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26585cb276ffe25118ee270ac53444.jpg)
近一个阶段,最火的新闻莫过于无人驾驶“萝卜快跑”。
它以黑马般的姿势杀入出租车行业,引起人们一片片的惊呼!
说实话,笔者初次看到“萝卜快跑”出租车,不禁眼前一亮:一个小车自己动作,不要司机,还能按照目标完成任务,这不就是一件神奇的事件吗?
但是,当大面积开始推广“萝卜快跑”以后,看到很多武汉的网约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的反对场景,突然让人开始重新反思这事......
1、“萝卜快跑”动了谁的奶酪?![](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734e9cdcdd5963bb062fc812ed14cb.jpg)
不得不说,百度的李彦宏和其团队真的用心了,花费大量时间搞出了无人驾驶,又经历了各种周折,终于推出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
如果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李彦宏对无人驾驶的投入和收获,绝不为过。
眼看着,百度的春天来了,“萝卜快跑”却遭受了社会层面的铺天盖地的大量质疑。
这是为什么?用科技取代人工,它不香吗?
“萝卜快跑”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显而易见,萝卜快跑动了这么三个主体的奶酪。
第一,网约车司机。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网约车司机超过700万,没证的就更多了。据粗略统计,网约车司机总数高达几千万。
网约车司机中,有些是靠此为生的专职司机,还有一些是下班后兼职的。说白了,这都是底层劳动人民,都是为了那房贷车贷,拼命挣那几两碎银。
从目前来看,“萝卜快跑”影响最大的群体,就是网约车司机。
上千万人的收入被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一些人失业,那绝对会引起社会层面的强烈质疑和反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c2bc2825e3e695013d425822a276ff.jpg)
第二,是出租车司机。
这是近三四十年非常传统的职业,干着最费时费力的活,拿着并不多的收入。
比起网约车司机,面对“萝卜快跑”,出租车司机更焦虑,很多出租车司机采用的是租赁模式,不管干不干活,不管生意好坏,每天都要固定支出一笔钱,这就导致出租车司机根本不敢停运,一天都不敢停运。
这边出租车司机冒着颈椎、腰椎、前列腺疾病的健康风险在跑车,那边横空杀出一个“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司机们感觉到无比郁闷,关键是对前景产生迷茫。
年轻的出租车司机还好,那些四五十岁的中年群体,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了出租车生意,该如何继续生活?所以,“萝卜快跑”对出租车司机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有两个初中同学,都是跑出租车的,听闻“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始在大面积推广了,他们感到深深的忧虑,一说“萝卜快跑”,就是各种抱怨。
第三,是出租车运营公司和网约车平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29b86608aca13a6aa0ee38b731412b.jpg)
说完个人,我们说说萝卜快跑影响的公司。
首先,出租车公司一定是受害者之一。有人分蛋糕来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意会变差,放弃开出租的司机会增多,出租车公司的利润会变薄。
其次,各大网约车平台会受影响。以往来说,网约车平台是从网约车司机那里抽成的,网约车司机的生意大受影响,那么,网约车平台滴滴、曹操等受影响是肉眼可见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影响最大的是网约车司机,其次是出租车,第三是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
所以,武汉还是大面积推广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后,反对声音最大,反响最强烈的还是网约车司机群体。
2、“萝卜快跑”的出现,是社会的促进剂,还是搅乱社会的棍?(1)那些反对科技变革的历史场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bcd024b44ef0141daf635eae7bb85f.jpg)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的蒸汽机大行其道,各种现代化的工厂层出不穷。
很多新的生产方式对旧的生产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导致有些反对的声音。
凡是反对越狠的,国家整体发展就越慢。
十八世纪,纺织机诞生后,各个国家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因为他会让大量人失业。哪怕是欧洲的英国、法国等,都有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音。但是,最后的结果表明,纺织机代替人工织布成为趋势,越早实行帮助越大。
十九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开始走上了经济舞台。
美国、德国开始积极拥抱变化,但英国人却对汽车代替马车投了反对票,因为会导致很多的马车夫失业。
最后怎么样了?英国的汽车工业 ,完全没有跟上趟,美国和德国成为了早期汽车业的霸主.....
在世界大国中,大清是没有拥抱工业革命的典范,不去迎接和学习新的生产方式,最后被列强胖揍。
一切事例说明,要拥抱新的变革,眼光要长远,如此,才能在世界竞争的格局中不至于处在弱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949bfa64cef940ff30601d6d3a6276.jpg)
(2)萝卜快跑,是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科技变革?
判断一个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社会,我认为有两个重要指标:
第一,这项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效率。
我们前面说的纺织机、汽车的事例,都是对行业有着创造性的变革,极大提高了效率。所以,这种变革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虽然短时间会让一些人失业,但长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第二,这项科学技术是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0e8db9a0f782b3f29f6a6c6a47048c.jpg)
我们就说说中国的支付宝、微信,为何能被国人迅速接受?因为方便了大家,身上一分钱不装,就带个手机,一样解决各种消费。
我们再说说家庭智能电器(包括未来一定会普及的家庭智能机器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说个结论了:
如果,一个科学技术不能提高效率,不能给人提供明显可见的方便,那么,它的推出就意义不大。
我们看“萝卜快跑”,是提高了人们的效率吗?
没有,它的速度不会比司机开的汽车更快,效率上没多大提升。哪怕再过个二三十年,无人驾驶出租车也不会在城市里以120迈的高速驰骋。
“萝卜快跑”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吗?
也不见得,至少不明显,出租车招手即停,萝卜快跑需要提前预约,上车前需要输入密码,而且需要你的手机始终是需要接通网络的,否则,上车、结算都不容易。
和网约车相比,萝卜快跑没有明显优势,操作基本一样,除了司机不一样。问题是,一个五座的萝卜快跑出租车,只可以做三个人,但网约车可以做四个人。
客观说,“无人驾驶”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人出行时解放头脑和双手。
但是,无人驾驶用在出租车上,看不出意义何在,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大幅度方便人们的出行,只是会夺了很多底层人的收入,让其失业,让其口袋捉襟见肘。
3、中国到底适不适合大力推广“无人驾驶出租车”?![](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40e83d6474abd6c8d886321d578243.jpg)
从影响的社会层面看,“无人驾驶”适合在中国推广,但是,“无人驾驶出租车”不适合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原因有两个:
一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并没有提高社会效率,并没有提供明显可见的方便给民众。
二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中国的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队伍太过庞大,“无人驾驶出租车”会导致大量司机失业,引起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
就这两个理由,足以说明无人驾驶出租车不适合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至少现在这个阶段不合适。如果,是在一个劳动力缺乏的小国,一定适合大面积推广的。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要把“无人驾驶”放置一边?
破晓认为不应该,对于“无人驾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破晓有如下三个观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f62924f77958112ba6bda3e3074696.jpg)
一是,“无人驾驶”是新的科技,不应该阻挡其发展,可以在很多私家车中使用,也可以在无人飞机上使用,还可以在军事系统中大量使用。
但是,“无人驾驶”放在出租车这个场景,不太适合,对底层民众的影响太大。
二是,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投放市场的比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不应对出租车和网约车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句话,如果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市场,可能会更好,既能起到补充作用,也不至于大面积引起社会动荡。
这个比例一定控制好,比如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不应该超过2000辆,二级城市不应该超过1000辆,一般的地级市、县城不应该投放。
这个只是打个比方,具体多少,还需要根据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来控制投放。
三是,根据时间的变化,可以逐渐增加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数量。
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条件的成熟,我们可以逐渐增加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数量,但是,我们要明白,出租车全部由萝卜快跑这样的“无人驾驶”担当,也不合适,还是应该有传统出租车作为补充的,毕竟,老人、儿童,以及使用网络不方便、不擅长的人,可以采用传统出租车搭车。
科技其实也分“好坏”,一些科技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会使效率大增,会使人方便很多,这些应该大力推广。
有些科技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不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也不能起到给人以明显的方便,那么,这样的科技,显然是用错了场景。比如现阶段,无人驾驶大量用在出租车、网约车这个场景下,就不是非常合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a98b76dda49adb5944446f300818a0.jpg)
一句话,“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中国推广,但不能大比例推广在“出租车”行业。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少、劳动力缺乏,那么,“无人驾驶出租车”才应该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