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阅兵状况频出,学生高举标语引起争议,邓公批评:阅兵有缺陷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2-12 13:38:45

这是1984年国庆阅兵的真实影像,可在阅兵式上却“状况频出”!

有人故意打出“高举标语”,邓公看到后脸色大变,在阅兵结束后,邓公更是毫不留情地说:这场阅兵有缺陷!

当时的天安门戒备森严,这群人是如何把“标语”带进来的,邓公又发现了什么缺陷呢?

84年的国庆节,中国终于再一次阅兵,这也是特殊十年结束后中国的首次阅兵。

阅兵式结束后,北京市民涌入天安门,分成多个方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

邓公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上,欣喜地看着这些欢庆的人们。

起初,游行队伍井然有序,可不久后,一支队伍突然乱了起来。

这是一支由北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只见几个人拉起了一条横幅,而这条横幅,显然是他们偷偷带进来的!

有眼尖的人注意到了它,赶忙指给邓公看,在看到它的时候,神色平和轻松的邓公突然神色大变,注意到这一幕的人,全都为这些学生们捏了把汗。

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在不久之后,这条横幅上的标语竟成了当年的“流行语”,直到现在,依然会被人们提起。

从标语”到“流行语”,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很多年轻人更是乘上了改革的春风。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他们,也可以公平地进入到大学的校园里学习了。

年轻人们对党、对祖国,对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公很是感谢,北京大学生物系1981级的同学们也是如此。

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幸运,可以在国庆时参加庆典游行,学校安排他们在游行时呼口号、挥舞花束。

在最后一次彩排过后,大家回到了寝室,第二天就是国庆,这些年轻人兴奋地睡不着,聚在一起聊起天来。

聊着聊着,大家觉得,只是喊喊口号,挥舞花束,不仅没新意,也很难表达出年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但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展现情感呢?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制作一个有年轻人特色的横幅!

想法有了,要在横幅上写什么呢?

对祖国的祝福标语已经很有,难出新意,渐渐地,大家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了邓公身上。

起初,有人建议写“万岁”,却被大家集体否决,又有人提出,可以写“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但字数又太多,经过字数的缩减,大家大胆地连邓公的姓氏都省略了,标语变成了“小平同志您好”。

可在制作横幅时,大家又遇到了困难,标语还是有些长,他们没有这么多材料。

又经过一轮讨论,标语被缩减为四个字:“小平您好”。

看着这四个字,大家自己却先犯起了嘀咕,这样虽然亲切,但会不会太冒昧?

不过,转念一想,大家又觉得,这是对领袖最真诚的问候。

国庆当天,他们偷偷摸摸把横幅藏在身上,成功混进了天安门。

那么,在看到横幅后,邓公有什么反应,阅兵结束后,邓公评价说“这次阅兵有缺陷”,又是否和这些学生们有关?

1984年阅兵式上,大学生们举起了写着“小平您好”的横幅。

这条横幅在当时显然是违规的,为了把它带到天安门广场,学生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好不容易才蒙混过关。

当队伍走到天安门前时,他们一下打开了藏起来的横幅,在看到上面的字后,全场都沸腾了起来!

这时,天安门上也有人注意到了这条横幅,他马上指给了邓公,看到它后,邓公脸色大变,平静的脸上展露出笑意。

很快,这短短四个字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了一句“流行语”,人们经常用这句亲切的问候,来表达对邓公的尊重与感谢。

可在阅兵结束后,邓公却忧心忡忡地说:“这次阅兵是不错的,但有一个缺陷!”

听到这句话后,所有人的心都跌落到了谷底,难道学生们的横幅,还是惹怒了邓公吗?

邓公紧接着说:“让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

原来,邓公担忧的不是横幅,而是军队裁军,和领导干部退休的问题。

邓公知道,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不管是谁来提都会得罪人,因此,邓公决定在这时扫大家兴,亲自来做裁军这件“得罪人”的事。

不久后,邓公下令裁军百万。

这次大裁军,虽然在当时引起了无数人的疑惑和不满,但从今天来看,裁军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于邓公下定决心裁军,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29
鲜衣怒马讲文史

鲜衣怒马讲文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