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二四〇)孔子论君子:贞而不谅

翻蓁熙 2025-01-20 17:52:40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孔子说:“君子,坚守合义之信,不拘执违义之信。”

-- 原典出自《论语 · 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章简短,关键在于把握两个字:贞、谅。

《论语》中用对举方式区别君子、小人的章句不少,例如,君子喻义,小人喻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小人有识见上的区别,谋求道义而上达的是君子,追求利食而下达的是小人。

本章,虽未对举,其实也可以补充完整,君子贞而不谅;小人谅而不贞。

那么,“贞”和“谅”是什么意思呢?两者能放在一起比较,说明有相似之处,明其异同,则君子、小人辨矣。

“贞”与“谅”,都有守信的意思,说过的话要能兑现和践履。区别在于,“贞”,包含“正”的意思,“正”是合于道义,所以“贞”是秉正而固守。“谅”是一味守信,执言而固守。

“贞”与“谅”的区别,“贞”中有正义,“谅”中无是非。同样是讲信用,“贞”为合义之大信,“谅”为言语之小信。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怎样的行为是“谅”呢?有个典故叫“尾生抱柱”,尾生是与孔子同时期的鲁国人,一日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子未至而潮水上涨,尾生守信不去,抱着柱子等待,最后淹死在水中。这个故事历来有褒有贬,褒者以“常存抱柱信”赞叹尾生,固守承诺,言而有信。贬者以“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责备尾生,失正害信,谅而不贞。

我们一直认为孔子最重“信”,也以夫子的“言必信,行必果”为箴言。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不过是小人也能做到的事。有德有识的君子,会在言是否要信,行是否要果中加入一个判断,即是否符合“道义”,是则履行,不是则灵活变通,采用更适宜的方法。

明了“贞”与“谅”的区别,《论语》、《孟子》中的一些章句就容易理解了。

“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那么,怎样是大人呢?

“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孟子》)

“义”是“信”的前提,君子行事,要取“贞”舍“谅”,守大义而舍小信。

参考阅读:

【】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翻蓁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