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定了一条后称“麦克马洪线”的边界线,将9万多平方公里属中国的领土划入英属印度的版图。
当时,中国代表陈贻范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郑重声明:不承认英藏代表“本日或他日”签署的任何条约和文件。
就是英国和英印政府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认为所谓“麦克马洪线”(下简称“麦线”)是合法有效的。
1、英国的“前进政策”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印政府开始在传统中印边界线以北20公里的西藏门隅南阿玛图设立季节性警察哨所。
接着,又在西藏珞隅南的耶姆班建立了一个哨所。
1932年,英印当局又将耶姆班哨所向北移动了几公里,改设在雅鲁藏布江支流西昂河南岸的邦金(又译作“邦钦”)。
1934年7月,又有英印政府官员卢德洛和谢里夫以私人考察为名,从不丹进入“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地区进行“考察”。
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华金栋闯入西藏达旺地区进行考察。但他在达旺地区的舍加恩被西藏地方官员发现。事后,西藏地方政府就华金栋非法闯入达旺地区一事向英印提出了责问。英印政府遂决定利用“华金栋事件”,与噶厦交涉印藏边界线的具体勘分事宜。
阿萨姆省总督里德于1937年5月27日向英印政府提出一份旨在向“麦线”以南地区推进的报告。
其核心内容认为英印政府应该在英国的支持下,依靠阿萨姆步枪队武装力量,派遣巴利帕拉的地方官员进发到阿萨姆北部部落地区中,继而实现对达旺察隅与珞隅的统治。
这就是里德的所谓“前进政策”。里德之所以将达旺地区作为“前进政策”的首选目标,是考虑到达旺地区部落居民与阿萨姆平原地带印度居民在商业上有大量来往,并且部族之间互有纠纷、争斗,将会有利于英国迅速将势力插入此地。
2、蚕食达旺地区实质上,30年代末的达旺地区归西藏错那宗管辖,英国的势力很难迅速渗透。西藏地方政府在这些地方已建立了较完备的管理和税收体系。
在“前进政策”的指导下,英印政府于1938年4月26日派遣莱特福特和布朗少校带领200名阿萨姆步枪队士兵和数百名苦力赶往达旺,另外还有一名不丹官员,以便确定不丹与西藏的边界。
四天后,莱特福特抵达达旺。莱特福特发现,西藏地方政府已经派遣官员长期驻达旺,还有一名三年前由西藏地方政府委任的副宗本,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在该地收取赋税。
莱特福特要求西藏官员立刻撤离达旺,并且通知达旺居民“拒绝向西藏政府交纳任何赋税,并且不用担心西藏政府的报复”。
然而,当地居民对于这些突然闯入的陌生“统治者”感到非常愤慨,拒绝给莱特福特提供苦力。
莱特福特认为西藏地方政府对达旺地区的民众“横征暴敛”,“徭役苛重”,噶厦设在此地的司法机构也“野蛮残暴、腐败之极”。
如果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撤走宗本及副宗本,取消达旺寺的税收权,英印政府将得到民众的欢迎。
由此,英印政府可以在该地的威望大增。
于是,他分别向阿萨姆省政府、印度政府请求“由英国官员在该地区实行宽松的行政管辖”,建立行政代理机构,委任一名精通藏语的英国官员主管该地,并且取消英国每年给达旺寺的5000卢比“布沙”补偿金。
阿萨姆省督里德马上复信要求莱特福特说服西藏达旺官员退出达旺地区。
不久,达旺地区的头人和百姓101人联名向噶厦写信表示坚决抗英。同时,西藏地方政府希望与锡金政务官古德谈判。
5月3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官员会晤古德,对英印政府的侵略提出了抗议。
噶厦表示:
“他们已经收到错那宗本和达旺寺院的报告,声称莱特福特带领200名士兵与600名苦力抵达达旺附近的塔克宗,且即将逼近达旺。而印度政府为何没有提醒他们。所以西藏地方政府将向达旺地区的行政机构发布命令,要求其阻止英军的前进。”
当天,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又约见了古德的助手、英国驻藏代表诺布顿珠,声称如果莱特福特继续在达旺地区活动,西藏将与不丹签订条约,要求不丹承认西藏对达旺地区的管辖权。
诺布顿珠急忙将此消息报告英印政府,英印政府立即要求不丹政府不得与西藏签订任何协议,“达旺是属于英国的”。
由于西藏地方政府态度强硬,次日,古德只好向英印政府建议,要使西藏噶厦公开承认英国在达旺地区的权益不太可能,但如果莱特福特一直驻留在达旺地区,西藏政府则有可能默许既成事实。此后,诺布顿珠为了诱使西藏噶厦同意撤回驻达旺官员,不厌其烦地九次拜会噶厦、三次拜会摄政,与他们谈判,但均遭到了拒绝。
古德和诺布顿珠在拉萨的谈判失败以后,莱特福特只好悻悻退出达旺。
3、里德“七点行动计划”莱特福特返回印度后,向里德提交报告,叙述了达旺地区的情况,声称西藏税务官已将其活动延伸到德让宗和噶拉塘地区。
莱特福特捏造谎言,说达旺、德让宗、噶拉塘三地居民非“西藏血统”,“达旺人属于不丹人血统,而其他两个地区的人则是部落人血统”,所以他们“遭受着西藏人的残酷压迫”。
莱特福特建议英印政府“应当要求西藏政府撤走错那宗本和他们的几个助手。
1938年9月,里德同菜特福特商议后,提出了“七点行动计划”,要求英印政府宣布部落地区为英国管制地区:
第一,英印向达旺每户征收五个卢比,但考虑到该地区是部落聚集区域,而不是阿萨姆省的一个部分,所以这种征收是贡赋,而不是税务;
第二,英印在达旺建立行政管理,在达旺设立一名总督代表;
第三,英印在德让宗设立助理代表;
第四,英印派军队作为卫队进驻达旺地区;
第五,英印在达旺驻扎半个排,在德让交通沿线驻一个排;
第六,英印要求西藏政府从该地区撤出官员,用门巴人取代达旺寺的西藏宗教官员进行谈判;
第七,英印废除西藏对于食盐和大米的垄断。
然而,“七点行动计划”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冷遇。
作为阿萨姆省的最高统治者,1939年1月3日,里德再次致信英印总督林立兹哥,请求英印政府在4月派遣第二次达旺远征队。为了取得陷于财政困难中的林立兹哥的支持,里德声称这次行动,英印政府只需支出25000卢比。
1939年7月25日,英国印度事务部在给林立兹哥的信中再次否定了里德的前进政策,认为不要急于进军达旺英国准备首次正式进入达旺地区的活动就这样寿终正寝了,对达旺原有局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4、蒙古圈防御计划1939年怀特南就任阿萨姆省省督后,即向英印总督林立兹哥提出了所谓“控制手段”的策略,要求英印政府控制前进的步伐,不要急于夺取达旺地区,而应该在达旺以南的色拉或者噶拉塘地区建立暂时的“印藏边界线”。他对里德的“前进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
对此,林立兹哥的反应是矛盾的,他一面坚持1914年的“麦克马洪线”仍然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宣称“没有任何理由假定我们在有关的条约权利方面处于不安全地位”;另一面,他又认为“从实际观点看,就此事进一步逼迫西藏政府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有相当危险”。
林立兹哥最终从印度日益窘迫的财政和国际形势的恶化出发,否定了怀特南的方案。
在英印政府外务部忙于讨论“麦线”以南地区的价值和作用时,西藏地方政府加强了对达旺的税收控制。1940年,噶厦命令错那宗重新清查门隅地区的“差税”户数。
当年,门隅地区各级官员即遵照错那宗的命令进行了清查,并列出清单呈报噶厦。清单中详细地列举了门隅全区32个“措”及其所辖各地的“差户”户数。
西藏地方政府加强对达旺的管制后,英国感到了他们在“麦克马洪线”地区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障碍。
到1940年1月18日,英印政府外务部秘书卡罗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蒙古地缘带》的报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北部和东北边境的防务做了一个战略计划,所以也称为“蒙古地缘带计划”。
其中将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部落地区划为印度防御体系的内圈,而将西藏划为外圈。
西藏是卡罗在蒙古地缘圈外最为关注的地方。
卡罗在计划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对蒙古圈防御体系的前景展望,并且分别针对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设想。
关于如何完成西藏的蒙古圈防御计划,主要有五点:
(1)“西藏自身的目的性总是难以捉摸,但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应该牢记,拉萨最为接近的是印度,而非中国或俄国。以此,我们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及(西藏对英国的)门户开放,并且要依靠驻扎在通往拉萨路上的亚东和江孜地方的3个步兵连队,以及英国与西藏的条约和派往拉萨的代表”实现之。
(2)英印可以通过援助藏军的方法来巩固和壮大西藏亲英势力,并且可以在“援助的过程中,大批的印度军官和士兵获得西藏本土情况下的(作战)经验”。
(3)“更远的目的是获取苏联和日本关于在藏活动及预谋的情报,尽管我们从其他情报源处得知苏联最近显然加强了对西藏北部与西康北部边界的关注”,但印度目前未接到苏联军队在西藏北部活动的报告。
(4)英国在拉萨的医务官可以使西藏社会开放的气氛浓厚一些,不应该由于无藏人就医便将医务官撤出。
(5)“西藏的逼近已经成为阿萨姆边界部落地区的主要问题”,应该考虑将锡金政务官的职权分离出来,单独设立官员管理阿萨姆部落地区以防止西藏人的逼近。
从英印政府在“麦线”以南地区推进的势态来看,尽快攫取这一地方,也是卡罗提出蒙古防卫圈的意图所在之一。
5、西隆会议1940年夏,西藏噶厦在达旺地区的管理仍然很牢固,达旺地区的人口户籍、赋税征收掌握于噶厦派驻达旺的错那宗宗本手中。
例如1940年错那宗根据西藏地方政府的指示,命令门隅全区呈报差户清册,该区各地头人、代表等均遵照指示呈报清册,并具结保证无误。
在这个具结书上签名的头人、代表等分别来自门隅地区南部的德让宗、噶拉塘、白则林、木新、董科、丁则等许多地方。
同年8月1日,英印政府在阿萨姆省的政治中心西隆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阿萨姆省省督罗伯特·里德、锡金政务官古德、巴利帕拉边境政务官莱特福特、萨地亚边境区政务官戈德夫瑞等。会议主要讨论英印政府侵占“麦线”以南地区的步骤和策略。
会议结束后,英印政府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向英国印度事务部呈交了相关报告。
8月2日,古德在西隆会议的第二日议程上又继续发言,针对1914年“麦克马洪线”的划法是否合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古德认为:
第一,1914年麦克马洪爵士在划定印藏边界线时,更多考虑的是“地图上的美观”,所以把“重要和颇有价值的达旺地区”划归英国,在该地建立印藏“种族和政治上的边界”。
第二,由于西藏在达旺地区设有完备的统治,所以英印政府目前最好保持达旺地区的原状,“在打破达旺德让宗和噶拉塘地区的现状以前,最好在西昂和洛希特地区取得进展”。
阿萨姆省省督里德在8月5日高度评价了古德的发言。
不久,英印政府同意了古德的提议,制定出向“麦线”以南地区推进的新对策,决定暂时保留达旺、德让和噶拉塘的现状,重点在西昂河和洛希特地区取得进展。
英印政府之所以同意古德的提议而选择这两个地区,可能也考虑到了该地人口稀少、部族情况比较简单,而且西藏噶厦对该地的控制相对薄弱此西隆会议结束后,英军迅速在西昂河岸的卡口与里嘎建立了哨所。
但是,这两个哨所基本上只在冬季驻军。西昂河地区仍然维持着西藏地方政府控制的局面。
6、抗战后期英国的蚕食政策1941年12月开始,英军开始了对“麦线”以南地区的大规模勘查皇家工兵上尉卡若斯率领武装勘察队,越过传统的中印边境线,沿洛希特河(察隅河)而上,直至察隅地区的瓦弄。
卡若斯希望借此调查在瓦弄修建军用机场和日玛公路的可行性。卡若斯在报告中说,瓦弄的机场和公路都可以修建,但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英印政府对此未予重视,此报告直到1944年才被印度事务部出版。
1943年5月,英印政府派哈斯钦斯率领步兵从萨地亚出发至瓦弄,调查洛希特通往四川省的中印公路修建的可行性。
1944年以前,珞隅地区、西昂地区、西苏班西里地区一直是被英国人“遗忘的角落”。1944年,对于刚刚当上苏班底行政长官的海门道夫来说,是个志在必得的机会。
1944年初,英印政府军队要求达旺的错那宗、达陇宗、德让宗宗本等官员停止在本地的税收活动。该年春,当地官员向噶厦呈交报告,诉说了英国的这种侵略行为。
1944年末,随着同盟国在二战中的节节胜利,丘吉尔等英国政府决策人物一再表明,战后的英国绝不放弃它在世界各国的殖民利益,英国的侵华政策又重新抬头。
1945年1月,英国在洛希特河岸建立的瓦弄哨所,引起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强烈抗议。噶厦派两位察隅宗本与英国交涉,他们向英国东北边境特区洛希特分区政务官梅因普莱思提出,英军必须停止侵占西藏土地。
1945年春,英印政府为了更便于控制“麦线”以南地区,开始在路瑜和门达旺地区向当地居民强制征税。
当时,达旺地区的赋税征收情况为:
色拉山以南的德让宗与达陇宗分别向达旺寺院交纳赋税,并代表达旺寺院向错那宗征税;另外有一个茹巴的舍达克机构直接向达旺寺院交纳赋税。
这些赋税由达旺寺院进行统筹提留,然后上交给西藏地方政府。
1945年5月,阿萨姆省督秘书米尔斯见达旺寺并未屈服,于是非法带领部队闯至西藏德让宗,要求与达旺寺院、错那宗宗本及西藏噶厦官员谈判。在会谈中,藏方代表坚决否认“西姆拉条约”及“麦线”的合法性,并且要求英印军队退出门达旺地区。
会后,米尔斯采用卑鄙手段,对达旺居民征收低于西藏地方政府标准的税额,以拉拢当地居民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辖。
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印的做法非常愤慨,下令达旺寺院派遣人员到德让继续征税,但由于当地居民受到米尔斯“低税额”的诱惑,只有少数人向达旺寺院纳税。
1945年夏,英国沿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向北入侵到中国传统习惯边界以北的卡口附近。
地进行征收。”然而,驻卡口英军对德让宗宗本的声明置若罔闻。
在1944年至1945年,英印政府向“麦线”以南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使西藏在“麦线”问题上屈服,于1944年8月派遣英国驻锡金政务官古德访问拉萨,与噶厦交涉。
但是,印度事务部担心在达旺问题上引起英藏的激烈冲突,建议古德可以在“不放弃英国政府在这个条约中所获得的利益”的前提下,考虑稍微调整达旺地区的“麦克马洪线”。
9月7日,古德会晤了噶厦官员,再次转达了印度事务部的意思。
1945年底,古德在锡金政务官任上退休,由霍普金森接任。霍氏马上赶到拉萨,再次提出了“麦线”问题,与亲英的索康·旺软格勒噶伦(“外交局”局长索康·旺钦次登之子)进行了多次会谈。
1945年12月8日,霍普金森又与彭康噶伦进行了会谈。
彭康声称:
1914年知晓“西姆拉协定”的噶伦们都已去世,现在无法核对当时实情,当前再提此事有碍于英藏间的友好关系。
霍普金森反驳道:
1914年条约正好是英藏友好关系的基础,目前英国并没有侵占西藏领土,因为“麦线”以南土地本来属于英国。
最后,彭康托词噶厦没有权利决定“麦线”问题而中止了会谈。12月19日、20日,霍普金森又和索康噶伦、噶雪巴噶伦对“麦线”问题进行了会谈。霍普金森出示了1914年附有照片的地图,且再次指责西藏官员扩大会用“大虫吃小虫”言词羞辱英国。
索康认为1914年以前达旺和色拉地区已经属于西藏,由于英国没有履行“西姆拉条约”的十一条内容,即使假设履行了“西姆拉条约”,但英国也没有在当时占据这一地区,所以“条约”没有任何效力。
霍普金森对于这样的责问一时哑口无言。
霍普金森在1945年12月8日、17日、23日,先后又与西藏的五位官员进行了交谈。其中三位认为“麦克马洪线”地区在1914年以前无疑是西藏的,并明确指出哪些地区是属于西藏的。
从1945年9月21日至1946年1月31日为止,霍普金森共在拉萨活动了百余天,但未能说服西藏地方政府同意按照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划分中印边界线。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