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使东吴,为何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舌战群儒又是怎么回事?

以丹聊历史 2025-01-22 01:42:09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赤壁之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孙刘联盟的形成,更是决定这场战役走向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广为流传,让人们以为是诸葛亮凭借口才说服了孙权抵抗曹操。

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探寻那段真实的历史。

荆扬局势:战前的微妙平衡

东汉时期的江夏郡,大致位于今天的武汉地区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这里成为了东吴和荆州军事力量的聚焦点。

彼时,孙权与刘表正处于敌对状态。

孙权为报杀父之仇,同时也为了整合东吴内部军事力量、向荆州方向扩张,在公元 208 年春天,第三次进攻江夏郡的黄祖。

这场战争以孙权大获全胜告终,黄祖麾下精锐尽灭,孙权在战略上占据了绝对主动权。

然而,孙权还没来得及欢庆胜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就带着荆州的援兵赶到。

于是,在赤壁之战爆发以前,孙权和刘表各自麾下的大量精锐,都集中到了江夏郡。倘若没有曹操南下,按照原本的局势发展,公元 208 年下半年,刘表和孙权之间大概率会爆发一场大战。但就在周瑜和刘琦在武汉地区对峙之时,风云突变,公元 208 年 7 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荆扬两州。

这一消息传来,孙权和刘表都陷入了慌乱之中。更为糟糕的是,紧接着刘表去世的消息也传来,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孙刘联合:多方博弈下的抉择

面对曹操南下的巨大压力,孙权有三种选择摆在面前。

第一种是直接投降,这是最没有抵抗的选择;第二种是趁着荆州内乱,抢先占领襄阳和樊城,凭借襄樊防御体系和东吴水军抵御曹操,但此时曹操主力大军已逼近襄樊,且主管襄樊地区的刘琮及荆州豪门已集体投降,此方案几乎无法实现;第三种是趁乱拿下荆州长江以南的荆南四郡,以长江为依托继续抵抗。

然而,要实施这一方案,周瑜需要在一个月内先击败刘琦控制武汉,再率领水军沿长江逆流而上,横扫荆南四郡并建立统治,凭借水军封锁长江,这对周瑜来说,即便能力再强,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当时东吴内部绝大多数人主张投降的原因。

就在众人皆主降时,鲁肃站了出来,建议先打着吊丧的名义前往荆州查看情况,再决定是战是降。

公元 208 年 8 月,鲁肃动身前往荆州。抵达后,他得知刘琮已降曹,刘备正带着残兵向南撤退。鲁肃在当阳县追上刘备,此时刘备刚经历长坂坡惨败,军队所剩无几,仅有关羽沿水路撤到夏口与刘琦汇合,保留了一点家底。鲁肃询问刘备打算,刘备表示想渡过长江去荆南四郡发展,若荆南四郡太守也投降,就前往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可见其抵抗决心。

鲁肃看准时机,开始劝说刘备前往夏口与周瑜联合。

刘备此时兵力薄弱,若能与东吴联手,无疑是最佳选择,于是改变主意,准备向武汉方向撤退。但孙权在九江,刘备即便撤到武汉也无法与孙权直接谈判,所以需要派人前往东吴代表自己洽谈联合事宜。

诸葛亮凭借三个优势成为最佳人选:其一,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深受孙权信任,与鲁肃私交甚好;其二,诸葛亮本人具备外交才能,刘备麾下其他人难以胜任;其三,诸葛亮曾为刘琦出谋划策,让其前往江夏镇守,他去谈判的结果更容易让刘琦接受。

于是,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柴桑面见孙权。

诸葛亮与孙权进行了一次私人会面,他向孙权表明刘备坚决抵抗的态度,并以言语相激,让孙权明白刘备的决心。之后,东吴内部召开高层会议讨论是否抵抗曹操,此次会议诸葛亮并未参与。在会议上,以张昭为首的部分人主张投降,他们并非胆小怯懦,而是经过利弊分析后做出的选择。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东汉末年之前割据势力首领投降后大多能得到较好待遇,如东汉开国时割据河西的窦融和凉州投降后不仅未被杀,还获得高位,家族也掌握了重要权力。

因此,张昭等人认为孙权投降后也能享受类似待遇。

但孙权并不想屈居人下,他下令召回周瑜商讨对策。周瑜坚决主战,一方面他年仅 34 岁,渴望成就不世之功,若能抵抗曹操,进而吞荆州、取益州,东吴将有机会与曹操争夺天下,这比投降后的待遇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他也想回报孙策的情谊,扶持孙权巩固江东之主的地位。

周瑜还从军事角度分析了曹操的四个弱点:曹操未完全统一北方,关中地区难以掌控;曹军陆军为主,不擅长水战,而东吴水军强大;天气转冷,曹军远距离征讨,后勤补给压力巨大;当时东汉爆发大规模瘟疫,曹军远道而来易水土不服、感染瘟疫,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周瑜的分析让众人意识到这场仗并非毫无胜算,原本主张投降的官员态度也有所转变。

至此,东吴集团内部主战的声音占据上风。

随后,周瑜返回武汉集结 3 万东吴精锐,刘备收拢溃散军队并与关羽合兵一处凑得 1 万人,加上刘琦麾下 1 万人,孙刘联军共计 5 万人在武汉集结。与此同时,曹操大军也抵达江汉平原腹地,双方在长江两岸对峙,最终在赤壁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

真实的历史中,孙刘联盟的形成并非仅靠诸葛亮一人之力,而是各方势力在复杂局势下权衡利弊的结果。诸葛亮虽未舌战群儒,但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沟通与推动作用。

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在重大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有着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文本来源@妖火说历史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
以丹聊历史

以丹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