人,既善吟诗作曲,又能书善画。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书法上师法赵孟頫,风格秀逸清俊。
在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中,唐寅的绘画水平是最高的,开创了“唐画”的风格,为后世画家所宗,且题材多样,山水、人物、花鸟皆能画。
其中在山水画上不仅打破南北画派的门户之变,而且还吸取了元代大家黄公望、王蒙等人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他的山水画构图布局严谨整饬,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酣畅!
其最有名的山水作品是《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人物画代表作为《秋风纨扇图》《李端端图》。
《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书绝
唐伯虎的书法源自赵孟頫,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品为《落花诗册》。
在其一生的书法作品中,他的书法也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十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往甚密,深受文征明的影响,故两人书画风格均很接近,唐寅二十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落花诗册》其一
第二阶段是他三十岁至三十六岁,此时的唐寅经历了科场舞弊案的打击,又与妻子离异,心灰意冷,只得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三十六岁时的《落花诗册》也是他一生之中的顶峰之作!
在人生中的第三阶段时,唐寅已经失去了入仕的心思,隐居在桃花庵中,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了人生中的黄金期,书法风格上又重新回到了赵孟頫风格,并且追上了唐代的李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好似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返璞归真,意味悠长。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书法也是这样,到了人生中的晚年阶段,从他的书法中不难看出进一步看透世事之风,书法率真肆意,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洒脱自如。
诗绝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富有六朝骈文气息。科场舞弊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
其中作为洒脱不羁的便是《桃花庵歌》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
整篇诗文中充满了花、桃、酒、醉等字眼,疏狂却不凄凉,这也许就是他对自己这一生所遭受命运的反击吧。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对于生死也不曾恐惧,还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