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一天,山东省牟平县嵎峡河村,突然来了几位干部。
在村民的指认下,他们找到了70多岁的杨宗福,看着精神矍铄的老人,几位干部马上拿出一张照片问道:“老人家,这个照片上的人你可认识?”
杨宗福忐忑不安地拿过照片,仔细端详起来,忽然,他满眼含泪激动地说:“他……他是俺宗贵兄弟!这么多年都没他消息了,你们知道他的下落?”
几位干部面面相觑、百感交集:终于知道“剿匪英雄”杨子荣的真实姓名,找到他的家人了!
只可惜,此时,杨子荣已经牺牲了27年,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22年,老母亲也去世8年了!
杨子荣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为什么直到他牺牲这么久之后,才有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世,找到他的家人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嵎峡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杨子荣四岁那年,杨父决定带着一家五口人前往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谁知到了地方之后,当地条件并不如外人传说中那般好,不久,杨母便单独带着年幼的杨子荣,回到了家乡。
1929年,整个胶东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无奈之下,杨母只能安排年仅12岁的杨子荣,前往安东投靠父亲。
到了安东之后,杨子荣先是接着上了两年的学,然后为了贴补家用,又去了姐姐所在的缫丝厂当工人。
可没过多久,缫丝厂的经营就出现了问题,失了业的杨子荣只能到码头出卖力气,去扛大包、搬木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子荣在码头也干不下去了,只能跟着那些老船工,到鸭绿江当船夫讨生活,这一年,杨子荣年仅14岁。
由于杨子荣小小年纪,就开始走南闯北、饱尝人间冷暖,所以,为了生存下去,他学会了各个行帮的语子,也就是“江湖黑话”。

1938年,杨子荣前往鞍山千山采矿区做矿工,当时,矿工每天不仅要完成繁重的采矿任务,还要承受日本矿监肆意的打骂和羞辱,大多数人对此敢怒不敢言。
一天,杨子荣在上工时,见一个日本矿监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正用鞭子抽打几位中国矿工,他忍无可忍,立即冲上前去夺过日本矿监的鞭子,反过来将矿监打了一顿。
当时的东北,遍布日本人的势力,为了活命,杨子荣只得匆忙逃离安东,回到家乡,他的革命生涯也就此开启。
杨子荣回到家乡时,正值抗日斗争非常艰难的时候,怀着对鬼子的巨大仇恨,杨子荣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积极配合正规部队,痛击日军。

1945 年 8 月,28岁的杨子荣,以民兵身份参加了八路军解放牟平县城的战斗,随后,他瞒着家人,正式化名“杨子荣”,报名参军,被编入了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然而,就在杨子荣心怀壮志、幻想着上战场奋勇杀敌时,上天仿佛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上级首长见杨子荣已年近三十,只安排他做了一名炊事员,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战士们采买、制作饭食。
杨子荣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们常说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杨子荣做炊事员没多久,终于等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1945年10月,胶东海军支队被上级派往东北牡丹江一带剿匪!
这对在东北生活14年的杨子荣来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945年底,东北牡丹江地区匪乱丛生,一些土匪、恶霸、流氓等团伙,从日本侵略者手里获得了大量精良武器,对老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接到上级的剿匪任务后,为了减少无辜百姓的伤亡,杨子荣主动请缨,提出进入匪穴内部,劝降土匪。
可首长们认为这么做实在冒险,就拒绝了这一方案。
但杨子荣不死心,他和副政委曲波打赌:如果没人认出他的土匪装扮,就同意他前去劝降土匪!
杨子荣是有自信的资本的,在东北闯荡多年,他学会了三样看家本事:
一是胆大,在再大的危险面前,他都能做到泰然自若、谈笑风生;
二是会说行帮黑话,不管是哪个行当、哪个山头上的,他都能接上话;
三是擅长化妆侦察,他的“易容术”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为了让曲波信服,有一天,杨子荣穿了一件二尺半的黑棉袄,外面还罩了一件日本的黄呢子半截大衣,头上又戴了一顶狗皮帽,故意在曲波面前晃来晃去,结果曲波楞没认出他就是杨子荣!
见识过杨子荣的本事,首长们终于点头同意了杨子荣的方案。
1946年3月,为了剿灭杏树底的残匪,杨子荣孤身一人闯入敌阵,最终劝降了 400多名土匪,创造了剿匪战斗史上的一个奇迹!
由于杨子荣在每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英勇奋战,立下了许多战功,不久,他被提拔为侦查班班长、侦察排长。

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接到了上级命令,要他设法摸清土匪“座山雕”的情况,为牡丹江剿除这一大患。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据说,他从15岁就进山做了土匪,18岁就成了土匪头子,已经在当地嚣张横行了50多年,此人心狠手辣、机警善变,不管是满清、北洋军阀还是日本人,都拿他没有办法。
在了解完“座山雕”的基本情况后,杨子荣乔装成土匪的模样,带上5名战士,就朝着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出发了。
在到达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时,杨子荣发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工人”,一番黑话试探后,杨子荣认定几人就是“座山雕”手下的土匪!
他用黑话对其中一个领头的说:自己眼下走投无路,希望他能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
几人见杨子荣的黑话说得很溜,也不怀疑他的身份,几天后,果就带来了一个“当官的”——“座山雕“身边的刘副官。
刘副官与杨子荣交谈后,认为他的“诚意很足”,当即要带他上山,可杨子荣却摆起了谱,他谎称怀疑对方的身份,要先将刘副官等人绑起来,等上了山,见了头领,自见分晓。
刘副官为了拉拢杨子荣,不疑有他,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杨子荣绑着刘副官入了“威虎山”。

在上山的路上,杨子荣等人遇到了三道哨卡:只要有部队进山,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 土匪得信后,立马就能逃得无影无踪。
由此可见,“座山雕”这人是多么狡猾。
好在,杨子荣处变不惊、顺利通过了三道哨卡,来到了“座山雕”的老巢——“马架房子”。
趁着“座山雕”不备,杨子荣迅速做好部署:3名战士放哨,他自己和另2名战士,占据有利位置,不让土匪们有任何可乘之机。
就这样,杨子荣以零伤亡的代价,端掉了“座山雕”这支匪患,活捉了25名土匪,并“缴获步枪六支,子弹六百四十发,粮食千余斤”。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事迹一经报道,杨子荣立即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大家纷纷奔走相告,很快,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杨子荣的战友、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对杨子荣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称赞杨子荣此举是:“斗智斗勇,大智大勇!”
东北军区部也因此给杨子荣记了个人三等功,并授予了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然而,大家还没来得及给杨子荣办庆功会,13天后,杨子荣又接到了一个新的剿匪任务——清剿在梨树沟一带的残匪。
就是在执行这次任务时,杨子荣再也没能回来。

1947年2月22日,杨子荣带着3名侦察员,深入海林北部的密林中,追剿土匪郑三炮、孟老三等人。
连续跑了一天一夜,翌日凌晨,几名土匪实在跑不动了,就躲到了山上一座小木屋里。
当时天寒地冻,山上到处是齐腰深的大雪,土匪们暂时松了一口气:抓他们的人肯定跑不了这么远!
谁知,土匪们前脚刚到,杨子荣后脚就带着战士们赶到了,双方顿时剑拔弩张、都掏出了武器射击。
可就在这个时候,杨子荣的枪栓被冻住了,他躲闪不及,不幸被土匪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胸口,不久就壮烈牺牲了,这一年,杨子荣刚满三十岁。
事后,战友们整理杨子荣的遗物,发现他的包裹里只有一些麻绳、锥子、旧鞋帮子和废鞋底子,这些,都是他闲暇时给战友补鞋的工具。
看到杨子荣“身无分文”,战友们无不痛哭失声。

曲波得知杨子荣牺牲的消息,大病了3个月,病愈后,他决定将杨子荣的事迹写进书里,这才有了小说《林海雪原》。
由于杨子荣用的是化名,他在军中从未谈起过家人,也没有给家里写过信,所以,杨子荣所在的连队一直无法联系上杨子荣的家人,只得将他葬在牡丹江海林镇烈士陵园中。
与此同时,杨子荣的家人,也一直在打听“杨宗贵”的下落。
一天,村里有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我看见宗贵穿着土匪的衣服,莫不是他当土匪了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很快,杨宗贵“当土匪”的消息就传到了县里,县里派人不仅取消了杨家作为军属的“代耕”,还摘了他家挂的军属光荣牌。
杨子荣的妻子许万亮又急又气,不久就得了重病,再加上,她和杨子荣唯一的女儿早夭,1952年,许万亮带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世。
一时间,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杨子荣的母亲身上,但她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当土匪,所以,之后的几年间,杨母经常为儿子的事找县里沟通。
皇天不负有心人,1957年,县里终于认定杨宗贵属于“失踪军人”,不是“土匪”,拿到那张写着杨宗贵名字的“失踪军人通知书”,杨母顿时泪流满面:儿子的名誉恢复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杨子荣为“主角”的《智取威虎山》样板戏,在各大剧院、广播上演,杨子荣的母亲和哥哥虽然对杨子荣耳熟能详,但谁也没把这个剿匪英雄和杨宗贵想到一起去。
直到1966年杨子荣的母亲去世,她始终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就是大英雄杨子荣。
由于杨子荣能说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对东北一带也很熟悉,所以,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东北人。
直到1969年,杨子荣的一个战友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信息:杨子荣的故乡好像在胶东地区!

闻讯后,杨子荣生前所在的部队和海林县政府,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赶往荣成、牟平、海阳、文登等县调查。
走访了上百个村庄、筛查了3000多份参军材料,调查组终于发现牟平县杨宗贵的资料和杨子荣的经历有很高的重合度!
为了进一步核对杨宗贵和杨子荣的身份,1974年,曲波从老战友那里,拿到了一张杨子荣在1946年的立功照片,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杨子荣牺牲后不久,他唯一的女儿也因病夭折了,按照当地习俗,如果人死后没有子女抓土,是不能葬入老家祖坟的。
为了让小儿子“身后有靠”,杨子荣的母亲做主,将大儿子杨宗福的儿子杨克武,过继给了杨子荣。
杨子荣的妻子许万亮去世后,年仅5岁的杨克武作为养子,也有模有样地向婶娘的坟里撒下了第一把黄土。
作为杨子荣名义上的“儿子”,杨克武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父亲”,直到他27岁那年,他才知道“二爸”竟然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只是令人无比痛心的是,他早已离开了人世。

“俺二爸1945年当兵,1947年2月牺牲,中间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虽然二爸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和荧幕后,几乎传遍了整个中国,但当时我和我父亲都不知道杨子荣原来就是杨宗贵”。
提起“二爸”和“二爸”的英雄事迹,杨克武抑制不住的自豪和骄傲,在2020年写给杨子荣的“隔空信”中,他这样说道:
“二爸,我是您的侄儿,也是您的儿子杨克武,我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无比骄傲……当年您离家时曾许诺过奶奶,参军是要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您和您的战友们都做到了!”

为了将二爸保家卫国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这么多年来,杨克武不仅甘守清贫,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还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杨金刚去当了兵,他自豪地说:“我们家就是出当兵的”。
可2004年的一件事,一下让杨克武成了"网络红人“。
当时,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被搬上银幕,观众们都很期待,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剧中竟演绎了一个“全新”的杨子荣形象。
比如,剧中的杨子荣为了“惩罚”战友坦克,竟在他的饭里下药,以致坦克拉肚子了一天一夜;
再比如,剧中呈现的杨子荣不仅喜欢喝酒、唱“酸曲”,而且经常喝得烂醉如泥……
杨克武看过该剧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这部电视剧严重损害了杨子荣的英雄形象、侵犯了杨子荣的名誉权,于是,这年11月,杨克武一纸诉状,将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的出品方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50万元人民币”。

杨克武状告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的事一经报道,顿时成了大江南北关注的焦点,“杨克武”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大家都想知道,这个案件的最终结果如何。
2005年3月15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杨子荣于1947年2月23日牺牲,而杨克武是1947年2月26日出生,杨子荣客观上无法就收养杨克武进行意思表示,也不可能与杨克武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抚养与被抚养关系,因此杨克武以杨子荣养子身份,提起的名誉侵权诉讼无法成立”。
不服气的杨克武,拿出了家谱,又提起了上诉,可最后,单枪匹马打官司的杨克武还是输了。
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久之后,广电总局点名批评了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认为该剧为了追求收视率,在主角身上编织了太多的情感纠葛,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虽然杨克武的身份受到了一些质疑,但他从未放在心上,也从未放弃过维护杨子荣的声誉。
前几年,全国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有人就趁机将目光盯上了杨子荣的故居,他们找到杨克武,希望能买下故居、将之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景点,然后把一部分盈利给杨克武分成。
当时,杨克武年近70岁,身体多灾多病,家里经济也不宽裕,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可他想也没想,就断然拒绝了,他说:
“我宁愿穷点、累点,也不想利用二爸的名头赚这样的钱,我只希望人们能够记住我二爸的战斗精神和故事就足够了”。
杨子荣若泉下有知,也会为儿子的做法感到欣慰吧。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这是杨子荣一生经历的经典写照,也是戏曲《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段经典唱词,更是我辈后人需要学习、践行的榜样!
如今,国富民强、山河无恙,英雄虽逝,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