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世纪中期,明清易代的硝烟席卷整个东亚大陆,让几乎所有人都深陷战争泥潭。其中就包括两队全部由黑人组成的雇佣兵团。他们皆由海盗首领郑芝龙招募,却在阴差阳错中走向截然相反的命运。
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长期服务于郑氏集团,最后终老于宝岛台湾。另一支则规模较小,因组建时间太晚而滞留广东,乃至转投清军麾下。随后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为新主镇守省城广州,直至彻底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
16世纪 每艘葡萄牙贸易船上几乎都有黑人身影
早在16世纪,几乎所有造访亚洲的葡萄牙船只,都有配属比例不低的黑人仆从。除购买自非洲的奴隶外,另有从印度、波斯湾和南洋两地征集的马来雇工。由于他们普遍肤色较深,故而被缺乏涉外经验的中文记录者归为同类。稍后接触葡人的日本画师,亦将这种“偏见”呈现于传统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上的各类黑人形象
随着澳门开埠,更多黑人开始出没于珠江口。不仅从事常规劳作,还被训练成异常勇猛的战士。无论万历时期的明朝官员,还是屡次进犯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都对该特殊群体的凶悍留有深刻印象。加之白皮肤的葡萄牙人本就稀少,各类深色皮肤定居者就成为当时的澳门主要居民。从最初十年的4000多人,猛增至17世纪40年代的约40000多人。即便没有战争威胁,也会持械替自己的主人看家护院。
出于安全需要 许多黑奴都接受过军事训练
公元1646年,随着北京中央与南京弘光政权的先后覆灭,重振明朝江山的重任落到唐王朱聿键头上。但整个隆武政权的中流砥柱,却是已经洗白身份的海盗首领郑芝龙。由于早年曾在澳门生活,后来又将私生女嫁给葡萄牙人,便通过洋女婿替自己招兵买马。于是,首批50名黑人火枪手前往闽南,并且因极佳的效果而迅速扩编至300人。尽管没能立即派上用场,这批佣兵后来依然为郑氏集团服务至彻底消亡。
福州陷落后 唐王之弟朱聿鐭还在广州建立过绍武政权
与此同时,唐王的弟弟朱聿鐭坐镇广州,借用效忠于郑氏的其他海盗坚持抗清。作为重要补充,第二批300名黑人火枪手被从澳门招募,连同70艘新造战舰准备长期作战。奈何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位于福州的政权总部已落入清军之手。接着,跳槽名将李成栋突然杀到,用伪造好的官印文书骗开大门,趁乱控制整座首府。致使反清武装逃往下游的顺德、东莞一带,大批武器辎重皆拱手相让。初来乍到的黑人雇佣兵不明所以,还因拼死天性折损掉不少同伴,回头才发现自己被所谓盟友抛弃。
17世纪 西方人笔下的郑芝龙形象
讽刺的是,由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清军不得不将主力调往北部前线。因此,大部分人马又随李成栋离开广州,只留百名八旗汉军蹲守。相比之下,与之对垒的下游海盗则规模过万。于是,巡抚佟养甲直接将剩下的200多黑人火枪手收编,充当自己手里的精锐力量。
17世纪初的广州城地图
公元1647年4月,海贼马元生、石璧等首领趁广州兵力单弱,集聚数万逆流来犯。佟养甲一面调外派八旗回援,同时动员周遭的粤人民团替自己效力。但终究被熟悉本地情况的海盗们发现破绽,引来水陆两个方向的全面围攻。结果,200多黑人佣兵成为救火队员,屡屡奔赴伤亡最惨重的防区,用势不可挡的齐射击退敌军。不但吓跑对方阵营里的海盗,更让坐镇指挥的清军肃然起敬。
黑人佣兵的凶悍 让清朝雇主都为之侧目
正是因为黑人佣兵超长发挥,佟养甲敢于将广州防御交给他们,派遣八旗主力下水反击。他们乘坐先前由郑芝龙武装的舰船,轻易击溃海盗们对首府第三次袭击。最终坚持到李成栋率主力返回,将战线由广州城下逆推回顺德、东莞。黑人枪手们作为私人班底参战,还负责为其他清军制造火器,让新来者得以迅速在珠三角地区站稳脚嗯。
无论身处哪个阵营 黑人佣兵都肩负火器制造工作
然而,这段看似完美的合作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在黑人火枪手帮清朝稳固统治之际,另一支由澳门葡人组成的佣兵团还在为南明永历政权服役。他们在桂林之战中协助盟友止住颓势,从而掀起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反清浪潮。尤其是惯于四处投机的李成桂,因分赃不均而重回明朝怀抱,于1648年将佟养甲押往肇庆处决。
明末清初的跳槽大师 李成栋
此后,这批黑人佣兵便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他们既有可能在这轮拨乱反正中被暗算,也有可能因失去雇主而原地解散。仅在字里行间留下只言片语,成为后人细究这段风云历程的惊鸿一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