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姚玉忠作为盗墓贼从不使用高科技,却一找一个准,于是在圈内被大家尊为“盗墓祖师爷”和“关外盗墓第一高手”。
后来,当他被公安机关抓捕,还嚣张地对在场的考古专家们说:你们100个考古专家都比不上我一个!
据说,在场的考古专家们听到这个话后,都表示认可,不敢说话。
那么,姚玉忠究竟依靠什么判断墓穴位置,他的盗墓手段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从农民到盗墓贼的转变姚玉忠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贫困小山村,祖辈世代务农,但由于近几年粮食收成不好,且姚玉忠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所以一家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姚玉忠小学还没毕业,便被迫辍学回家帮着父母干农活了。
但别看姚玉忠人小,干起农活来是有个把子力气的,而且他还心灵手巧,跟母亲学习编竹筐没多久,便能凭着自己的想法,编出又好看又结实的筐子,深受村里人的赞扬。
不过,虽然姚玉忠知晓,自己按照父母的生活轨迹老实务农,到年龄便娶妻生子,也能过一辈子安稳的日子。
但他不甘心一辈子就窝在这个小山村,所以即便辍学在家,他也从没放弃过读书,因为村里头书少,所以姚玉忠是找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但他那时尤爱看一些地理和讲风水的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反复摸索这类书,没想到还真让他摸索出一些探墓的门道。
在听说村里附近的山上可能有墓穴后,姚玉忠闲着没事就往山上跑,对着大片空地发呆。
村里人都以为这孩子魔怔了,姚玉忠的父母也不能理解儿子,但觉得这是他的兴趣,于是任由他摸索,令人没想到的是,姚玉忠真凭借自学,挖出了一块古墓。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因为金钱的诱惑,姚玉忠彻底走上了盗墓的道路。
起初,他只敢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干,毕竟盗墓可是犯罪,但当他将卖古董的钱拿给父母,他们家里人生活的越来越好时,村里的人还是发现了他家的猫腻。
经过旁敲侧击,村里人才知道姚玉忠是通过盗墓赚钱,但这里的人穷惯了,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对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所以一听是赚钱的活,二话不说就要跟着姚玉忠盗墓。
就这样,姚玉忠靠着他那套自学来的风水知识,带着村民一起在山里头摸黑探宝,逐渐形成了一个盗墓团伙。
那么,姚玉忠是依靠什么探索墓穴的,后来他又是怎么成为了盗墓圈的“祖师爷”?
盗墓“神技”与独特工具原来,姚玉忠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盗墓技巧,像如今市面上那些利用高科技探索金属物质,来发现墓穴的仪器,姚玉忠从来不用。
他发现墓穴完全靠风水与经验,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玄乎,但就像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而姚玉忠盗墓也讲究“望闻问”。
这“望”就是观察地形、看山脉,古代王权贵族下葬都讲究风水,所以姚玉忠就是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判断出“龙脉”的所在,再结合罗盘确定方位。
“闻”可不是像中医一样真的靠鼻子去闻,而是用眼睛观察,姚玉忠自创了一个探穴工具“扎子”。
与平常盗墓使用的洛阳铲不同,扎子更简便,并且随地取材,将扎子插进土壤里再拔出来,通过观察扎子带出的土色,来判断墓穴是否在这个位置。
而“问”那就更厉害了,问就是到处打听古墓的信息,将自己装扮成游客,表现出对古墓的兴趣,或许就能从部分地区的守墓人后裔口中得知墓穴的存在。
查找到墓穴的位置后,姚玉忠盗墓也是有选择性时间的,他一般选择在春末到秋初这段时间,因为这一时期草深林茂,即便打开墓穴后,也能很容易被杂草挡住。
就这样,姚玉忠凭借自己独有的一套探寻墓穴以及盗墓的手段,在盗墓圈里打出了名声,而且因为他屡试屡中,所以盗墓贼不仅对他敬畏,还尊称他为“盗墓祖师爷”。
人们都说,姚玉忠能观天象、寻龙点穴,简直是近乎神话的存在。
有些人甚至不远千里,来向他请教盗墓的技巧,而姚玉忠也是来者不拒,只要对方愿意交学费,他就愿意传授一些“独门秘籍”。
在长达30多年的盗墓生涯中,姚玉忠与其同伙挖掘了众多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将盗取的众多珍贵文物都流通到了黑市。
姚玉忠的盗墓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还扰乱了社会秩序,国有国法,对盗墓行为那是零容忍。
所以姚玉忠虽然此时在盗墓圈十分风光,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姚玉忠的结局由于姚玉忠盗取了多地古墓,考古学家发现短时间内大批墓穴被破坏,于是上报领导。
最终公安机关通过调查锁定了姚玉忠,在突击搜查姚玉忠的住处后,发现了大量他还未来得及出手的古代文物。
可公安机关通过查询他的账户,却发现他没有一分资产,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姚玉忠虽然盗取了大量文物,并通过黑市倒卖赚的盆满钵满,但他嗜赌成性,将手里的钱都输到赌博上了。
后来,他干脆不将文物卖钱了,直接将他们当做赌博的筹码,大批文物被抵押给了赌场。
好在,抓捕姚玉忠后,警方通过查封赌场,也追回了不少文物。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15年12月,法院对姚玉忠案进行了终审判决。
姚玉忠因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倒卖文物罪、绑架勒索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听到终审判决,姚玉忠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他原本是个聪明人,可他却将自己的这份聪明放到了歪门邪道上,真是令人唏嘘。
但姚玉忠的案件也提醒国家,盗墓贼依旧猖狂,文物保护的道路仍旧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普通人也尽可能的出一份力,在发现不对劲后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让那些破坏文物的盗墓贼无处遁形。
参考文献澎湃新闻-2023.3.15《第一盗墓高手,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