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辽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临朝摄政长达27年,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将辽国从生死边缘推向巅峰,成为悬在北宋头顶的一把利刃。
在杨家将的故事里,她是那个让宋朝皇帝焦头烂额的 “大反派”。

她,就是承天太后萧绰。
历史上真实的萧绰,究竟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
出身名门,初露锋芒萧绰,又名萧燕燕,公元 953 年出生于辽国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
彼时,宋太祖赵匡胤还只是柴荣麾下的一名低级军官。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身为辽国贵族,在辽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辽国的皇权向来由耶律家族掌控,而历代皇后皆出自萧氏家族,萧绰正是这个尊贵家族的一员。
自幼,萧绰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行事果断利落,对任何事情都秉持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精神,这让她深受父亲的器重与厚望。
萧思温培养女儿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独孤信。
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给了耶律家族的贵族,可惜两个女婿都因谋反失败而被流放。直到小女儿萧绰,萧思温终于实现了成为国丈的心愿。

公元 969 年,声名狼藉的辽穆宗意外遇刺身亡。
身为朝中重臣的萧思温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政治机遇,他第一时间封锁消息,全力拥立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辽穆宗堂弟耶律贤为帝。
作为回报,耶律贤不仅将萧思温晋升为北府宰相,还下旨册封萧思温的女儿萧绰为贵妃。短短两个月后,年仅 17 岁的萧绰便被立为皇后。
就在萧思温如愿以偿、尽享荣耀之时,次年他却惨遭刺杀。
耶律贤比萧绰年长 5 岁,自幼体弱多病,幼年时因目睹父母惨死,落下了癫痫的病根,时常会突然倒地抽搐,身体状况极差,常年卧病在床,无法正常处理朝政。

耶律贤
但让耶律贤惊喜的是,自己的皇后萧绰竟拥有惊人的治国天赋。
于是,耶律贤开始悉心教导萧绰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朝中的大小事务也逐渐交由她处理。
在萧绰的辅佐下,辽国国力蒸蒸日上,踏上了中兴之路,并在高良河一役中成功击败北宋,终结了大宋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
临朝摄政,稳固江山在萧绰 30 岁那年,耶律贤在打猎途中不幸病逝。
临终前,他立嫡长子耶律隆绪为帝,并叮嘱儿子,若遇军国大事,都要听从皇后的处置。从此,萧绰的名字成为北宋朝廷长达 20 多年的心头之患。
当时,小皇帝耶律隆绪年仅 12 岁,而辽国宗室贵族众多,每个人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孤儿寡母要如何守住江山呢?在丈夫的葬礼上,萧绰半是试探半是哀伤地哭诉:“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就在群臣各怀鬼胎、犹豫不决之时,两位顾命大臣站了出来。
一位是契丹名将耶律斜轸,他是萧绰父亲的得意门生;另一位则是出身汉族的重臣韩德让。
此后,他成为无数关于萧太后八卦故事的主角。
文有韩德让主政,武有耶律斜轸戍边。
为了让儿子坐稳皇位,萧绰采纳了韩德让的建议,下令宗室诸王各自返回自己的宅地,禁止私自会面,并收回他们的兵权,从根本上消除了宗室政变的隐患。

萧绰在耶律贤执政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正式掌权后,她大力重用汉臣韩德让,推行封建化改革,任用贤能之士,打压跋扈贵族,改革税收制度,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契丹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年后,耶律隆绪率领群臣尊奉皇太后为承天皇太后。
与此同时,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的风流韵事在宋辽两国流传开来。
坊间传闻,萧绰与韩德让曾是青梅竹马,二人还有过婚约,却被萧思温强行拆散,将女儿嫁给了耶律贤。耶律贤驾崩后,萧绰对韩德让极为宠幸,委以重任,不少人都猜测太后与韩德让旧情复燃。
这些传闻甚至传到了宋太宗的耳中。
宋太宗的亲信贺令图听闻萧太后与韩德让的传闻后,向宋太宗进言,鼓动他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理由是 “契丹主少国疑,太后宠幸韩德让,导致国人不满”。
宋太宗信以为真,于公元 986 年发动雍熙北伐,兵分三路进攻辽国。
力拒北伐,威震北宋34岁的萧绰带着耶律隆绪亲赴如今的北京,坐镇指挥,派遣辽国大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迎击宋军。
在他们的奋力抵抗下,赵光义派出的东西两路大军被成功击溃。中路大军见取胜无望,也只能无奈撤军,雍熙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
萧绰见宋朝军事如此孱弱,心中也燃起了进军中原的想法。她册封耶律休哥为宋国王,与宋军在边界地区持续对峙,宋军在交锋中败多胜少,收回幽云十六州更是遥遥无期。

萧绰 45 岁时,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宋真宗性格懦弱,对辽国心存畏惧,不敢主动挑战辽国。萧绰见状,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边境。
公元 1004 年,萧绰和耶律隆绪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澶渊城下,宋朝首都开封危在旦夕。
宋真宗顿时慌了神,急忙询问大臣们该如何应对。
有人建议南迁到金陵,也有人建议南迁到四川。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强烈要求皇帝御驾亲征。不久,宋军射杀了辽国大将萧挞凛,士气大振。而辽国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难以长期作战。
萧绰希望通过军事施压,以谈判手段达成目的。但萧挞凛的战死,让辽军陷入了被动局面。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合议: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 30 万岁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澶渊之盟”。

在澶渊之盟签订后不久,辽国皇室发生内乱,萧绰的两个姐姐参与谋反,事情败露后被萧绰囚禁并刺死,她们的党羽也都被萧绰下令活埋。
公元 1009 年,57 岁的萧绰在与儿子耶律隆绪同年 12 月在行宫中与世长辞,谥号 “神圣宣宪皇后”,与耶律贤合葬于乾陵。
至于她的绯闻男友韩德让,在萧绰去世后也得到了耶律隆绪的厚待,被赐名为耶律隆运,成为皇帝的义兄,死后陪葬于乾陵。

神圣宣宪皇后
萧绰的一生,数次击败宋军,取得军事优势,重用各族大臣,使辽朝国力达到鼎盛,完成了契丹族的汉化进程。但由于她铁腕的政治手段以及颇具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不过,无论后人如何评说,萧绰无疑都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政治家。
【文本来源@奇墨历史(探索放映室)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