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山大学一期生吴敬中,为何只是少将站长?两个重要原因他自己不好意思说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0-19 18:30:31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电视剧《潜伏》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历史原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同期,比博古还高一届:王明、张闻天都是是1925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学生,博古是第二期的。

《张闻天传》记载:“他们是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在这批人中间,有王稼祥、吴亮平、伍修权、孙冶方以及陈绍禹(王明)等。”

《秦邦宪传》记载:“1926年底,秦邦宪来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他是第二期留苏的学生,这期学生大约有250人,与他同期的还有杨尚昆、张仲实、盛忠亮、林冲、高承烈、张超等人。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一个留学生都要取一个俄文名字,他取名博古诺夫。回国后,由于革命的需要,他便用了‘博古’这一化名。”

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开始是国共两方面的学生都收,邵立子先生的夫人傅学文在《海外纪行》中回忆:“1925年,国民党元老朱执信和范志超两位先生的同意,介绍我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去学习。第一批去的同学,现在我能记起的已经不多了,在国内的同学,有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杨放之、伍修权、屈武、李伯钊、沈泽民、张琴秋、胡世杰、刘仲容、丁玲等。”

有很多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一期同学,傅学文都没有提到,这是因为她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成了国家领导人,有些则已经辞世。

傅学文没有提到,但是我们能查到,邓公和小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同学,小蒋和吴景中是同班,郑介民是第一期但与他们不同班,还有一批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后来去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又称苏联陆军大学)专攻军事,黄埔一期毕业的抗日名将左权,就是其中之一。

吴景中——为了方便起见,咱们还是叫他吴敬中,能被选拔成为首批留苏学生,说明当时他在我方的地位不低,他回国后正赶上革命低潮,就转换阵营加入了蒋系特务组织,最后逃离天津的时候,也只是个少将站长,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吴敬中和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同班,说起小蒋留学,其中的故事可就多了——在老蒋眼里,这个“嫡长子”就是个“问题少年”:蒋经国原在上海浦东中学上学,因参加“五卅”爱国运动被开除,后去北京吴稚晖开办的海外补习学校读书,没过多久又因为参加游行抓捕关押了两个星期,最后老蒋万般无奈,只好批准他去苏联求学。

蒋经国到了莫斯科,日子过得很是快活。曾在格别乌(GPU,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简称)接受训练、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工程学校学习的师哲回忆说:那里的江浙同学比较多,相互间关系也较密切,大家常把每月发的几元津贴凑合起来,十天半月到中国饭馆吃顿饭。1927年10月,苏联从抽调蒋经国同萧劲光、李卓然、曾涌泉等一起到列宁格勒的军政大学学习,蒋经国享受红军军官的待遇,每月领津贴费约七八十元,留在中山大学的江浙同乡们给他写信,时常开玩笑让他“交会费”,其实就是让他寄钱请客。

蒋经国给同乡同学寄钱的时候,也戏称为“交会费”,这件事还被同期同学王明抓住把柄虚构了一个反动的“江浙同乡会”,最后还请来了“别格乌”的人来调查,结果查了一圈,发现那只是个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玩笑话。

小蒋在莫斯科期间,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骂老蒋,回国后却“父慈子孝”俨然生成了天选继承人,但是他对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却一直旧情不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老同学郑介民的照顾:郑介民之贪,已经贪到了天花板,但是在蒋系特务系统,却当了相当长时间的一把手。

郑介民黄埔二期毕业后,跟小蒋一起去了莫斯科,回来后一直被重用,虽然犯过很多次大错,但老蒋每次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就是为了让小蒋在接管特务系统的时候,有一个靠得住的手下。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戴笠到死也才是个少将副局长,那个中将职务军衔,他都不好意思挂。而郑介民在军统局的职务只是“主任秘书(毛人凤是代理主任秘书)”,却因为在“军令部”和“国防部”的第二厅(情报厅)有厅长职务,所以早早就铨叙中将。

戴笠死后,郑介民直接跨越副局长门槛当了正局长,军统改为保密局,郑介民还是局长,后来蒋家父子败逃台岛,又搞出个位在情报局(原保密局)之上的“国安局”,局长依然是郑介民。

沈醉在回忆录中说他和毛人凤利用郑介民五十大寿收礼一事把郑介民挤出了保密局,那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事实上郑介民不是降职而是升官,从“国防部二厅中将厅长兼保密局局长”变成了“国防部常务次长”,毛人凤当局长的“国防部保密局”,还是郑介民的直接下属,而且毛人凤也从郑介民的副手变成了手下,两人再也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郑介民犯了那么多事,结果官职只升不降,吴敬中也是小蒋的同班同学,为什么到最后只是个少将站长?

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就会发现吴敬中之所以没有火箭式升官,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中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吴敬中可能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从前面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有一个小圈子,而吴敬中显然不会是“圈中人”,这就是吴敬中不被重用的第一个原因:他是湖北武汉人,小蒋是浙江奉化人,小蒋花钱请客,老吴是吃不到的。

吴敬中不被重用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很喜欢钱——正像电视剧《潜伏》演的那样,老吴赚钱和拉关系都很有一套,所以郑介民当中苏情报合作所所长的时候,特意把他从军统临澧特训班调过去当总务科长,那是一个绝对的肥缺:房子军统出,经费苏方出,采购特工器材和日常开销,都由吴敬中负责。

吴敬中每次到香港出差,都会在身上里三层外三层套好几件西装,回来后分送郑介民等同学,小蒋那里自然也少不了。

小蒋虽然不会驳了吴同学的面子,但是他当时正在“打老虎”,必然要做出一副“清廉”样子,他的手下也会掌握一些老吴贪墨的证据,小蒋没把算得上“小老虎”的吴同学拿下,就已经够意思了,提拔他,还是要多琢磨几天的。

吴敬中从中苏情报所出来后,先后担任军统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在这三个职位上,吴敬中几乎是一事无成,胡宗南兵败西北、陈诚杜聿明兵败东北,老吴一点有用的情报都没提供,事后没有被追究责任而是异地为官,要没有小蒋罩着,老吴即使不像李维恭那样被骂得服毒自尽,也得一撸到底去砍甘蔗,这就是吴敬中不好意思说自己难成大器的第二个原因:他只顾搂钱,有点“不务正业”。

小蒋不重用老吴,却没少为老吴提供保护:吴敬中在天津被围前弃职出逃,毛人凤把他抓起来枪毙,结果小蒋一个“担保”,老吴就两袖金风地跑到香港做生意去了——那地方他熟人多,“商业伙伴”也不少。

吴敬中为什么只能逃离天津而不让蒋同学把他调走?这就是吴敬中不好意思说的第三个原因:他是叛徒出身,蒋家父子和毛人凤败逃前定了一个原则,所有的叛徒都留下来“就地潜伏”。

特务潜伏尚且困难,那些挂了号的叛徒就更藏不住了。小蒋不能把老吴抬到太高位置,毛人凤拟定的潜伏名单里有老吴,小蒋也不好驳回,于是老吴就只能自寻生路——逃跑!

老吴逃出生天,他的继任者李俊才(应该是李涯的历史原型)被抓后1966年4月16日才特赦,老吴在香港做生意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为自己当年的变节后悔:如果他一直留在党内,以他莫斯科中山大学一期生的资历,您认为他解放后会担任哪一级干部?

0 阅读:30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