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2c1db216d6709102229c7d194b57fe.jpg)
1955年的开国上将中有一个特例,那就是贺炳炎。
这是著名的独臂将军,他和彭绍辉将军一起成为了贺龙麾下的两个著名的独臂将军。
两人不同的是,贺炳炎授衔前仅仅是个准兵团级干部(准兵团级的上将,只有这一个),这个级别,授予的军衔应该是中将。
为什么贺炳炎成为了破格授予的上将?
原因不复杂,有两个原因,其中,第二个原因对于贺炳炎成为上将有着绝对重大的影响作用。
1、贺炳炎是红二方面军中的一名悍将![](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71fd216aaee61e2699a272ca882418.jpg)
红军时期,起初实力最强的是红一方面军,那是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领导的队伍,中央机关也是和红一方面军在一起,所以,红一方面军又叫“中央红军”。
但是,中央红军在经过湘江血战后,实力大受影响,到四川懋功会师时,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只有两三万部队,比起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差距实在是大。
除了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说起红二方面军,前身是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独臂虎将贺炳炎就属于优秀的红二军团。
红二军团是贺龙的老班底,发迹于湘鄂西。
贺炳炎出生于1913年,湖北人。
1929年开春之际,16岁的贺炳炎加入了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来的红二军团的雏形),当年6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6岁的共产党员还是比较稀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贺炳炎这小伙确实优秀。
当时的“优秀”,和“勇敢”是连接在一起的,无疑,贺炳炎是个勇敢的少年。
因为表现出色,到了1935年的湘鄂西反围剿后,贺炳炎已经是红2军团第5师的师长。
22岁就当师长,这就是一个时代造就的奇迹。放在现代,22岁也就是个大头兵,最高也就排长级别。
一句话,战争容易造就英雄,也容易晋升。
但是,战争也容易丧命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00fc513b708310f67eaf7c041c1ad3.jpg)
看独臂虎将贺炳炎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感慨:此人命硬。
饶是如此,1935年的12月,22岁的贺炳炎在长征路上的一次战争中受了重伤。
当时,为了治病救命,在没有消炎药和麻药的情况下,战友们用钢锯锯掉了贺炳炎的右臂。那滋味,怎一个“痛”字可以形容?
仔细想想这画面,颇有点刘伯承不打麻药进行眼睛手术的风采。贺炳炎是个狠人呐!
从此之后,山高水长,长征路上多了一个作战勇猛的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中,红二方面军整编成了八路军120师,师长就是贺龙,而贺炳炎成了一名团长,成为了贺龙非常赞赏的虎将。
在抗日战争中,贺炳炎发挥出色,在参加百团大战时,于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一个中队。这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战绩,引起了很多领导的重视,他们非常欣赏贺炳炎的表现。
日本人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时,贺炳炎已经是江汉军区的司令员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ca4d46a6c239919900987c1f4e195e.jpg)
1946年,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开始了,贺炳炎先后担任了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再后来,担任了西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
建国时,贺炳炎已经是青海军区的司令员了。
看贺炳炎的戎马生涯,绝对能用“彪悍”两个字来形容,身体完好时很勇猛,1935年身体残疾后也依然如此。
这样的履历,授予上将,好像并不为过。
但是,如果严格紧扣“职位”二字,贺炳炎好像不符合“上将”军衔,因为建国后授衔前的贺炳炎是准兵团级将领。
那么,除了战绩彪悍,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了贺炳炎成为上将?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忽略。
2、贺炳炎破格成为“上将”,和一个重要因素有关:派系平衡![](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5f88aea8bbf86bc5760af7b7cbc55e.jpg)
对于1955年的授衔,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考虑的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战绩,二是建国前的职位,三是参加革命的资历,四是派系平衡。
这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建国前的职位”和“派系平衡”。
贺炳炎的战绩是出众的,革命资历一般(从1929年才开始革命),建国前担任的职级是准兵团级。
看这三种情况,贺炳炎是妥妥的“中将”。
但是,贺炳炎所在部队很有特点,他最早在红二军团,后来成为红二方面军的重要将领。
1955年授衔时,红二军团的领导人贺龙被授予元帅,而许光达资历虽然不高,但建国后因为担任了装甲集团的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自认为资历不足,向组织反应辞去“大将”军衔,但毛主席等人认为不能同意辞去大将,于是,许光达成了红二方面军、一野的“大将”代表。
红二军团作为早期较为出色的红军军团,出了贺龙一位元帅、许光达一位大将。
出于派系平衡的需要,上将自然至少得出一位。但是,盘点红二军团的将领们,除了贺龙、许光达外,都达不到上将的标准。
如此,独臂将军贺炳炎进入了“总干部部”的视野。
经过相关领导们的商量决定,贺炳炎应该进入“上将”序列。
于是,1955年授衔时,贺炳炎被破格授予“上将军衔”。
当然,中将里面也有一个破格授予的,那就是皮定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d5ee65a3b472174815ab3d7d903ddd.jpg)
整体来说,1955年的授衔虽然造成了一定的风波,让个别将领对于授衔有些意见,但整体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
在那个时代,要授予那么多将领,还能够做到基本公平,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用户17xxx24
值得尊敬的先辈!