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哪个对秦国一统天下贡献最大?

淞铸谈历史 2023-06-11 09:25:01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李白在诗中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几十年,但意义重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什么只能是秦呢?而不是楚国?不是齐国?不是赵国?

在《过秦论》中,贾谊所说的“奋六世之余烈”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因素。因为其他六国都没有“奋六世之余烈”。连续三代明君都是少见,更别说连续六代明君。

那么,《过秦论》中的六世指的是哪六世呢?当然,这六世是不包括秦始皇的,算上秦始皇, 就是七世了。

所以,从秦始皇往前倒数六世就可以了,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在这六个国君中,很多人深受影视剧的影响,以为秦武王是昏庸无能的庸主,其实并不是。

秦武王

秦武王可以任用能人贤才,有自己的战略计划,他夺取宜阳,打通了秦国东出的重要通道,洛邑举鼎,震慑周王朝意义重大,只是他比较莽而已,又不是傻。从他遗诏中立其弟嬴稷就可以看出,秦武王并不是昏庸的国君,相比起六国的庸主,秦国的国君简直是人上人了。

而秦昭襄王之后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虽然短暂,那也能任用贤才,维持住秦国的强大优势,所以到了秦始皇即位后,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非要说这六位国君,哪一个对秦国统一天下贡献最大?我们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除了“奋六世之余烈”,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综合国力。

秦国的综合国力是七国中的第一位,综合国力包括经济上的,政治制度上的,思想文化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强大的经济,才能有强大的国力,秦国重农抑商,统一思想,又以法家思想为根本,依法治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制度上,秦国都是最强者。

所以,在和赵国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中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削弱战国后期唯一的强国,让秦国统一再无阻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只有赵国和楚国最难对付,齐国奉行绥靖政策,楚国已经衰落,赵国被秦国削弱,“七国无一强”的局面也变成了“七国只有一强”。

秦孝公:商鞅变法,奠定秦国强大的基础

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孝公以前,秦国是不如山东六国的,被山东六国鄙夷,各国都不愿意和秦国来往,如果没有秦孝公的求贤令和商鞅变法,那么,秦国和其他六国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国,甚至有可能被后起之秀的强国吞并统一了。

秦孝公以前的秦国是什么样的呢?

秦国经历了几代乱世,贵族把持朝政,甚至逼迫国君自杀,贵族可以操纵国君的废立,这样的乱政从秦厉共公开始,一直持续到了秦献公。

秦厉共公死后,即位的是秦躁公,秦躁公死后,即位的是其弟秦怀公,秦怀公被贵族逼迫自杀,即位的其孙秦灵公,秦灵公就是秦献公的父亲。

秦献公嬴师隰很小就被立为太子了,但秦灵公去世后,贵族们却立了秦灵公的叔父秦简公,幼小的秦国太子被逼流亡。

秦简公死后,即位的是其子秦惠公,秦惠公死后,即位的是年仅两岁的秦出公,把持朝政的是其母亲和旧贵族。这时候,新贵族迎立了太子即位,也就是秦献公。

从此以后,秦国的混乱局面才算扭转过来了。一个国家能不能稳定,能不能发展得起来,国君的继承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国君的继承一直处在混乱当中,那么,国势基本不会稳定,国家更不可能发展。

所以,奋六世之余烈有些人认为是包括秦献公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秦献公的确是一个开端的作用,但此时的秦国依旧处于衰弱的趋势,并不能算是崛起。

秦国真正的崛起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秦献公在位期间,将秦国的国都迁到了栎阳,并废除了人殉制度,这两点尤为重要。并且,秦献公改变了秦国“国乱兵弱君主卑弱”的局面,秦献公在位期间,亲自领兵与魏国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当时的魏国可是战国初期的最强霸主。而秦献公多次率兵战胜魏国,在军中威望极高,这也为秦国以后国君的个人强大威望树立了榜样。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继位的是秦孝公。

秦献公与魏国打仗虽然互有胜负,但秦国底子弱,连年征战,让秦国雪上加霜,所以,秦孝公即位时的秦国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因此,秦孝公颁布了千古名篇——《求贤令》,这份求贤令可谓是诚意满满。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 ,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从这份《求贤令》中可以看出秦孝公的胸怀,他历数几代秦国国君的无能,为了使秦国强大,甚至可以与贤才共享秦国。

商鞅就是被这份《求贤令》打动,来到秦国。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秦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等。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军队战斗力和经济实力大增,打败魏国,收回河西之地,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中最富强军力最强的国家,被山东六国誉为虎狼之国,此后,各国开始了合纵抗秦。

可见,六国有多么的可恶,秦国弱小时,欺负秦国,秦国刚要强大,就联合起来攻打秦国,阻止秦国东出,想要把秦国逼回陇西。

秦国的强大正是因为秦孝公和商鞅变法,所以,这六位国君,对秦国统一天下贡献最大的必须是秦孝公。

战国百年,秦国一直处于被其他国家欺负的状态中,至于合纵抗秦的结果,那只能说是秦国运气使然,五国伐齐可以灭齐国,六国合纵抗秦也有可能灭秦。秦国能扛得住各国合纵,一方面是运气,一方面是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就和齐国一样,或许会被六国合纵所灭。

秦惠文王:夺取巴蜀,秦国第一个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孝公死后,其子嬴驷即位,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旧贵族污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为了平复贵族的怨气,杀了商鞅,但是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这也是秦国能够强大的一个原因。

如果秦惠文王像楚国废弃吴起变法那样,废除商鞅变法,那秦国变法就是功亏一篑,所以,一个英明的国君对国家是多么的重要,秦国能统一,与连续八代英明的国君密不可分。

秦惠文王对秦国的贡献一个是称王,从此以后,与山东六国一样,秦国国君改公为王,提高的秦国的地位。

第二个贡献,在秦惠文王时期,采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秦国夺取了巴蜀之地,不仅开拓了秦国国土,对秦国国内的经济也是至关重要,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秦国就是依靠巴蜀的粮食战胜了赵国,扫除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障碍。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强化了个人王权,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法制建设已经完成,此时的秦国,除了秦惠文王,商鞅也是最高权利拥有者。旧贵族污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趁此除掉商鞅,同时又剪除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个人王权。秦孝公之前的历代秦君,时常受制于旧贵族,秦君都能被贵族逼迫自杀,从秦惠文王之后,秦国的最高权利只有秦君一人。

秦惠文王任用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相邦,以连横之策应对各国的合纵抗秦,并取得了成功。如果此时的秦国没有抗住六国的合纵,那秦国也会像齐国那样,一朝一夕之间就成弱国,一蹶不振,所以,秦惠文王不仅成功应对了六国合纵,而且继续开疆拓土,为秦国打下了重要的战略后方,同样,对后来的秦国统一天下至关重要。

秦武王:打通秦国东出通道,震慑周王室

这六世余烈中唯一一个有争议的应该就是秦武王了,因为在影视剧中,秦武王的影响可不怎么好,但实际上,秦武王对秦国统一也是有贡献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国的模范君臣一般不会超过两朝,秦武王即位之后,就不喜欢秦惠文王重用的张仪,驱逐张仪之后,重用甘茂和樗里疾,这两人也是秦国的重要人才。

秦武王牢记历代秦君的志向,开关东出,采用了甘茂的“伐宜阳,定三川”战略,用了半年时间,夺取了韩国的宜阳,打通了秦国东出的重要通道,这对以后秦国的东出是非常重要的。

秦武王谥号为“武”,说明他争强好胜,秦国此时已经很强大了,他想向周王室挑战,意图取代周王朝。于是,秦武王以举鼎的方式挑战周朝,最后胫骨折断,死在了举鼎这件事上,也因此被后人误解。

实际上,秦武王并不莽撞,并不傻,他只是太急了,急于震慑周朝,只是此时的秦国还没有取代周王室的实力,六国之中,楚国和齐国依旧是大国,秦国并不是唯一的强国,只有到了秦昭襄王后期,楚国和齐国衰弱之后,秦国才是唯一的强国,周朝自然就会被秦国取代。

因此,这“六世”自然是包括孔武有力的秦武王了,希望不要因为影视剧的原因误会这位对秦国统一作出贡献的秦君。

秦昭襄王:远交近攻,削弱强国齐国、楚国、赵国

秦武王死后,即位的其弟嬴稷,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

大部分人认为,秦昭襄王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最大,如果秦昭襄王能多活十几年,那么,完成统一的就是秦昭襄王了。可是,秦昭襄王已经是战国时期秦国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国君了,如果再活十几年,或许是败掉秦国的家业,而非完成统一,参考唐朝的李隆基,寿命越长,不一定是好事,当然,这只是假设。

秦昭襄在位时间,秦国与六国发生的战胜有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在这几场战争中,秦国依次削弱了魏国、韩国、齐国、楚国、赵国,唯一一个没有与秦国直接冲突的燕国被齐国打残了,这或许就是时势造英雄了,秦昭襄王是战国后期时代造就的英雄。

但是,别以为这样秦昭襄王就是赢得了赞赏,实际上,秦昭襄王的评价并不好,这都是因为儒家不喜欢他的原因,我们所学的语文书上的“大反派”秦王指的就是他,而不是秦始皇。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完璧归赵的故事里,贪婪的秦王指的是秦昭襄王。秦王让赵王鼓瑟,这里有些“无耻”的秦王指的还是秦昭襄王。长平之战里的秦王还是指的秦昭襄王。秦王欺骗楚怀王到武关会盟,扣押楚怀王,依旧是秦昭襄王。鄢郢之战后,楚国被迫迁都,屈原悲愤投江,这里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

为什么在语文书里,秦王都是反派角色呢?因为儒家的人不喜欢秦王,更不喜欢秦朝。

但不可否认秦昭襄王对秦国的贡献。

六国在他这里已经不堪一击了,唯有一个赵国,在长平之战中也被削弱了,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决定了统一只能由秦国来完成,而不是其他六国。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结交齐国,重点打击魏国、韩国和赵国,六国都没有还手之力,最终,秦昭襄王也实现了秦武王的遗愿,攻陷洛邑,将周朝的九鼎迁到咸阳,正式结束了周朝的统治,名义上周朝灭亡了。

虽然,从事实来看,秦昭襄王的确对秦国后来的统一贡献最大,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一切都是因为秦国的商鞅变法,只有商鞅变法为秦国强大打下基础,秦国才能完成统一。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维持秦国强国局面

秦昭襄王之后的是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他们对秦国的贡献是维持了秦国的强国局面,并没有出现国君昏庸无能、国势急转的情况。在秦庄襄王时期,秦国还灭掉了周朝的残余势力东周国,这对于秦国来说,无过便是有功。

秦孝文王

因此,到了嬴政即位之后,秦国才有统一天下的实力。

最后一次合纵就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41年的蕞之战,五国以多欺少,还是打不过。秦国虽然武力强大,但时不时的来几次合纵,秦国也受不起这样的大礼,而且要不是合纵内部矛盾重重,秦国也面临着亡国之危。合纵军几次都攻破了函谷关,如果秦不灭六国,或许之后六国会继续合纵攻秦,就像五国伐齐一样,因此,秦灭六国,既是反击,也是统一,正是因为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6 阅读:1536
评论列表
  • 2023-08-23 16:09

    秦孝公0-1的开始,秦惠文王战略最重要一次变化搞定巴蜀安定后方,秦昭襄王打趴东六。

  • 2023-08-23 18:26

    统一的秦比作房屋吧。赢渠梁时期就是房屋的设计者(好的设计决定未来),赢泗就是坚定设计并打下地基者(坚决拥护变法,对6国合纵连横有了发育的时机),赢稷就是房屋的砌墙加固者(加强自身且消灭其他6国的有声力量),赢异人就是房屋舔砖加瓦者(不浪守成徐图发展),赢政就是房屋整体的修缮完工者(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完成大一统),胡亥...房屋的豆腐渣加盖者(材料粗劣设计糟糕,承重墙不堪连带着压塌百年的坚固先前房屋)

  • 2023-06-26 10:28

    秦始皇他爹和他爷爷。都没有什么鸟用

    上善若水 回复: 祖国你有不足但我爱你
    天天网上喊人看书,居然有人能说出历来皇帝对标秦皇汉武,你就是但凡真的读了点史书,也就知道古代皇帝都是以刘邦为标杆,功绩都是说的炫迈汉唐,你给我找一个皇帝史书记载自比嬴政的?嬴政两千多年的历史评价都不高,到了现代网上都快成神了,讽刺不?
    祖国你有不足但我爱你 回复:
    无知就不要说话,没事儿多看看史书,始皇帝对中华文武方面影响都很大!不然历来皇帝都要标榜自己功绩可比秦皇汉武?
  • 2023-06-26 10:28

    秦国没有秦孝公和商鞅,就是个私

    墨非子 回复:
    变法的多了,楚国的吴起,魏国的李俚,法家前仆后继,重要的的不是变法,而且能一直执行下去
    墨非子 回复:
    这还只是战国的,用不用我再给你举例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
  • 2023-06-24 18:16

    在秦始皇吹的眼里秦国六世余烈努力的功劳都是秦始皇的

    小米粥 回复:
    营销号看多了吧
    祖国你有不足但我爱你 回复:
    好好理解一下什么叫奋六世余列吧,孩子
  • 2023-06-29 07:17

    郭开

  • 2023-07-01 09:57

    秦孝公

  • 2023-09-04 13:25

    除了齐国还有谁有这能力

淞铸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