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坛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是哪几位?

爱历史的小枫 2019-06-17 08:57:38

东汉末年,不光群雄并起,文坛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建安七子与三曹父子则大体代表了建安年间的文学成就。

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他们对诗,赋,散文等各种文体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也为五言诗的发展带来一个极其良好的开端。

一,孔融

孔融是七位当中名声最大的一位。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他从小便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聪明。《三字经》中便有提到“融四岁,能让梨”。汉献帝继位后孔融被封为虎贲中郎将,北海相。也成为了汉末的一方割据势力。

孔融喜评时政,言辞激烈。与曹操政见不合,最终触怒曹操,导致全家被杀。曹丕十分喜爱孔融的文章,他死后曹丕以重金向天下征集孔融的文章。

二,陈琳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他有点印象,陈琳原本从事于袁绍,袁绍伐曹之时令他写下檄文。陈琳痛骂曹操祖宗三代的文章占据了半个章节。

曹操看到这片檄文毛骨悚然,吓出一声冷汗。不自觉间治好了自己的头痛。后来曹操击败袁绍,陈琳被曹军俘获。曹操素爱其才,将其留在自己身边。还引出了“箭在弦上”这个成语。之后便改帮曹操写檄文了。

三,王粲

建安七子中诗赋成就最高的一位。原本依附于刘表,后来随着荆州一起投了曹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他有个特殊癖好,爱听驴叫。他死后,曹丕带着他生前的朋友学驴叫为他送行。

四,徐干

他为人不贪图名利,醉心文学。曹操委以官职,他却以病辞官。代表作有《中论》《答刘桢》《玄猿赋》等,其中《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家影响极其深远。

五,阮瑀

大学者蔡邕的学生,和陈琳一样章表书记很出色,曹操的檄文大多是他们两草拟的。阮瑀也非常善于音律。他的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也都是大文豪,位列“竹林七贤”。

六,应玚

出生于文学世家,擅长作赋。与其弟应璩均被称为汝南才子。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荡与百姓饱受战乱的痛苦。

七,刘桢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方面。尤其是五言诗方面。他文风质朴,简洁明了,擅长比喻。《赠从弟》三首为其代表作。

十七岁那年刘桢逃难至许昌,在驿站结识曹植。曹植爱其才,将其带到丞相府,两人志同道合,日夜与他吟诗作赋。在这里他也结识了其他六位“建安七子”。

他与曹丕兄弟二人私交甚笃,关系非常亲密。刘祯性傲,不拘礼法。一日曹丕宴请,酒酣忘情,命甄夫人出拜,其余人皆伏地不敢仰视,唯独刘祯平视不避。曹丕倒是不介意。结果事情传到曹操耳中,要治其不敬之罪。在众人的劝阻下,免死被罚做苦役。终身未在重用,这件事给了他很沉重的打击。

建安二十二年,北方瘟疫流行,除了早死的孔融与阮瑀,刘祯与其他三人都被感染而亡。王粲也于同年死于回到邺城的途中。至此建安七子全部逝世。

作为文人他们是幸运的,他们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一起肆意地舞文弄墨,纵酒高歌,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阅读:2
爱历史的小枫

爱历史的小枫

逐渐偏离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