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是什么意思,如何演变而来——看清人赵翼怎么说

作家老沈的文笔 2023-09-27 21:18:01

一般都知,旧时的官府亦称“衙门”。

“衙门”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呢?

《说文》收篆体“衙”字,曰:“行貌。从行,吾声。”

凡“从行”的汉字,大多与“行走”“道路”有关。“衙”字本义亦不例外。

“衙”,最早的读音为“吾”,接近现在的“yú”的发音。

清人赵翼《陔余丛考》有《衙门》条。他说——

“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缯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世因谓营门曰牙门。”

就这么简单——“衙门”,是“牙门”之讹;“牙门”,是因为门前插有“牙旗”。

赵翼做了更详细的考证。

他说:“《后汉书·袁绍传》:拔其牙门。牙门之名始此。”

又说:“《封氏闻见记》云: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然则初第称之于军旅,后浙移于朝署耳。然移于朝署亦第作牙,而无所谓衙者。”

关于“衙”字的“音转”。赵翼说:“衙字《春秋》有彭衙,《楚词》有飞廉之衙衙。《说文》及《集韵》皆音作语,无所谓牙音者。”

“音转”发生于三国魏时——“郑康成注《仪礼》‘绥泽’云:取其香且衙湿。《群经音辨》曰:衙音迓。于是始有迓音,然犹未作平声也。及如淳注《汉书》‘衙县’音衙为牙,于是始有牙之音。如淳系魏时人,则读衙为牙,当起于魏、晋。而讹牙门为衙门,亦即始于是时耳。”

赵翼说,六朝之时,久已讹牙门为衙门。不过及至唐代之后,此事仍未最终确定,所以,《旧唐书》凡“正衙”及“衙门”俱作“衙”字,而《新唐书》俱又改作“牙”字。

赵翼还说,另有一种说法,朱熹弟子吴斗南讲,汉代官府门前立有显示官威的“金吾”“木吾”权杖。吾本读作牙,后世衙门之讹,当自吾字始。唐代的《封氏闻见录》也有“公门外刻木为牙,立于门外,故称牙门,后牙讹为衙”的说法。

无论如何,“衙”为“牙”之讹;“衙门”为“牙门”之讹是不错的。

赵翼,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今武进)人。生于雍正五年,卒于嘉庆十九年,终年八十八岁。

他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岁时,殿试从第一名被挤至第三名,入翰林院,后远放至广西任镇安知府,又几经调任,总之官途始终不顺。

但其学术上造诣颇深也著述等身。《陔余丛考》,是他很著名的学术著作。另有《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胜》《檐曝札记》《瓯北诗话》等文史著作。

赵翼诗文亦很著名,与袁枚、蒋士铨鼎足成势。大概传诵最广的,就是下面这首《论诗五首·其二》了。其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0 阅读:0

作家老沈的文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