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6】王离——衡平四维蜀盐铜尺录

米多知道 2025-02-16 07:20:36
建兴七年 暮春

王离勒马驻足于岷江岸边的白石渡口,江风挟着湿润的水汽扑在面上,远处黛色群山间隐约可见零星的戍楼烽燧。三日前从成都出发时,丞相府的青袍令史曾在十里长亭递过文书:"何祗太守病重,特命督军从事王离升任犍为太守。"

他的手掌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玉螭纹印纽,来时路上反复研读的鱼鳞册在脑海中铺展——蜀中四十二县,唯犍为北接沓中、南控朱提,郡中盐井二十七口、铜山三座。想到去年冬谒见诸葛丞相时,那位清癯的执政者捻着羽扇道:"休昭(董允的字)说伯元(王离的字)草檄可退南中三千狼兵,此番赴任,政通即可,不必苛求君肃(何祗的字)气度。"

马蹄踏过枫杨夹道的官驿,忽然听得道旁茶肆传来争执。紫棠面皮的盐商正揪着个青衫文士的衣襟:"你这先生!何使君在时盐引分派最是公道,如今"...

"且慢。"王离翻身下马,腰间银鱼符在暮色中幽微发。亮盐商见到太守仪仗慌忙松手,倒是青衫士子整了整衣冠叉手道:"晚生程琼(此人故事将在第14篇重点写),冒昧评议新政,让你见笑。"

郡廨夜话

铜雀灯树在夜风中明灭摇曳,前任太守何祗躺在竹簟上,枯瘦的手掌仍攥着半卷《盐铁论》。"伯元(王离的字)请看..."他吃力地指向壁间舆图,"三营戍卒的口粮,须从僰道转运..."剧烈的咳嗽声撕碎春夜。

侍医悄悄摇头。王离瞥见案头新誊的《平蛮九策》墨迹未干,书脚却染着点点猩红。他想起三年前何祗巡视成都时,仅凭心算便核清十万石军粮的旧事。

昏黄烛光里,垂危者突然睁眼笑道:"常恨不能与君共弈一局。但请记住,纵使粮秣如山,不如民心生铁——这是丞相的教诲。"言毕溘然而逝,檐角铜铃恰被夜风撞响。

盐池风云

十日后,数十盐工举着竹篙围住郡治。有人用沙哑的南中口音高喊:"先前何使君许我等用盐换粮,半月未见廪车!"

"诸君请看。"王离立在丹墀上展开帛书,这是他连夜草拟的《盐引新议》:"北来商队运米一石可易盐引三张,贩至朱提再加半张..."末尾以篆书写着慎思堂新刻的铭文:衡平四维。

忽见程琼从人群中挤出:"明府此法妙哉!南商得利则粮源不绝,盐户获米则可安基业。"昨日还是质疑新政的士子,此刻竟躬身为他磨墨。王离望着阳光下晶莹的盐山,忽然明白何祗临终那句"民心生铁"的深意。

岁末述职

当使臣持节入城时,僰道新开的茶市正飘来油茶香气。程琼捧着计簿感叹:"去岁盐课较前年增三成,讼案减半——听说丞相在《与杜微书》里盛赞'伯元治郡,如工部营宫室,虽无鬼斧之奇,却有丹楹之固'。"

王离望向东北方雾霭中的定军山。良久,他从怀中取出珍藏的《平蛮九策》,将何祗的血书残卷沉入岷江激流。飞沫溅上他新添的白发,恍惚中又见那个咳血誊书的影子在浪花微笑深处。

景耀元年 冬至

寒梅阁的屋檐挂着冰凌,王离裹着褪色的蜀锦裘,听得窗外僰道城郭的暮鼓穿透细雪。三日前庲降都督派来的良医将金针收起:"沉疴已入膏肓。"榻边《盐铁论》的批注停在"山海之利"章,朱砂笔迹浸着未干血迹。

十四岁的儿子王长文风尘仆仆冲进暖阁,怀中《尚书》残卷沾着秦岭的霜痕。郡丞垂泪道:"公子星夜兼程自江阳书院归来,纵马跑死了两匹青骢..."

"痴儿近前。"王离苍白的手指轻叩檀木匣,当年何祗临终赠予的螭纹铜尺赫然在目:"此物量过盐引、勘过田亩,你要用它丈量天下道义。"少年咬紧牙关不敢落泪,却见父亲突然用回光返照的气力攥住他手腕:"蜀锦终会褪色,典籍中的圣贤之道才是永不倾颓的城墙!"

东阁铜壶滴漏将尽时,王离写下最后一段:"盐铁之征譬如涉江,雪浪滔天处自有前人浮桥..."北风卷起竹帘的刹那,案头铜尺忽然翻倒,满室药香里传来侍从的惊呼,王离逝世。

蜀亡后 洛阳太学

素袍葛巾的王长文捧着《约礼记》走过银杏纷飞的庑廊,身后夹杂着中州口音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听说这蜀人就是蜀地有名的经学家?""嘘——他的《无名子》12篇和《春秋三传》13篇连贾公都叹为观止..."

藏书阁暗处,他摩挲着铜尺上古朴的"犍为郡制"铭文。三十年前寒梅阁的雪夜私语,恍如父亲王离呕在《盐铁论》上的血珠般鲜明。暮鼓声里,南飞雁阵掠过邙山,春坊间忽然有人吟诵起《劝农赋》,他望着西南天际的流云,轻轻将铜尺压在新著《通玄经》的扉页。

0 阅读:5
米多知道

米多知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