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655242e971c73a7969b802fbd4e51a3.jpg)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是轻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约束。
为什么说重是轻的根本呢?举个例子吧:一个东西很重,可以把一个很轻的东西吊起,而一个很轻的东西却吊不起很重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所说的重,更多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很有德行、很稳重。
而轻,是代表一个人失德、失礼,这么一种状态。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掩盖不住的。其实说的就是“重为轻根”的意思。
一个人很稳重,即便是偶尔放松一下,也不至于失态;而一个人很轻浮,让他稳重起来,他压根就不会嘛。
这就好比现在很多小孩到别人家里去,家长从小放纵孩子,孩子去了别人家里又是跑又是跳,甚至丢东西,搞的主人很为难。这就是家长的过错,从小不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和稳重,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不对。
所谓静为躁君,这里的君,指的是一种约束力。
安静对于急躁来讲,是有约束力的。安静控制的了急躁,急躁却控制不了安静。
所以,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平常要养成稳重、安静的习惯,这样才能随时有爆发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6996417005427234356fe70311a38f6.jpg)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这里的“辎重”不是粮草、物质的意思,而是指德行、道的意思。
就是说,人呀,出去就是要行道,要布道。即使有奢华的享受,他也漠然处之,从不沉溺其中。
我们常说要超然物欲,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超然物欲,不是说让我们什么物质生活都不要,而是不会沉迷于物质上的享受。
现在我们很多人,思想是很极端的,看到超然物欲,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什么物质生活都不要,这怎么可能呢?
所谓不沉迷于物质上的享受,就是说,我有喜欢吃的,我也去吃,但是如果这餐没有,我也不强求;喜欢喝酒,也不要求每餐必定要有酒。
生活上,像燕子一样地安居,平淡、朴实且不求豪华。这就是不沉迷物质上的享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22ba8ccd35b362dee1152fb85d702d1.jpg)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感叹,一个人好不容易做到了一个国家的君主,有机会尽自己的责任,但却轻率地治理天下。太轻浮,不重视自己的德性,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本;太急躁,想要有所表现,所以就不稳。
这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启发是非常大的。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有些亏,我们是吃不起的,别人吃亏,我们同样可以长一智。
我们都或多或少体会过一件事,当我们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时,总会有一些新上任的领导也好,小组长或者经理也罢,各种乱插手,瞎指挥,完全不顾及实际情况,搞的下面的人怨声载道。
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谓的“以身轻天下”,很多人太过于想要表现自己,这就是太急躁;不注重同事们的感受,失去了同事们的支持,就是“轻则失根”。
所以,我们看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醒自己,自己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这可能就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