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修道第一步,厚德载物

问安悟者 2024-02-11 11:09:46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大道是混沌一体的,比天地还早。它既空虚无形,又充满生机造化,它不依靠任何东西就可以不生不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但从来没有倦怠过,它可以说是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很勉强地把它叫做道,很勉强地把它形容成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逝”,在这里不是逝去、死亡的意思,而是“行”的意思,就是说越行越远。

《论语》里面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说这个水啊,不停地流动,不分白天和晚上。

“大曰逝”就是说越看越大,越走越远。

“反”就是周流往复,又回到原点的意思。

这句话也是在形容道之大,意思是: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回归本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这里其实是有歧义的,很多版本说的“人也大”,个别版本说的是“王也大”,我个人是倾向于“王也大”版本的。

道大、天大、地大,大家都知道,而为什么王也大呢?

因为王是人当中极少数的。王无私无我,自然就大了。通过“王也大”,也体现了这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只要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些,就会与天地合一。然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则纯任自然。

之所以没有直接说人法自然,就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一步步走。

《易经》中,地为坤,坤的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厚德载物。

所以,我们看《道德经》,前面几章一直在说“道”,一直在形容“道”,而如何修道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

这一章,老子就告诉我们,修道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做到厚德载物。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如果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动怒,如何做到厚德载物呢?

而能够做到心中无私天地宽的人,真的是少数,所以所做所行符合道的人,也只是少数。

这一章也告诉了我们道的本质,那就是自然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仁慈不仁慈之说,在天地看来,世间的万物就像用稻草扎成的草狗一样。

就是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观念里的好坏都是我们人为强加的概念而已,修道讲的是道法自然,顺从自然规律。如果我们顺从自然规律,那么一切都是因果,是必然,何来好坏之说呢?

所以,大家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不妨也同时学习一下《易经》。

《易经》会告诉我们在不同处境下,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顺应自然,最终实现无咎(就是做人做事不留后患的意思),能够做到无咎,自然会实现人们期盼的一帆风顺。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古代先贤著作的意义所在吧。

4 阅读:259

评论列表

大地

大地

2
2024-04-09 16:50

老子原文已被篡改并打乱了…

大地

大地

2
2024-04-09 16:18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明德自在

明德自在

2
2024-04-02 22:17

火雷噬嗑变卦火地晋之明功,可与心经互参此段,空即是色。

真理永远在探索的路上哈哈

真理永远在探索的路上哈哈

1
2024-04-02 06:44

你在文盲式的胡扯

问安悟者

问安悟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