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登井冈
1928年底,彭德怀带领红五军经过艰苦斗争成功上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实现了会师。当时正值井冈山斗争的关键时期,敌人不断加紧围剿,内部也正需要加强力量。红五军上山的消息让朱德和毛泽东异常高兴,井冈山中的红军战士更是振奋,他们早已听闻红五军在湘北、鄂南地区的英勇表现,对于新战友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相见当日,两军队伍整齐列队,彭德怀与滕代远走在前列,与朱德握手问候。朱德的身形高大,他比彭德怀年长十岁,但精神饱满,笑容温和。朱德的态度很是亲切,言辞间却透着沉稳,让彭德怀感到一股独特的魅力。朱德耐心地与红五军的战士、干部们一一打招呼,细致地询问他们一路上的艰险。彭德怀很快就被这位新上级的平易近人所折服。
这段时间里,朱德与彭德怀谈及红军在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与井冈山周围敌军的部署状况,还听取了彭德怀的建议与湘鄂赣地区的斗争情况。朱德对这位新晋兄弟的表现表现出赞赏,他仔细倾听彭德怀的看法,对红五军一路战斗的经历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共同战斗的日子里,彭德怀和朱德逐渐熟悉并配合默契。两人的背景和性格看似不同,但他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总能达到共识。在战场之上,朱德的沉稳调度与彭德怀的果断执行常常结合得天衣无缝。
通过这次合作,红五军和红四军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朱德、毛泽东与彭德怀、滕代远等人经过协商迅速理顺了部队指挥体系,各部间分工逐渐明确。
随着时间推移,朱德与彭德怀之间的情谊愈加深厚,后来的红军发展史上,二人作为战友多次携手作战,并共同面对过重大挑战。
晋北的坚守与友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和彭德怀再度携手共赴战场。这一时期,八路军肩负重任,面临敌人的疯狂进攻,同时还要处理复杂的内外部环境。1937年9月,八路军东渡黄河后,局势急转直下,日军的进犯让晋西北战区危机四伏,而太原的局面更为棘手。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准备以太原为跳板,而城中的敌特、奸细活动也愈发猖獗,加之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明争暗斗,整个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异常警觉。在押运部队完成黄河渡口任务后,他率队到达太原,此时朱德已在八路军办事处内与其他领导人讨论当前局势。得知八路军总部成员都集中在办事处,彭德怀立刻意识到这种集中带来的潜在危险。他迅速召集在办事处的同志和警卫战士,开了一次详细的保卫会议。他根据最近的情报判断,认为太原这样一个复杂环境下,朱德等的重要首长就住在城内,风险非常高,于是提议立即加派人手,升级各项安保措施。
会上,彭德怀反复叮嘱大家要务必提高警惕,他详细规划了岗哨布置的方位和巡逻路线,明确要求实行双岗双哨制,确保每个关键位置都有两人在岗。这些安排是彭德怀对安全问题的高要求体现,他甚至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检查警卫布置的每一处细节。
即便做了层层布控,他依然不放心。他考虑到日军特工和国民党内部潜伏人员的活动范围较广,哪怕是周边普通居民的动向也可能藏着隐患。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走访附近住户,以掌握周围的政治环境。
当到了夜晚,大家都以为一切布置完备可以稍事休息时,彭德怀依然无法停下检查的脚步。为了确保任何隐患都能被发现,他每隔不到一个小时便离开自己的房间,走到院子里巡视岗哨。他不仅限定了换岗的时间,甚至会亲自走向岗哨前与值班战士核对情况。他所经过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庭院入口还是后墙的阴影,他都会驻足观察片刻,努力找出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直到深夜,朱德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彭德怀还在院中巡视。他让彭德怀注意休息、莫抱太多忧虑。朱德关切的嘱托体现了他对彭德怀的赏识和了解。于是,彭德怀表面答应稍作休息,于是走回房间,然而过不了多久,院外廊檐下又响起了他的脚步声。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凌晨,彭德怀终于确认岗哨无误后,才稍微放松下来。
庐山会议风波
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因直言批评一些问题而受到批评,局势迅速对他不利。朱德作为长期的战友,对彭德怀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发言中,他谈及彭德怀的问题时,刻意选择了温和的措辞。他称赞了彭德怀的艰苦朴素,并表示彭德怀态度良好,建议让他今后稍加注意改正自己的倔强脾气。朱德的这番话意在为彭德怀解围,却未能改变会议的基调。
会后,彭德怀正式被免去了职务,主动搬出了中南海,选择住到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这里环境较为清幽,但相对远离中心权力圈。随着庐山会议的延续和批评的发酵,外界对彭德怀的态度也逐渐冷淡。朱德对此感到担忧,多次思索如何对老战友表示关怀。他最终决定找时间亲自探望刚搬到吴家花园的彭德怀。
朱德带着一份关切,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吴家花园探望彭德怀抵达吴家花园后,他并未带上过多随从,只叫工作人员把带来的点心留在客厅,便径直进入书房与彭德怀坐下。书房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桌旁放着几本翻开的军事书籍,一套象棋被随意置于桌角。朱德看到象棋后,随口提出下几盘解解闷,两人随即坐下布好了棋局。
几回合后,朱德借着话头关心地提到现在的情况,他希望彭德怀能调整状态,继续保持以往的坚韧和豁达。朱德语气柔和,边说边落子,他似乎想用这一番话安慰对方。
不久后,他突然打断了朱德的话,用闷声回应了几句。现场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彭德怀提高了嗓门,说出了一些让人感到生硬的话语。他提到庐山会议上自己被孤立的种种经历,对那些批评恨意深重,并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不满表现在话语中。
朱德仍保持着冷静。他并未与彭德怀激烈争论,而是试图缓和局面。可是彭德怀情绪依然无法平复,他将手中的棋子重新摆回棋盘,不再愿意继续这盘棋。他开始用较为直接的语气回应,言辞间显得越来越冷淡,甚至逐渐表现出刻意疏远的态度。这让现场气氛更加沉重。
工作人员在外头隐约听见房间内彭德怀的声音逐渐提高,期间响起了几声急促的棋子碰撞桌面的声音。没过多久,房内终于归于平静,朱德起身离开了书房。他未在客厅逗留,直接步出吴家花园,坐上了早已停在门外的车。
这场棋局之后,朱德再未主动上门探望过彭德怀,而彭德怀也没有主动联系朱德。由于彭德怀在风波中选择了自我封闭,两人的交往随着时间推移愈发疏远。
最终的遗憾
进入1970年代,彭德怀的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因病情严重被送入医院接受治疗。他的身体从多年前便开始出现问题,而随着年岁渐长,加之生活环境和心境的变化,病情不断恶化。住院后,医疗团队尽力为他诊治,但病情并未明显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在病床上的日子里,彭德怀常提及过去的战斗经历,也时常念叨一些旧日的友人。而在这些人中,朱德的名字被提到的次数最多。
彭德怀多次表示,希望能见到朱德一面。对于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几十年的老战友,他心中始终存有一份情谊。这种愿望随着病情的加重愈发迫切,甚至成为临终前提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彭德怀的特殊身份以及他与朱德过往的关系,使得这一简单的请求成为难以实现的愿望。
与此同时,朱德得知了彭德怀病重的消息。他同样心系这位昔日的战友,试图前往医院探望。朱德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状态依旧不错,他提出亲自前往医院,想为彭德怀送去一些关心。由于复杂的政治状况,前往探望的提议遭到种种阻拦。
1974年,彭德怀去世。朱德在得知彭德怀去世的消息后,情绪十分激动。他久久无法平复,随即失声痛哭。陪伴在朱德身边的人,小心翼翼地安慰着这位老一辈的革命家,但朱德的情绪久久未能缓和。他垂头沉默片刻,又抬起手抹去脸颊上的眼泪,像是回忆起曾经的某些过往。他的脸上满是悲恸和无奈,手指握紧着拐杖,站立在那里良久不动。
参考资料:[1]刘川.朱德与彭德怀的革命友谊以及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J].党史博采(下),2022(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