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黑白间|(二十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翻蓁熙 2025-03-25 19:00:45

贞观五年,唐太宗修复扩建隋文帝的离宫,随即更名为寓意“九重”、“九层”之意的“九成宫”。第二年唐太宗在此避暑时发现一块地皮相对湿润,便用杖疏导,随后发现了涌泉,而此时正值长安城水源困乏,宫中用水全凭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随行官员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掘地成井,命其名为“醴泉”。

后命秘书监魏征撰文记载,“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七十五岁高龄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朱笔书写,工匠刻于石上,立于陕西境内的天台山上。

图一 隋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九成宫》(图一)以楷书刻就,整碑高二点七米,厚零点二七米,碑文共二十四行,每行五十字,篆书题额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此碑为欧阳询书法作品的代表。

欧阳询,字信本。隋时曾官为太常博士,与登帝之前的唐高宗李渊有很深的交情,唐时便被封为太子率更令,直至古稀,仍在“弘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的书法在隋朝已经十分出名,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就曾专门派使者来中国求取其墨宝赏析。据《旧唐书·欧阳询传》记载:“高高丽甚重其书,尝遣使求之。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许多王宫贵族的墓志铭也以欧阳询所作引以为豪,书法成就享誉国内外,可见其书法水平之高,令人叹服。

图二 隋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图二)作为最能代表欧阳询书法水平的作品,更是被《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评价欧阳询“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欧阳询幼年举家悉数被杀,后被江总收养。江总位高权重,是南朝著名文学家,书法亦是一流。家中珍藏众多,给年幼的欧阳询以精神上的富足,加深其文化上的造诣。

史书记载,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更以三百缣的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时使用的《指归图》,废寝忘食地研读临习。外出偶见西晋索靖石碑,竟席地而坐,留宿三夜细心观察临摹学习。正因为其契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以王字为基础,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欧阳询的楷书源于古隶,掺糅六朝碑刻的精妙,多方笔,兼用圆笔。《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书法的结字特征,严谨工整,字形稍长,点画虽细瘦,却苍劲有力;结构精妙,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严正。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代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虽今石碑尚存,但剜凿过多,早已失其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欧阳询八体兼妙,虽以楷书见长,但其篆书、草书也有很大成就。他努力勤奋,一生所创作品无数,因而流传的作品众多。宋内府收藏的墨迹就不下四十卷,至今尚有许多碑帖传世。《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为正楷作品,《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是行楷作品。

欧阳询不仅书法造诣卓群,理论基础也十分雄厚,署名的书论就有《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和《用笔论》,为世人传递唐人尚法的严谨态度,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翻蓁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