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虚掉心中的执着,守静到很笃实,世间万物共同运作,我以此来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
我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有的人认为阴天不好,要晴天才好;看到乌鸦不吉利等等,都是内心的一种执着,而正是各种各样盲目的执着,阻碍了我们领悟道。
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老子强调了对于内心修炼的重视,即通过观察万物的循环往复,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澄明,从而更好地领悟大道的精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887eb4ae1f3d9bec4e6333854ad5892.jpg)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我们看到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但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它们的根本上来。
这句话中的“根”指的是万物最本初的状态,一旦达到繁盛之后,就会各自回到它们最本初的状态。同时,“根”也有更替的意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万物生生不息,这就是道的作用。
这句话也强调了老子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领悟,即只有了解和领悟万物的本源和根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掌握自然规律。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意思是万物回归到它们的根本时,就会进入一种静止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万物起源和生命本质的理解。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道”,而“道”的本质特征是虚静。因此,当万物回归到它们的根源时,它们就会回到一种虚静的状态,这种状态又叫做复归本性。
这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小草一样,都有从春天发芽到秋天枯萎的一个过程,这便是“复”,循环往复的一个状态。而之所以可以循环往复,是因为小草的根在起作用,经过一个冬天的积累,才能在次年春天再次萌发,而冬天积累的过程,便是“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891cbaa61326d5004841bdaacd2ef8b.jpg)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万物复归本性,这是一种常态,也就是永恒,知道这种常态才是明智的,而不了解永恒的道理,轻举妄动就会出凶险。
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它们的本原和根本上来,这个过程是永恒的,只有了解和领悟这个永恒的规律,才能称为明智之人。如果不懂得这个永恒的道理,轻率行动,就会遇到凶险。
这句话也强调了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即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灾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6cdf92f6c57f184d9f2283cdb3181de.jpg)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容的,无所不包容就不会有执念,不会将自己的目光和心思只放在一个点,就会很坦然,遇到事情,虽然会觉得不公平,但是内心知道这很公正。当一切都觉公正时,就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把问题的根源看的全面,明白当前境遇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看透因果,当能做到这一步了,就是符合天道了,天道是长久的,那么终身不会遭到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