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的颁旨平了田文静的墓吗?

作家老沈的文笔 2023-09-27 21:18:01

实际上,清廷档案里,并没有乾陵谕旨平毁田文镜墓的记载。

相关史籍中,亦无乾隆下令平墓的记述。

当然,乾隆对田文镜生前的许多作为,尤其是匿河南大灾不报,极其不满,曾下明诏责其此罪,里面有“幸伊早死,得全首领”的狠话。

可知,如果田文镜死于乾隆朝,不得安享“田大人墓”是一定的。

田文镜,字抑光,原属汉军正蓝旗,后被抬入正黄旗。

他康熙元年出生,二十二岁入仕。

不过,其仕途的确极具“戏剧性”——前四十年升迁慢得出奇,后十余年又飞升快得出奇。

田文镜的仕途起点,是福建长乐县县丞,正八品。九年后,升为山西宁乡县知县,正七品。

年羹尧也是汉军旗人,这个年龄,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又过了十三年,田文镜升任直隶易州知州,从五品。然后,他入京做官,任吏部员外郎,改任刑部郎中,又改任都察院御史。康熙去世那年,他任内阁侍读学士。

就是说,田文镜在京中为官十六年,只提升了一级,从五品升为从四品。

六十一岁那年,田文镜的“命运”发生了骤变。

在现代来说,他这个大约相当于“副厅级”的官员,到这个年龄,本该退休了。

可这时候,康熙过世,雍正即位。田文镜正被派往西岳华山告祭。

此时,山西巡抚德音接二连三禀报山西雨雪充足,普降大雪有一尺多厚,他说,随后必定会麦子大丰收。

但有两个人,向刚登基的雍正密报说,山西旱灾严重,百姓已经开始沿街乞讨和四处逃荒。这两个人,一个是路经山西的年羹尧,于雍正元年四月十八密报;再一个就是田文镜,他也路经山西,于四月十四向雍正面奏了山西的灾情,这还在年羹尧之前。

于是,四月十五号,雍正命田文镜前往山西,会同山西巡抚德音赈灾。

田文镜第二天立即启程,二十二日抵达省城太原。

在德音托故不见的情况下,他立即行文给灾情最重的四州县,促其迅速登记赈灾人户。

五月三日,赈灾正式启动。

一个月里,不分老少男女,共有十三万人得到赈济,发放救灾粮一万石有余。

此次赈灾过后,雍正决定重用田文镜。

当年八月,田文镜任山西布政使;次年正月十七,转任河南布政使;不到一年,任河南巡抚。

短短两年时间内,田文镜由从四品升为二品,成为开府一方的封疆大吏。

后来,田文镜又升任河南总督、河南山东总督、河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加太子太保。

李绂、谢济世、李卫等都曾弹劾田文镜,但雍正对田极尽呵护。

究其原因,大约有这样几条——

一是田文镜本为雍正藩府之人,早就得到雍正信任;二是田文镜在清查亏空、摊丁入亩等雍正朝的改革举措中,坚决执行,敢于担责;三是田文镜性格孤僻,不结党羽,此正和帝王心思;四是田文镜善于揣摩雍正心思,屡报祥瑞甚得雍正欢心。

雍正确实极其看重田文镜,称其为“巡抚第一人”,还赞其与鄂尔泰、李卫等为“总督三杰”。

“抬旗”,是雍正亲自为田文镜抬的。

谢济世参劾田文镜的案子,沸沸扬扬耗时四五年,最后以田文镜完胜告终。谢济世相关人等,或被斩立决,或苦差效力。此后,雍正让大臣传话,问田文镜还有什么心愿。田文镜回奏说,他所在的正蓝旗是下五旗。雍正说,可以抬入上三旗,去哪个旗,由田文镜自己挑,田文镜挑了正黄旗。

田文镜曾在易州任知州,他多次表示,要生生世世追随雍正。

于是,雍正在“西陵”自己的陵寝附近,为田文镜修建了大大超越规制的“田大人墓”。

雍正十年,田文镜因病奏报,乞求雍正恩准病休。雍正准奏,命田文镜来京治病。当年十一月,田文镜病故,雍正给予极高评价,谥号“端肃”。

田文镜在雍正朝发迹,源于其揭露山西巡抚匿灾不报。他的“人设”崩塌,竟也是因为匿灾不报。

雍正八年,河南、山东相继发生大灾,饿殍遍野。各地密折如雪片般飞向雍正。雍正也几次催问田文镜。但田文镜就是不说实话,始终夸口风调雨顺、丰收在望。这两地灾情,一直延续到田文镜抱病乞休,仍未解除。

这期间,雍正还在袒护田文镜。

三年后,乾隆即位。

他对河南山东大灾,包括田文镜匿灾不报造成的逃难乞讨、鬻儿卖女、饥病骤亡等惨状应该是很清楚的。

乾隆即位后,很快形成了自己一套驭用臣下的方法。

概括起来说,既用老臣,又严防其势力坐大;既挫其臣下气焰,又不把事情做绝。

例如,他对鄂尔泰、张廷玉既仍委以重任,又不断敲打,剪其党羽。

比如对张廷玉,后来愈加不满,用翻云覆雨各种方法加以挫折,但最后,却依然准许其配享太庙。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年已七旬,他写了一首《怀旧诗》,讲到了“五阁臣”,其中包括张廷玉。

这首诗,可以说是乾隆对臣下驾驭术的概括——即“有过必惩,有错必责;但“惩而不治,罚而不罪”。

乾隆对已故的田文镜,其实也是这样的方法。

一方面,他诏罪田文镜匿灾不报,这亦为表示皇天明察,也为做给在位的官员看。另一方面,他又不把事情做绝,后来的河南巡抚雅尔图曾奏请把田文镜撤出豫省贤良祠,乾隆不准,他说,雅尔图这是因为属于鄂尔泰一党,以田文镜为借口,阻挠李卫入祀贤良祠。

这样看,乾隆下令平掉田文静的墓,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那么,田文静的墓,到底被平了没有呢?

据说,事情是这样——乾隆去雍正泰陵祭拜,见在父皇陵墓不远,有一座超大的墓,就问下臣葬的是谁,被告知是田文镜,并被煽风点火说超规制云云。

乾隆思索一会,说:“拉倒吧。”

所谓“拉倒”,应是“算了吧”“随他去”之意。

或许是手下人误以为,更可能是故意“误以为”乾隆的意思是“将墓拉倒”。

反正,田文镜墓后来就不见踪影,消失了。



0 阅读:2

作家老沈的文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