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中痛骂:失去江山怨不得别人,罪魁祸首就是这二人!

文史江山 2024-02-02 22:00:4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乘坐中美号飞机,离开成都的凤凰山机场。

在飞机上,蒋介石沉默无语。

机长衣复恩感叹:这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最心酸的瞬间。

而这一幕的背后,是蒋介石国共内战的失败,被迫隐退到台湾。

蒋介石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回到大陆。

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对于战败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未真正进行自我反省,而是将失败归咎于他人。

义结金兰,渐生嫌隙

被蒋介石认为是内战失败罪魁祸首的,第一位就是他的结拜兄弟李宗仁。

在国民党的历史中,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1920年代,蒋介石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威望日隆,掌握着党政军大权。

而李宗仁则是北伐时期的名将,新桂系的“一号人物”,在广西地位显赫。

为了巩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拉拢桂系力量。

1926年8月12日,李宗仁参加了由蒋介石主持的,北伐第二期作战计划的军事会议。

在会议期间,李宗仁经常出入总司令部,也时常与蒋介石见面。

一天,二人在办公室里谈论公事,蒋介石突然问起了李宗仁的年纪,并提出要与他结拜。

李宗仁是有些受宠若惊的,不明白蒋介石此举究竟是何意,自然不敢答应。

但出于对他的尊重,李宗仁也不好直接拒绝,便以自己是部下为由,委婉推辞。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却很是坚决,一边赞扬李宗仁的才干,一边将事先准备好的兰谱递给了他。

所谓兰谱,就是过去兄弟结拜所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家族谱系。

李宗仁见到提前写好的兰谱,先是惊讶,但很快也反应了过来。

蒋介石此举显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打算,计划已久的。

表面上说是出于欣赏而想要与自己结拜,实际上是为了拉拢桂系,让自己为他效忠。

蒋介石对李宗仁的推拒没有表现出恼怒,却也没有给他机会继续拒绝。

他将兰谱直接塞进了李宗仁的军服口袋,并嘱咐他也写一张兰谱给自己。

李宗仁很是为难,他不愿答应,却也没有办法,只得一直拖延。

可蒋介石多次催促,甚至态度强硬,他也不得不照办。

二人互换兰谱,就此结义,誓必为完成国民革命而共同奋斗。

然而蒋介石其人,性格狭隘、刚愎,没过多久,就暴露了本性。

李宗仁与桂系逐渐壮大,因而引起了蒋介石的妒忌与猜疑。

于是,他背信弃义,开始对自己这位“盟弟”动手了。

1928年,蒋介石提出了“削藩”计划,试图通过消灭异己来巩固集权。

然而,李宗仁、冯玉祥等,对这一计划表现出戒心和不满。

蒋介石因此与他嫌隙更深。

与此同时,新桂系在两广、京津唐等地区扩大势力,更是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

1929年初,为避免蒋介石的猜忌,李宗仁离开第四集团军,暂住南京成贤街。

然而,蒋介石的“削藩”已是势在必行,并且决定,先对付李宗仁。

正巧,这时桂系第四集团军十九军军长胡宗铎,刚罢免了第十八师师长鲁涤平。

鲁涤平是蒋介石任命的,并且秘密接济武器装备,用来对付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

同时,蒋介石又故意向胡宗铎、陶钧等人泄露这一消息,并派人对他们进行游说。

但他们对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领导很是忠诚,没有听信挑拨。

可得知这一秘密情报的他们,认为蒋介石很快就要对第四集团军动手,不如先下手为强。

因此,贸然对鲁涤平采取了军事行动。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行动正中蒋介石圈套,落了口实,蒋介石得以名正言顺地讨伐。

蒋介石借题发挥,一面利用舆论诋毁桂系,一面派刘峙率大军攻打武汉。

大军压境,桂系只能放弃了这一战略要地。

但桂系并未与蒋介石正面交战。

李宗仁从大局考虑,表示只要中央停战和平,他们也愿意妥协。

然而蒋介石对此不予接受,派军队直捣广西,决心彻底消灭桂系,实现军政清一色。

蒋桂之争,彻底决裂

当时李宗仁已经去了香港,然而桂系败退后,蒋介石又担心他会与冯玉祥联手,因此与香港总督交涉,迫使李宗仁离港。

自此以后,李宗仁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特务和密探跟着。

李宗仁性情宽厚,又战功赫赫,深得民心,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一定的威望。

尽管蒋介石曾阻挠,最终李宗仁还是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

然而,蒋介石始终对他抱有戒心,一直在暗中操控,限制了李宗仁的权力。

1949年4月7日,中共一路摧枯拉朽,决心解放全中国。

4月23日,南京被解放军占领,取得了国共内战的最终胜利,彻底终结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11月16日,李宗仁乘飞机抵达桂林,却突发夙疾。

胃病发作,便血不止,恐有性命之忧。

如今情势危急,李宗仁更是内忧外困。

尤其想到了蒋介石从前的所作所为,李宗仁料定自己一旦去了台湾,绝对就是下一个张学良。因此,他决定放弃前往台湾,到美国治疗自己的胃病。

这一举动也是在表明,他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

李宗仁在纽约做完手术之后康复出院,便在当地购置地产,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违宪宣布“复职”,又召开国民大会弹劾李宗仁。

在美国的李宗仁,彻底成为了一名普通移民。

但身在异乡的他,从未泯灭爱国之心。

他始终对台湾问题感到忧虑,认为台湾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是影响中美关系,也阻碍国家的统一大业。

1955年,李宗仁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

他表达了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主张国共再度和谈,并强调美国不应该介入其中。

1956年,周总理在接见李宗仁的老部下程思远时,对于李宗仁的建议很是赞赏,并且表示欢迎他及一切国民党爱国志士回到祖国。

李宗仁思念祖国,也想要落叶归根。

1960年秋天,经过了一番反思后,李宗仁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决心回到祖国。

经过一番准备和联系后,1965年3月,周总理派遣程思远前往瑞士,将李宗仁与其夫人郭德洁接回国。

此时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对他的这位结义兄弟,仍然十分“关心”。

他不仅派出台湾特工人员对李宗仁进行监视,而且还利用报刊媒体,对他的爱国言论进行攻击。

蒋介石还对李宗仁昔日的搭档白崇禧施压,要求他公开谴责李宗仁。

李宗仁将要从瑞士乘飞机回国,台湾特务获悉这一消息后,蒋介石更加恼怒。

他当即命令特务机关秘密出国,刺杀公然与他“作对”的李宗仁。

幸而周总理得知了这一情况,急电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要他尽全力保护李宗仁和郭德洁。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终于突破了蒋介石的封锁阻挠,安全回国,得到了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宗仁与昔日的部下相聚,得知自己这一趟归途的惊心动魄,心绪难平,不禁感叹:“这就是介石兄和我的‘深厚兄弟情’啊!”

素未谋面,结怨生恨

而蒋介石认为的第二位罪魁祸首,便是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马歇尔是美国功勋卓著的五星上将,曾任陆军参谋长和国务卿。

然而,这样一位人物,却被蒋介石骂作“昏昧无知”、“顽固执迷”、“诚小人之尤者也”。

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蒋介石甚至故意将他的名字写成“马下儿”。

那么,蒋介石因何痛恨马歇尔呢?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蒋介石就对马歇尔有不满情绪。

当时,美国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但其中很多做法令蒋介石感到寒心。

其中,美国向中国提供武器,但支配权却都在美国手中。

蒋介石对这样的方式感到不满,认为美国采取的外交手段,带有压迫和欺诈的成分。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指责美国答应提供的武器,很多都未能履行。

同时,还一直拖延支付美军在华的经费和机场修筑费用。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负担了美国驻华官兵的伙食费,高达5亿法币。

这让政府不堪重负,蒋介石亦对此感到气愤,可美国却觉得理所应当。

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由马歇尔主持的美国陆军部,蒋介石自然就对马歇尔产生了不满情绪。

而同样的,马歇尔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也很是不满。

他批评国民党,存在腐败、失职,以及与敌人通商等问题。

他还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暴戾、凶险的专制魔王。

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对彼此都没什么好印象,等到两人开始接触,这种不满和厌恶就更加强烈。

政见不合,深恶痛绝

1945年冬天,中国内战的火花点燃,国共之间的军事冲突愈演愈烈。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美国政府积极介入,希望通过调停解决国共之间的争端,避免内战进一步扩大。

为此,美国任命了马歇尔为特使,派遣他前往中国,试图调解国共冲突。

1945年12月底,马歇尔在与国共双方的交涉中取得一定成效,决定成立三人军事小组,开始商谈停战等问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并正式开启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随着谈判的深入,国共之间的矛盾变得难以调和。

起初蒋介石认为,马歇尔的介入对国民党是非常有利的。

可在与他商谈之后,蒋介石却认为马歇尔根本不了解国内的形势,会误大事。

比如他提出的临时政府组织法,以及混编国共军队的方案,都让蒋介石大为震惊。

很明显,美国的意图是在加强蒋介石政府地位的同时,通过和平手段吞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蒋介石坚决反对,可即使心存不满,却也不敢当面发作,只在日记里痛骂马歇尔。

马歇尔希望通过调解,避免国共内战的爆发。

但蒋介石坚持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争端,不接受马歇尔的怀柔策略。

7月12日,国民党突然发动全面内战。

一直到9月,马歇尔八次上庐山劝说蒋介石放弃内战,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10月1日,一直不为所动的蒋介石,收到了马歇尔的最后通牒:如果不停止进攻,马歇尔将退出调解,这也就意味着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马歇尔以此将了老蒋一军,气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大骂马歇尔“固执不化”、“神经错乱”。

实际上在一些社交场合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夫妇和马歇尔夫妇的私交相处还是不错的。

经常聚餐、打球,或是一起游玩赏景。

可是只要两人一聊起政治,一谈起有关共产党的问题,就会立刻针锋相对,陷入争论。

蒋介石对马歇尔政见上的强烈反感,在日记中经常得以表露。

他经常痛骂马歇尔,认为他固执、刻薄、执迷不悟。

马歇尔在调解国共问题的过程中,也感到心力交瘁。

1947年1月8日,他拒绝了蒋介石请他当顾问的要求,返回美国。

得知马歇尔担任美国国务卿后,蒋介石十分意外。

在他看来,马歇尔是纯粹的军人头脑,无法胜任这一职位。

当然,他更担心的是两人之间的积怨与不同的政见,会影响马歇尔的对华政策。

不出所料,马歇尔上任后,对援华政策采取冷淡态度,宣布不再承担调解义务。

撤出了绝大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停止对华军事援助,也不再提供新的经济援助。

蒋介石对此感到愤怒,认为美国外交缺乏信义,并将责任归咎于马歇尔,将其视为援助阻碍的罪人。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对马歇尔的抨击更加激烈,将其称为“刻薄残忍”的“贱丈夫”,“顽固不化,毫无政治常识”。

蒋介石甚至将内战失败的责任,也归结于马歇尔的政策:

“自国民大会开会以来,政治失败,军事棘手,经济崩溃,外交陷于孤立,此虽为共党内乱所造成,而使我国今日陷于如此绝境者,实马歇尔阴狠有以致之。”

参考文献

[1]齐甫.名人眼中的蒋介石[M].四川大学出版社

[2]郭彬蔚.蒋介石和李宗仁[M].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3]宁宁.蒋介石为何憎恨马歇尔[J].传奇故事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1 阅读:4210
评论列表
  • 2024-07-08 10:08

    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人心。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