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这种说法,压根就是演义小说虚构出来的!翻遍正史,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能证实诸葛亮说过这话的相关记载呢,可见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杜撰内容。
况且,即便诸葛亮确实说过那样的话,可诸葛亮的这一判断也是有误的。要知道,魏延直至生命终结,实际上都未曾背叛蜀汉政权。自始至终,魏延压根就没有真正做出过造反之事。
那刘备为何乐意重用魏延呢?原因其实相当简单!要知道,魏延起初实际上就是刘备的部曲,就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刘备才愿意对他加以重用呢。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最初亮相,是在刘备携民渡江之前的那个时候。彼时曹操挥师南下,恰逢刘表病故,随后荆州的高层们全都选择了投降。而一直驻守在荆州北部的刘备呢,压根就没提前接到相关通知。当他打算撤回襄阳之时,呈现在他眼前的,唯有紧紧关闭着的城门。
在那万分危急的时刻,襄阳城内有一位大将,他果断地率领手下径直打开了城门,满心期待着能迎接刘备进城,而这位大将便是魏延。可遗憾的是,刘备没能把握住这个时机,文聘突然杀出,拦住了魏延,致使刘备就此错失了进入襄阳城的绝佳机会。
之后,刘备便只能一路朝着南方撤去,选择走当阳这条路线前往将领所在之处。
魏延呢,他在襄阳的时候,由于没能成功放刘备进入城中,这下在襄阳就没法继续待下去啦。经历了这场变故之后,魏延别无他法,只能一路朝着南边逃窜,最后跑到长沙郡,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
后来,待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之际,关羽率军攻打长沙郡。长沙郡太守韩玄命老将黄忠出战迎敌,黄忠与关羽一番交手,结果难分高下。可之后,韩玄却认为黄忠并未使出全力作战,一气之下,竟要将黄忠直接处死。
恰在这万分危急的关键当口,魏延猛地闯了进来。只见他手起刀落,一下子便将韩玄斩杀,成功救下了黄忠。紧接着,魏延径直去把城门打开,恭迎关羽进入城中,自这时候起,魏延便正式投靠到了刘备的麾下。
然而随后,当魏延随着关羽一同前去拜见刘备之际。只见诸葛亮一见到魏延,竟猛地发出命令,要将魏延斩杀,而给出的缘由便是魏延“脑后生有反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备挺身而出,为魏延向众人求情。待刘备表明态度后,诸葛亮也不便再多做计较了,只是稍微对魏延加以警告,随后便放了他。从这往后,魏延便正式投身到了刘备的阵营之中。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的首次亮相便是如此这般。这就是其在这部名著里最初现身的情形,也就是书中呈现出魏延登场时刻的具体情况,其登场的相关情节便是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呈现出来的。
可实际上呢,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情节,统统都是演义小说编造出来的哦。在正史当中,魏延首次现身,是在刘备进入蜀地之时呢。那时刘备受到刘璋的邀请,率领军队前往蜀地,而魏延是以私人武装力量的形式跟随刘备一同入蜀的。
部曲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东汉末年所提到的部曲,实际上说的就是私人所拥有的军队。起初呢,部曲原本是汉朝军队里的两个编制单位。依照汉朝军队的编制情况来看,大将军营下设五部,每部设有校尉一人;而部下面又设有曲,曲则安排有军侯一人。由此,在后来的发展中,部曲便渐渐成了军队的一种代称。
然而,待到东汉末年之际,“部曲”这一词汇,竟又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情况有了变化。此前,东汉的将军以及地方大臣是严禁私自募兵的。然而起义发生后,为镇压起义,东汉中央只能对地方官员放开募兵权,如此一来,这些地方官员便可出于自保或是抵御盗贼的考量,自行招募士兵了。
然而,那些自行招募而来的士兵,其军费朝廷是不会承担的。像他们所需的武器装备,还有粮饷军资等各方面,统统都得由招募这些士兵的人自行负责起来。
如此一来,这些部曲通常便沦为募兵者的私人武装力量,只需对募兵者个人负责即可。并且发展到后期阶段,为能招徕人心,提升部队战斗力,募兵者在攻占若干土地之后,常常还会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分给这些部曲,好让他们得以安家立业。
于是,待到东汉末年之际,那些带有私兵性质的部曲,通常便成为了战斗力极为强劲的军队。毕竟他们自身的利益是与主将紧密相连的,故而在作战之时,他们全然不惧死亡,异常勇猛,是最为值得信赖、可靠的作战力量。
就拿第二次合肥之战来讲吧,当时张辽发动突袭,那攻势迅猛得差点就直接把孙权给斩杀了。而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正是凌统率领着三百部曲,他们拼了命地去抵挡张辽,也正因如此,才成功地将孙权从生死边缘给救了回来呢。
然而与此同时,在那三百人英勇战死后,凌统内心的难受程度就如同失去了全家人一般!要知道这三百部曲,皆是凌家历经多年才积攒起来的老兵。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还是凌统家里的亲戚呢,一旦损失,想要补充那可太难了,几乎是没法做到的。
东汉末年存在着这样一种群体,名为部曲。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着特定的地位与状况,就是这样的部曲,在东汉末年那段历史时期扮演着属于它自己的角色,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以及相关特点。
就刘备而言,那种带有私兵性质的部曲,他着实是垂涎已久啦。不过呢,虽说心里眼馋得很,但凭借刘备早年那点儿财力状况,还真的是没办法玩转部曲这类玩意儿。
若想养部曲,首要条件便是拥有一块稳固的地盘。得为他们提供房子与土地,好让其在此处安家落户、娶妻育子。唯有如此,当他们全家的生计都依赖于你,都在你掌控之下时,这些人才会实实在在地为你赴汤蹈火、拼命效力。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部曲这样的存在,刘备也只能是干看着眼馋罢了,根本没办法真正拥有,就这么一直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
然而,当刘备成功拿下荆南四郡以后,局势便发生了变化。此前的状况已然不同,刘备在完成这一占据荆南四郡的举动后,整体形势随之出现了不一样的走向。
在成功拿下荆南四郡后,刘备于财力方面已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心里也有了底气。而自此往后,去培育一支仅仅效忠于他自己的部曲,便成了刘备心心念念想要去做的诸多事项当中的一件。
在那之后,魏延便成为了刘备的直属部曲。事情发展至此,魏延成功归入刘备麾下,担当起直属部曲的身份,开始在刘备阵营中履行其相应职责,就这样开启了与刘备紧密相关的一段经历。
后来,刘备着手攻取益州,在这一过程里,魏延屡立战功。待刘备成功平定成都,魏延获任牙门将军一职,其在刘备拓展事业的进程中,凭借自身表现,得到了相应的任用与肯定。
请对这个官职加以留意。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个官职乃是刘备最先创设的。那是在长坂坡之战落下帷幕之后,赵云成功救回了阿斗,此等功劳着实巨大。可彼时刘备自身所拥有的官衔级别还不够高,没办法给予赵云特别高的官职作为嘉奖。于是,刘备便自行创制出“牙门将军”这一头衔,授予了赵云。
此官职任职者,需常伴主公左右,统领主公亲兵,对主公予以贴身守护。当主公身处中央之地,便由其率人驻守于此;若主公外出征战,他则要带领部众奔赴战场,全力保障主公于战场上的安全。
在刘备攻克成都之前,牙门将军这一职位始终是由赵云担当的。待拿下成都后,刘备心想应当给赵云一份奖励,于是便新创设了“翊军将军”这个头衔赐予赵云。如此一来,赵云原先所担任的牙门将军一职,就被刘备授予给了魏延。
由此可见,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魏延自始至终都是刘备极为信任的心腹之人!他在刘备阵营里所占据的位置相当重要,一直以来都深受刘备的倚重,是实实在在被刘备当作心腹来看待的,这才是历史上魏延的真实情况呢。
随后,待刘备成功拿下成都之后的那几年时间里,在史书之上便没了多少魏延的相关记载。其实这也属于正常情况,毕竟在这一期间,魏延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乃是贴身护卫刘备,故而在史书中鲜有其他方面的记述了。
然而,数年过后,待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获全胜,将汉中彻底收入囊中之时,魏延却再度让众人吃了一惊。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落幕之后,刘备做出了一项重要安排,那便是把魏延留了下来。魏延肩负起了汉中太守这一要职,同时兼任镇远将军,担起了镇守汉中的重任,守护着这片重要之地。
彼时的蜀汉版图之中,益州显然是刘备势力的核心所在。从这一核心区域往外延伸的话,基本上就存在两个极为关键的门户。其一是荆州方向,在那个时候,刘备把此方向的相关事宜交由关羽来负责把控。另一个则是益州的北部,也就是汉中方向啦。
在魏延正式上任之前,大家心里都认定了,这个方向的事务肯定是要由张飞来负责处理。甚至连张飞本人呢,也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个位置那必然是自己的,旁人根本就没份儿。
然而最终,负责此事的人刘备却安排成了魏延。
魏延在蜀汉集团内部的地位,因着这一任命,瞬间就急剧飙升起来了。
然而,正是由于魏延在负责镇守汉中,这便导致在后续发生的夷陵之战期间,魏延始终未曾现身。而在此后的数年时光里,一直等到诸葛亮着手开展北伐事宜之时,魏延方才再度于历史的主要脉络、关键剧情当中出现。
然而与此同时,在这数年之间,蜀汉的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这些堪称一流的将领,竟都先后离世了。如此一来,魏延的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再度得到了提升。
故而在诸葛亮展开北伐之时,魏延瞬间便晋升为蜀汉的关键大将。且其于汉中之地已镇守多年,对北伐战场的前沿状况颇为熟知。如此一来,当诸葛亮开启北伐征程之际,魏延的重要地位也就即刻突显出来了。
魏延逐渐受到重用,其过程便是如此。
总而言之,历史上真实的魏延,与演义小说所塑造的那个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中,魏延一直深受刘备的信任与器重,是如同赵云一般,能被视作心腹的存在。
并且,在刘备看来,他对魏延所抱有的期待值,那可是相当高的!要是不然的话,在汉中之战结束之后,他又怎会越过张飞,直接将汉中交到魏延的手中呢?显然,这足以说明刘备对魏延的器重程度了。
所谓“脑后生反骨”的说法,在真正的史书当中压根就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它完完全全就是演义小说凭空编造出来的内容,根本就没什么事实依据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