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楼市,短期不太悲观

连云港大话楼市啊 2024-03-24 12:34:54

今年的楼市,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几乎都比较难。

目前,很多城市出现中签率低至个位数的楼盘,大部分是因为“倒挂”。就好比,我们不能用“紫金公馆”的热销,去衡量连云港楼市的冷暖。

有些人总是关注连云港房价又降了多少,房价天花板又是多少...殊不知,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波动更大。只能说比烂的话,连云港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了。归根究底是大环境导致,我们得去了解宏观环境、全国走势,而不是单独用连云港房价下降这个事情去制造恐慌,或者说故意唱衰。

如果下半年行情还是这样(其实可以去掉如果),上半年比较坚挺的个别城市会有适当的补跌。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分化。但,分化是相对的,分化太多就会统一。当然,每个城市或者不同板块的抗压能力不一样,关键在于压力有多大。

短期来看,基于“压力”这一点,我对连云港楼市并不太悲观。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供需。连云港,是全国为数不多一直坚持“土地缩量供应”的城市之一。

过去,土地供应少,意味着城建“没所作为”。现在,在楼市黄昏的照耀下,连云港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反而为自己筑起更高的安全防线。而且,市场又以自生型为主,不必太担心外来资金的干扰和撤离。(参考阅读:《》)

正好,某机构公示了一份江苏省市最新库存数据。对各城市的楼市基本面,大家可以稍微了解下。

好像一直有个观点,资金逃离三四线城市,更应该去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把时间拉长来看,这当然是正确的废话。但就当下,且不说经济放缓后,大城市能否保持过去的人口流入和城市规划落地速度。横亘在大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土地供应多。

过去几年,二线城市热衷于摊大饼式发展。在经济上升期,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口持续涌入,供需可以保持平衡。但一旦经济失速,面对降至冰点的投资和购房需求,这些城市或许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过去的庞大供应,最终维持在新的供需区间。

当然,土地供应多也要看具体的供应结构,到底是郊区多,还是城区多,是优质板块,还是次级板块。之所以单独讲这个观点,只是想表达,买房是个更加偏重精细化的过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房企还是购房者,都存在强烈的羊群效应。一定要牢记,市场的过度扎堆往往意味着风险,并非机会。

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强调安全,或者说追求稳。我们过去大多数的投资经验都会被颠覆,要么接受平均收益,要么接受有波动,或者阶段性达不到预期。毫无疑问,楼市最容易赚钱的机会已经过去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深挖。城市选择固然重要,但熟知市场更重要。

长期来看的话,连云港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楼市都不乐观。尽管有些晚,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运行逻辑已经变了。我们现在不是处于地产周期的底部,而是位于经济新周期的开端。

过去长达四十年的高经济增长阶段,一去不复返了。幻想世界应该越来越好,是种不成熟。世界不一定越来越好,我们也不一定越来越富,因为历史不是线性向上的。

过去,我们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一,是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现在以及未来,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下,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拍着胸脯说,能够实现利润的可持续。

房地产同理。很多人寄希望于政策端有所发力,在我看来只有一线楼市放开,才是真正“救地产”的信号。现在楼市最缺的是信心。一线是楼市的排头兵,是市场真正启动的引擎,是赚钱效应的放大器,对信心的传导有非常好的杠杆作用。

但前段时间二线取消限购都难上加难,更逞论一线了。再加上yang行的陈述,至少说明,在上层看来,经济还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刻。

那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还要跌?市场这样了,预测房价要跌到哪里重要吗?没人有这个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短期的涨跌。在投资里,短期的方向就像分子的无序性一样随机波动,而方位感永远比方向感重要。你要知道当下楼市的基本面,更要知道当前市场在什么位置。

底部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会熬走很多人。

0 阅读:0
连云港大话楼市啊

连云港大话楼市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