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真实的辽西土匪:睡觉枪不离手,火拼场面不同于电影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5-25 22:29:33

1932年冬,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远处尘土飞扬。

旋即,只见三名男子策马狂奔而来,马鞭落在马背上。他们嘴里不断发出“驾”的声音,腰间都别着一把着手枪!

这一幕,发生在30年代辽西地区的一个乡下。骑马的三名男子,正是威震辽西的兵匪。他们是侦查人员,刺探到重要情报后,正极速回来报告。

说起这辽西兵匪,成员非常复杂。当时社会动荡,国内军阀之间战争不断,一些生活不下去的人,迫不得已落草为寇,当起了土匪。东北的这些土匪,也被称为“胡子”。

到后来,一些战场逃兵、巡警、落魄的三教九流人员,都加入到了土匪之中,队伍和势力不断壮大。他们互相混杂或互相勾,因此也有称这些人为“兵匪”。他们经常下山打劫,土话叫砸窑。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东北沦陷后,一些有爱国精神的兵匪,举起了抗日大旗,参加到抗日队伍之中,成为了东北义勇军和抗联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抗战做出的贡献。

上世纪30年代,日军情报人员对东北地区进行全方位扫描,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也有关于这些兵匪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兵匪们日常生活和战斗的场景,非常真实。

上图,是辽西兵匪的一个驻地。门口有人站岗执勤。一名兵匪骑着马,正准备外出。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兵匪们夜间积极集合的情景。这些人的穿非常不统一,携带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或许他们着是要进行一场夜袭战,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紧张。

在一个驻地大院里,站着三名全副武装的男子。他们是队伍的三名重要首领。站在中间的是一把手,两侧是二把手和三把手。他们每人都佩戴三把手枪,看上去威风凛凛。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兵匪成分复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因此,缺乏团结,战斗意志更是欠缺。小打小闹还行,若是遇见硬骨头,这些兵匪往往打不了几下,就会鸟兽散各自逃跑。

在漆黑的夜里,一群全副武装的兵匪,悄悄趴在一户农家的院墙外,将枪口对准了院子里。这时,一名兵匪蹑手蹑脚,准备翻墙进入院内,给对手来个瓮中捉鳖。

其实,在辽西不同兵匪集团之间,也有矛盾。此次夜袭,这些兵匪将对手重要人物堵截在了家里,在睡梦中将其生擒。

这名倒霉的重要人物被捆在床头的柱子上。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吓得不轻,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是怎样的。

这是位于兵匪驻地附近的一个掩体。掩体位于地下,有很深的砖砌洞穴。顶部覆盖了厚厚的木头和黏土。冰冻在一起,十分坚固。一名哨兵站在掩体上,仔细观察着附近的一举一动。

日本情报人员,拍摄了不少兵匪作战的场景。照片中,一名兵匪趴在壕沟后面,朝对面射击。地上的雪还没有融化。

这是在一户农家院门口拍摄的。柴门虚掩,院墙上贴着一张纸条。这是兵匪们留下的标记,表明这户人家在其势力保护范围之内。其他的兵匪集团就不会再来骚扰。

辽西兵匪的一名司号员,正站在高处吹响了小号。激越的号声,或许是在召集人马,或许是在传递信号。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兵匪们日常生活场景,他们住的是大通铺,十几个人正坐在床上吃饭。他们的武器靠在墙边。从照片中看,十几个住一个房间,房间也很昏暗,生活环境还是比较差的。

这是兵匪们作战时拍摄的,他藏在一堆玉米秸秆后面,密切注视着前方的动向。这应该是一次偷袭战,并没有开挖任何的掩体。

这是另一个兵匪集团的驻地。在这个四合院里,七八米兵匪站成一排,正准备出发。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各式各样,看上去非常不统一,斗志和精神头却很足。

摄影师除了拍摄兵匪们战斗的场景外,也拍下了他们是如何休息睡觉的。几个正人躺在炕上休息,眼睛虽然闭着,但枪时刻不离手,警惕性非常高,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这些也是兵匪,他们虽然没有携带枪支,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红缨枪,他们是兵匪队伍里的红枪队。一般不出去参与作战,只是在驻地或势力范围内担任警戒任务。

在一条村中大路上,几名兵匪藏在大树后面,不断朝远处的房子射击。房子里可能是另一股兵匪,双方正在进行所谓的火拼。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子里的老百姓都撤离了。

辽西兵匪虽然强悍,但也有吃败仗的时候。在这张照片里,一股兵匪打了败仗之后,正在急匆匆逃离战场。看上去非常的狼狈不堪。

打了败仗之后,驻地也保不住了。这些兵匪只能选择另觅新处。他们骑着马,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正在雪原上跋涉。

写在最后:日军情报人员将拍摄的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兵匪们日常生活和战斗的场景。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收藏!

2 阅读:411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